

1.
名詞
單扇的門為戶,泛指門。
2.
名詞
住戶;人家。
3.
名詞
社會地位;門第。
4.
名詞
戶頭,指帳冊上有財務關系的個人或團體。
5.
量詞
量詞,用于家庭。
6.
名詞
(Hù)姓。
7.
名詞
指從事某種職業的人或人家。
1.
“戶”的新字形。“戸”的新字形。
2.
洞穴。
1.出自《禮記·月令》﹝仲春之月﹞是月也,日夜分,雷乃發聲,始電,蟄蟲咸動,啟戶始出。
2.出自《東京賦》既春游以發生,啟諸蟄於潛戶。
3.出自《送韓準裴政孔巢父還山》詩所以青云人,高歌在巖戶。
4.出自《清忠譜·血奏》覆盆難見日,幽戶不聞雷。
3.
住戶;人家。
1.出自《后漢紀·安帝紀上》三州屯兵二十萬,民棄農桑,戶無聊生。
4.
家家戶戶。參見“戶告人曉”。
1.出自《送桂州嚴大夫》詩戶多輸翠羽,家自種黃甘。
2.出自《文史通義·詩話》蓋辭章未有不宗《文選》,而《文選》首賦京都,為是學者幾於家弦而戶誦矣。
5.
戶籍。
1.出自《論衡·別通》是以鐘離產公,以編戶之民,受圭璧之敬,知之明也。
2.出自《晉書·慕容德載記》而百姓因秦晉之弊,迭相蔭冒,或百室合戶,或千丁共籍。
3.出自《宋史·職官志三》﹝戶部左曹﹞掌凡諸路州……民間立戶分財。
4.出自《明史·食貨志一》禁數姓合戶附籍。漏口、脫戶,許自實。
6.
門第。
1.出自《晉書·王戎傳》自經典選,未嘗進寒素,退虛名,但與時浮沈,戶調門選而已。
2.出自《?梅香》意廝投,門廝對,戶廝當,成就了只鳳孤凰。
3.出自《子夜》她看來倒是門當戶對。
7.
量詞。用以計戶數。
1.出自《易·訟》不克訟,歸而逋,其邑人三百戶無眚。
2.出自《史記·秦始皇本紀》徙天下豪富於咸陽十二萬戶。
3.出自《宋史·食貨志上五》甲鄉第一等戶十五戶,計貲為錢三百萬;乙鄉第一等戶五戶,計貲為錢五十萬。
4.出自《兒女英雄傳》那安老爺家的日子雖比不得在先老輩手里的寬裕,也還有祖遺的幾處房莊,幾戶家人。
5.出自《山鄉巨變》劉雨生的互助組的八戶人家和周圍單干的家底、人口和田土,以至這些田土的丘名、畝級和產量,他都背得熟歷歷。
8.
阻止;阻攔。
1.出自《左傳·宣公十二年》王見右廣,將從之乘。屈蕩戶之,曰:“君以此始,亦必以終。”自是楚之乘廣先左。
2.出自《漢書·王嘉傳》﹝嘉﹞以明經射策甲科為郎,坐戶殿門失闌免。
3.出自《新唐書·李紳傳》河南多惡少,或危帽散衣,擊大球,戶官道,車馬不敢前。
9.
酒量。
1.出自《久不見韓侍郎戲題四韻以寄之》戶大嫌甜酒,才高笑小詩。
2.出自《因話錄·羽》﹝譚簡﹞問崔公:“飲酒多少?”崔公曰:“戶雖至小,亦可引滿。”
3.出自《深居》詩病來酒戶何妨小,老去詩名不厭低。
10.
同“扈”。被,披。
1.出自《楚辭·離騷》戶服艾以盈要兮,謂幽蘭其不可佩。
2.出自《莊子·大宗師》子桑戶、孟子反、子琴張相與友。
3.出自桑戶,《楚辭·九章·涉江》、《風俗通·十反》皆作“桑扈”。
11.
通“濩”。
1.出自《古文苑·揚雄〈蜀都賦〉》是以其聲呼吟靖領,激呦喝啾;《戶》音六成,《行夏》低徊。
12.
通“昈”。文彩貌。參見“戶豹”。
1.出自《古文苑?揚雄〈蜀都賦〉》戶豹能黃。
13.
姓。漢有戶尊。見《續通志·氏族略七》。
1.出自《續通志?氏族略七》戶,見姓苑,漢戶尊。
14.
單扇門。亦泛指門戶。
1.出自《詩·唐風·綢繆》綢繆束楚,三星在戶。
2.出自《論語·雍也》誰能出不由戶?
3.出自《史記·田敬仲完世家》須臾,王鼓琴,騶忌子推戶入曰:“善哉鼓琴!”
