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形容詞
圖形或字體上下的距離比左右的距離小;物體的厚度比長度、寬度小。
2.
動詞
〈方〉打;揍。
3.
名詞
(Biǎn)姓。
4.
詳見“扁豆”。一年生草本植物,莖蔓生,小葉披針形,花白色或紫色,莢果長橢圓形,扁平,微彎,種子白色或紫黑色。嫩莢是普通蔬菜,種子可食用,也可入藥。
1.
亦作“揙”。
2.
匾額。后多作“匾”。
1.出自《真州重建壯觀亭記》米元章嘗官發運司,迨暇則裴回其上,為之賦,且大書其扁。
2.出自《題竹雪齋》詩入門見扁已不凡,推窗縱觀清可掬。
3.出自《西游記》那國王即命換了字號,懸上新扁,乃是“敕建護國伏龍寺”。
4.出自《朝花夕拾·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第三間是書房。中間掛著一塊扁道:三味書屋。扁下面是一幅畫。
3.
謂物體寬而薄。
1.出自《詩·小雅·白華》有扁斯石,履之卑兮。
2.出自《后漢書·東夷傳·三韓》兒生欲令其頭扁,皆押之以石。
3.出自《桃花扇·哄丁》今日奔逃亦可憐,儒冠打扁,歸家應自焚筆硯。
4.出自《脊骨》我細細端詳這小伙子,長得很俊,扁圓圓的頭臉。
4.
走樣。含有輕視、鄙夷意。
1.出自《上海的早晨》你不能把人家看扁了。
2.出自《乘風破浪》你的缺點,只有四分,別人說你有七分,也不能把你說扁的。
5.
猶撇嘴。人生氣時嘴巴的表情。
1.出自《秋》淑貞在旁邊把嘴一扁,露出不快活的樣子。
2.出自《子夜》老太婆忽然憤激,一骨碌爬了起來,扁著嘴巴,一股勁兒發恨。
6.
方言。把東西掖在腰間。
1.出自《醒世姻緣傳》把些糧食俱趕集賣了,腰里扁著銀子……一溜煙走了。
2.出自《醒世姻緣傳》〔龍氏〕叫他扁著吊數錢,尋到城內陪他姐姐。
3.出自《駐云飛》曲囊中欠扁,親也不親,他就冷眼看。
7.
同“褊”。參見“扁心”。褊心。心地狹窄。
1.出自《與何粹夫書》先生乃復欲憤世自遂,長往之情得矣,恐不免于扁心之譏,而或繆于義退之道也。
8.
姓。戰國時有扁鵲。
1.出自《廣韻?銑韻》扁,姓也。盧醫扁鵲是也。
9.
在門戶上題字。
1.出自《說文·冊部》扁,署也。
2.出自《后漢書·百官志五》皆扁表其門,以興善行。
3.出自《容齋五筆·東不可名園》予有兩園,適居東西,故扁西為西園,而以東為東圃。
4.出自《吹網錄·〈柳南隨筆續筆〉有應訂正處》居恒每以古賢自勵,扁其室曰“不欺”。
1.帝王的詔書﹑制令。
1.圣明。借指皇帝。
1.圣旨;皇帝的委命。
1.帝王的謀略。
1.帝王的謀劃。
1.皇帝的思慮。
1.指皇宮。
1.謂帝王的游賞。
2.帝王的賞識﹑贊賞。
1.皇帝的命令﹑旨意。
1.指帝位。
1.帝王的謀略。
1.帝王的親筆題字。
1.謂帝王的聽聞。
1.帝王車上懸掛的珠飾網簾。
1.帝王的威嚴。
1.帝王的儀仗﹑侍衛。
1.帝王所作之詩文。
1.指紫微垣。
2.借喻君王。
1.帝王的心意。
1.帝王所居宮室。
1.帝王的威嚴。亦喻指君王。
1.帝王舉行的宴會。
1.喻指帝王的恩澤。
1.帝王內宮。
1.帝王的儀仗。
2.帝王的儀容。
1.借指帝廷﹑君位。扆,帝王座后的屏風。
1.皇帝的旨意或話語。
1.亦作"宸游"。
2.帝王之巡游。
1.帝王所乘車。借指皇帝。
1.屋檐。比喻庇蔭。
2.指帝居。
1.指帝京。清吳長元有《宸垣識略》一書,所記皆當時京師之事。
1.指帝王的詩文。
1.對皇帝的敬稱。
1.帝王的眷注﹑恩寵。瞔,同"眷"。
1.皇帝的賞賜。
1.帝王的手札。
1.皇帝所作的詩文。
1.帝后之正位。
1.帝王的旨意。
1.帝王的心意。
2.偶沿用于稱國家最高領導。
1.帝京,京城。
1.謂帝王的注視﹑觀賞。
1.帝王的關注。
1.即知母。根狀莖可入藥。
1.草名。即五味子。
1.早安。清晨的問候語。
1.清晨散步。
1.早晩參拜。
1.見"晨妝"。
1.指雞清晨啼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