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名詞
(~子)住人或放東西用的建筑物。
2.
名詞
房間。
3.
名詞
結構和作用像房子的東西。
4.
名詞
指家族的分支。
5.
量詞
量詞,用于妻子、兒媳婦等。
6.
名詞
二十八宿之一,東方蒼龍七宿的第四宿。參見“二十八宿”。
7.
名詞
(Fáng)姓。
8.
同“坊”。
1.
古代指正室兩旁的房間。
1.出自《書·顧命》胤之舞衣、大貝、鼖鼓在西房;兊之戈、和之弓、垂之竹矢、在東房。
2.出自《左傳·定公六年》孟孫立于房外。
2.
聚集之處。
1.出自《急就篇》秦妙房。
3.
指孔,洞。
1.出自《呂氏春秋·仲冬》發蓋藏,起大眾,地氣且泄,是謂發天地之房。
4.
官署及辦公處所。參見“房科”、“房省”。
1.出自《北史·柳慶傳》君職典文房,宜制此表,以革前弊。
2.出自《新唐書·百官志一》改政事堂號“中書門下”,列五房於其后:一曰吏房,二曰樞機房,三曰兵房,四曰戶房,五曰刑禮房,分曹以主眾務焉。
3.出自《二刻拍案驚奇》即忙喚兵房僉牌出去,調取一衛兵來。
5.
指明清鄉、會試分房閱卷處所。亦指分房閱卷的同考官。參見“房考”、“房師”。
1.出自《警世通言·老門生三世報恩》主司同各經房在至公堂上拆號填榜。《禮記》房首卷是桂林府興安縣學生。
2.出自《清文獻通考·選舉三》卷多房少,請酌添《書經》房同考官一員。
6.
妻室。
1.出自《晉書·石崇傳》后房百數,皆曳紈繡,珥金翠。
2.出自元本《琵琶記·伯喈五娘相會》畢竟是文章誤我,我誤妻房。
3.出自《儒林外史》王氏道:“何不向你爺說,明日我若死了,就把你扶正,做個填房。”
4.出自《家》后來丫頭有了孕,才肯把她收房。
7.
指性行為。參見“房事”。
1.出自《聊齋志異·蓮香》如君之年,房后三日,精氣可復。
8.
房族,近支宗親。參見“房親”、“房分”、“房從”。
1.出自《脊背與奶子》請酒是請族紳,請任三家里的親房。
9.
祠堂;廟宇。參見“房祀”、“房廟”。
1.出自《后漢書·桓帝紀》丁巳,壞郡國諸房祀。
2.出自《欒巴傳》悉毀壞房祀,翦理奸巫。
3.出自《孫莘老挽詞》轉守七州多異政,奉常處處有房祠。
4.出自《抱樸子·道意》曾所游歷,水陸萬里,道側房廟,固以百許,而往返徑游,一無所過。
5.出自《宋書·毛修之傳》修之不信鬼神,所至必焚除房廟。
6.出自《南史·宋紀上·武帝》禁淫祀,除諸房廟。
7.出自《后漢書·欒巴傳》悉毀壞房祀,翦理奸巫。
10.
周代祭祀用的俎幾。參見“房俎”。
1.出自《廣雅·釋器》房,幾也。
2.出自《詩·魯頌·??宮》籩豆大房。
11.
箭舍,箭筒。參見“房箙”。
1.出自《左傳·宣公十二年》每射,抽矢,叢,納諸廚子之房。
2.出自《送幽州李端公序》及郊,司徒公紅襪首、靴袴、握刀,左右雜佩,弓??服,矢插房,俯立迎道左。
3.出自《潛書·卿牧》抽矢于房,惟我所使。
12.
從事某種職業的人。
1.出自《可愛的中國》我立起身來問茶房什么事。
2.出自《子夜》這一下叱責,把賬房莫干丞嚇糊涂了。
13.
量詞。用于植物果實等物。
1.出自《封氏聞見記·蜀無兔鴿》今有馬乳蒲萄,一房長二尺余。
2.出自《老學庵筆記》蜀孟氏時,苑中忽生百合花一本,數百房,皆并蒂。
14.
星宿名。二十八宿之一。參見“房宿”、“房星”。
1.出自《論衡·明雩》案月為天下占,房為九州候。
2.出自《宋書·天文志一》景元四年十月,歲星守房。
3.出自《七修類稿·天地一·五星聚》周將代殷,五星聚房,齊桓將霸,五星聚箕。
15.
通“防”。
1.出自《竹書紀年》〔顯王〕十八年,齊筑房以為長城。
16.
通“方”。
1.出自《國語·晉語四》乃能攝固,保其土房。
2.出自《群經平議·春秋外傳國語二》房當讀為方……蓋“土方”二字連文,乃古語也。此作“土房”者,房即方之假字耳。
17.
古國名。
1.出自《國語·周語上》昔昭王娶於房,曰房后。
18.
