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名詞
陸地圍著的大片水域。
2.
名詞
指湖南、湖北。
3.
名詞
指浙江湖州。
4.
名詞
特指洞庭湖。
5.
名詞
(Hú)姓。
1.
積水的大泊。
1.出自《周禮·夏官·職方氏》﹝揚州﹞其川三江,其浸五湖。
2.出自《七發》左江右湖,其樂無有。
3.出自《黃陵廟碑》今之渡湖江者,莫敢不進禮廟下。
4.出自《鏡泊湖》道士山,在湖的南部。
2.
指湖南省、湖北省。參見“湖廣熟,天下足”。
1.出自《古謠諺·湖廣諺》諺曰“湖廣熟,天下足”,言土地廣沃,而長江轉輸便易,非他省比。
3.
指浙江省的湖州市。參見“湖筆”、“湖絲”。
1.出自《清一統志·浙江·湖州府二》舊志:“元時馮應科、陸文寶善制筆,其鄉習而精之,故湖筆名於世。”
2.出自《祁連山下》他丟開了油畫布,用宣紙、徽墨、端硯、湖筆,畫了水墨畫。
3.出自《海國圖志·籌海篇四》中國以茶葉湖絲馭外夷,而外夷以鴉片耗中國,此皆自古所未有,而本朝有之。
4.出自《三元里人民抗英斗爭史料·廣東義民斥告??夷說帖》爾雖有大呢羽毛,非我湖絲,焉能織造?
5.出自《孤燈夜話·輯里村》所謂湖絲甲天下,以輯里絲為最,聞名海外,即“輯里”湖絲。
1.女子出嫁或生孩子滿月時,用以饋送親友的熟蛋。其外殼染成紅色,以示喜慶。
2.指經孵化尚未成雛出殼的雞鴨蛋。有全喜﹑半喜之分。頭翼俱全的稱全喜,略具雛形的稱半喜。可煮熟食用。
1.猶幸虧,幸喜。
1.形容非常高興喜悅的樣子。
1.地名。在河北省遷西縣。明代為薊北重地,曾設兵駐守。向為長城內外交通要沖之一。原名喜逢口,相傳古有久戍不歸者,其父求之,喜逢于此,故名。明永樂間改今名。
1.猶悅服。
1.舊式婚禮時為新婚夫婦祝頌的歌曲。
1.自負其功。
2.喜立大功;貪功。
1.喜慶時用以招待賓客或分送親友的干果,如花生﹑棗兒﹑桂元之類。
2.即紅蛋。舊俗婚娶或生孩子的人家用以分送親友鄰居。參見"喜蛋"。
1.喜歡;愛好。
愛好;喜歡喜好讀書|他課余喜好種花。
1.欣喜慶賀。
1.見"喜歡"。
1.同"喜形于色"。
1.舊時結婚時新娘坐的花轎。
1.得意的神情。
1.結婚時招待賓客的酒或酒席。
戲劇類型之一。多以夸張的手法、巧妙的結構、詼諧的臺詞及對喜劇性格的刻畫引人發笑。喜劇嘲笑丑惡、滑稽的現象,肯定正常的人生和美好的理想。一般分為諷刺喜劇、抒情喜劇、荒誕喜劇、鬧劇等樣式。
1.既高興又惶恐。
2.指高興和恐懼。
1.大聲歡笑。
1.喜悅,痛快。
1.歡樂;高興。
1.形容討人喜歡的樣子。
世界最高大的山脈。分布在中國西藏南部和巴基斯坦、印度、尼泊爾、錫金、不丹境內。長約2450千米。主脈大喜馬拉雅山平均海拔6000米以上,8000米以上高峰有十六座,中尼邊界上的珠穆朗瑪峰(884813米,最新實測為884627米),為世界第一高峰。山頂終年積雪,冰川發達。年青褶皺山脈。地殼極不穩定,處于世界大地震帶。
1.愛好診脈。
2.謂婦女懷孕的脈象。
1.形容滿臉喜笑的表情。
1.喜而入睡,有所夢則謂之喜夢。
1.好名;追求名譽。
1.見"喜子"。
①舊時婚禮上照料新娘的婦女喜娘扶著新娘子上了花轎。②指媒婆喜娘說合,小姐出閣。
1.一會兒高興,一會兒生氣,情緒變化無定。語本《呂氏春秋.誣徒》"喜怒無處,言談日易。"高誘注"處,常也。"
1.婚嫁的日期。
1.語出《書.益稷》"﹝帝﹞乃歌曰'股肱喜哉,元首起哉,百工熙哉。'"孔傳"股肱之臣喜樂盡忠,君之治功乃起。"后以"喜起"謂君臣協和,政治美盛。
1.祥瑞之氣。
2.歡樂的神色。
3.指歡樂的氣氛。
1.見"喜洋洋"。
1.亦作"喜洽"。
2.和悅可愛。
1.見"喜恰"。
1.詞牌名。有小令﹑長調兩體。小令起于唐,長調起于宋。又名《早梅芳》﹑《春光好》﹑《烘春桃李》﹑《喜遷鶯令》﹑《萬年枝》﹑《燕歸來》﹑《鶴沖天》等。見《詞譜》卷六。
2.曲牌名。南曲正宮﹑黃鐘宮,北曲黃鐘宮均有同名曲牌。
1.有喜慶之事時,給人的賞錢。
1.喜悅;滿意。
1.慶幸。
2.值得高興和慶賀的事。
3.指值得高興和慶賀。
4.慶賀,對喜事的慶賀。
又名鵲”。鳥綱,鴉科。外形似鴉,但有長尾。除腹部、肩部外,通體黑色,有藍綠色光澤。食性雜,吃昆蟲,也吃植物。民間視為吉祥”的象征。中國除草原和荒漠地區外均有分布。
1.使人喜歡。
1.喜悅的神色。
2.生時的畫像。
3.見"喜容菊"。
1.亦省作"喜容"。
2.菊花的一種。
1.形容非常高興喜悅的樣子。
1.欣喜的神色。
1.眉宇間流露出喜悅的表情。
1.猶好尚。
1.見"喜舍"。
1.指人的畫像。
2.泛指物體的形貌。
3.迷信指吉祥之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