4.出自《詠雪贈張籍》當窗恒凜凜,出戶即皚皚。
5.出自《陶庵夢憶·愚公谷》磥石為垣,編柴為戶。
15.
指從事某職業的人或家庭。
1.出自《新唐書·食貨志四》廣德二年,定天下酤戶以月收稅。
2.出自《明史·食貨志二》他如陵戶、園戶、海戶、廟戶、幡夫、庫役,瑣末不可勝計。
3.出自《山鄉巨變》大家再努一把力,我們全區的入社農戶,跟總農戶的比例,可達百分之七十。
16.
用于稱在帳冊上有帳務關系的個人或團體。如:到銀行辦理立戶手續。
1.出自如:到銀行辦理立戶手續。
17.
泛稱有某種來往聯系的個人或團體。
1.出自如:掛鉤戶;關系戶。
1.即予沖人。
1.予告和賜告。
1.賜予和剝奪。
2.引申為賞罰。
3.裁決,裁奪。
4.褒貶。
賜予和剝奪予奪生殺|予奪也,險易也,利害也,開閉也,殺生也,謂之決塞。
1.《周禮.天官﹑大宰》的"八柄"中有予﹑奪﹑生﹑誅(責備)等權力◇因以"予奪生殺"泛指帝王掌握的賞罰生死大權。
1.漢代二千石以上有功官員依例給以在官休假的待遇,謂之予告。告,休假。
2.后代凡大臣因病﹑老準予休假或退休的都叫予告。
1.亦作"予句"。
2.謂皇帝或其指定的大臣用朱筆在判處死刑者的名字上畫勾以示批準。
1.準予辭官回家。
1.見"予勾"。
1.給予決定或裁決。
1.指漢明帝永平三年所用的郊廟音樂《大予樂》。
1.指自己所愛的人。
1.古代帝王對先王或長輩的自稱。
2.常人對先輩﹑長者的自稱。
1.給喪假。
1.從我處取求。
2.引申為任意索取。
3.猶言隨心所欲。
1.亦作"予取予奪"。
2.從我處掠取。
1.自以為圣人,謂自夸高明。
1.古代天子勖勉大臣進諫之詞。言我有過失,你應匡正。
1.古代帝王對先王或長輩的自稱。《書.泰誓上》"肆予小子發﹐以爾友邦冢君﹐觀政于商。"《詩.周頌.閔予小子》"閔予小子﹐遭家不造。"又為天子居喪時的自稱。
2.常人對先輩﹑長者的自稱。
1.自謂英雄。
1.古代帝王的自稱。
1.給以。
1.自謂聰明。
1.淵博豐富。
2.優美而充實。
3.充足,富厚。
1.厚加賞賜。
2.優厚的賞賜。
1.優越崇高。
1.博洽而精深。
2.謂宏博深遠。
1.寬容謹慎。
1.亦作"優升"。
2.榮升,升職。
1.有利于生存者。
2.生育的孩子素質優良。
1.優越,優良。
2.取勝。
3.指勝利。謂勝過他人他方。
4.優惠。
5.優點,長處。
1.指生物在生存競爭中,競爭力強者取勝,得以生存;競爭力弱者失敗,被淘汰。這是達爾文主義的一個基本觀點◇被錯誤地應用到人類社會上來。
1.春秋晉國優人。曾助晉獻公夫人驪姬殺害太子申生。事見《國語.晉語一》﹑《韓非子.備內》。
2.春秋齊國優人。
1.謂富裕。
1.謂學有余力,然后可以作官。語本《論語.子張》"學而優則仕。"
2.指勝任職務,并有余力。
1.能壓倒對方的有利形勢。
2.指超過同類事物中其他情況的形勢。
1.優異,特別好。
1.即優曇缽花。
1.梵語的音譯。又譯為優曇﹑優曇華﹑優曇缽羅﹑優缽曇華﹑烏曇跋羅。即無花果樹。產印度,我國云南等地亦有生長。其花隱于花托內,一開即斂,不易看見。佛教以為優曇缽開花是佛的瑞應,稱為祥瑞花。
1.優曇缽花如蓮花十二瓣,一開即斂。比喻事物或景象稍現即逝,難得見到。語出《法華經.方便品》"佛告舍利弗,如是妙法,諸佛如來時乃說之,如優曇缽花時一現耳。"
1.即阿育王。印度摩揭陀國孔雀王朝的國王。曾大力推廣佛教,建筑塔寺。傳布佛經。
2.借指古印度。
1.猶孌童。美好的童子。
2.賣藝的童子,指年幼的優伶。
1.由頭,借口。
1.俳優之輩。
1.謂任事綽有馀力。
1.嘉許慰勉。
1.褒獎的文告。
1.優裕安逸。
1.歌伎和婢仆。
1.優厚的賞賜。錫,賜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