姓。唐有房玄齡。見《舊唐書》本傳。
1.出自《通志?氏族略二》房氏,祁姓。舜封堯子丹朱於房,今蔡州遂平故吳房縣是也。以楚后封吳王夫?於此,故謂之吳房。丹朱生陵,后世國絕,子孫以國為氏。又屋引氏,改為房,魏姓也。
19.
泛指房屋,房間。
1.出自《楚辭·招魂》姱容修態,為洞房些。
2.出自《宋書·樂志三》妾當守空房,閉門下重關。
3.出自《宿白蓋峰寺寄僧》詩山房霜氣晴,一宿遂平生。
4.出自《子夜》書房的門輕輕開了。
20.
特指內室。
1.出自《論衡·謝短》康王德缺於房。
21.
宗族分支單位。
1.出自《新唐書·宗室世系表上》武德四年,追封長子曰南陽伯……與姑臧、絳郡、武陽公三房,號“四公子”房。
2.出自《儒林外史》都是太夫人的地葬的不好,只發大房,不發二房。
3.出自《紅樓夢》雖然面善,卻想不起是那一房的,叫什么名字。
22.
花的子房。亦指花朵、花果。
1.出自《齊民要術·種桃柰》摘蒲萄法……世人全房折殺者,十不收一。
2.出自《柳州山水近治可游者記》其宇下有流石成形,如肺肝,如茄房。
3.出自《本草綱目·果三·檳榔》葉聚樹端,房構葉下,華秀房中,子結房外。
23.
分隔為眾多小空間的物體。
1.出自《文選·左思〈蜀都賦〉》丹沙赩熾出其坂,蜜房郁毓被其阜。
2.出自《潯陽三題·東林寺白蓮》詩夏萼敷未歇,秋房結才成。
3.出自如:蜂房;蓮房。
24.
量詞。用于妻妾。
1.出自《二刻拍案驚奇》做官的人娶了兩房,原不為多。
2.出自《吶喊·故鄉》你現在有三房姨太太;出門便是八抬的大轎,還說不闊?
25.
量詞。用于外形、結構等似房之物。
1.出自《山居喜友人見訪》詩看待詩人無別物,半潭秋水一房山。
2.出自《聊齋志異·蓮花公主》圃中蜂一房。
1.驚啼。
1.指激浪濺起的浪花﹑泡沫。
1.使人見而驚奇;引人注目。
1.驚訝仰慕。
1.驚惶得大叫。
1.驚動打擾。
1.受驚而喧鬧。
1.古劍名。
1.受驚的鳥。
1.受驚的女子。
1.驚慌懼怕。
1.驚濤。
1.驚奇佩服。
1.疾飛的斷蓬。喻行蹤的飄泊不定。
2.形容散亂蓬松的頭發。
1.報警的鼓聲。驚,通"警"。
1.急速飄落。
1.猶震碎。
1.受驚的神態。
1.受驚嚇而跌倒。
1.《太平御覽》卷五七二引漢劉向《別錄》"漢興以來,善歌者魯人虞公,發聲清哀,蓋動梁塵。"后因以"驚起梁塵"形容歌聲高妙動人。
1.因受驚嚇而招致的氣惱。
1.驚恐膽怯。
1.猶言驚弓之鳥。
1.秋令驀地來到。
2.喻迅速凋零衰敗。
1.受驚的烏鵲。比喻無處棲身的人。語本三國魏曹操《短歌行》"月明星稀,烏鵲南飛。繞樹三匝,何枝可依?"
1.見"驚師動眾"。
1.吃驚貌。
驚動擾亂自相~。
1.《三國志.蜀志.先主傳》"紹遣將道路奉迎,身去鄴二百里,與先主相見"裴松之注引晉司馬彪《九州春秋》"備住荊州數年,嘗于表劉表坐起至廁,見髀里肉生﹐慨然流涕。還坐﹐表怪問備,備曰'吾常身不離鞍,髀肉皆消。今不復騎,髀里肉生。日月若馳,老將至矣,而功業不建,是以悲耳。'"后以"驚肉生髀"驚嘆久處安逸,不能有所作為。
1.受驚而逃散。
1.驚恐騷亂。
2.指驚嚇騷擾。
1.亦作"驚砂"。
2.指狂風吹動的沙礫。
1.見"驚沙"。
1.謂使人驚訝羞愧。
1.驚奇贊賞。
1.喻筆墨飛舞。
1.形容書法活潑有力。
1.見"驚懾"。
1.謂內心震動不安靜。
1.形容極其恐懼。
1.亦作"驚群動眾"。
2.驚動眾人。
1.驚動時令。
1.震驚世俗。
因言行異于尋常而使人震驚。也說驚世震俗。
1.見"驚世駭俗"。
1.危險緊急之事。驚,通"警"。
1.猶驚看。
1.形容動作突然而迅疾。
1.驚嚇耍弄。
1.驚醒睡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