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語出《書.益稷》"﹝帝﹞乃歌曰'股肱喜哉,元首起哉,百工熙哉。'"孔傳"股肱之臣喜樂盡忠,君之治功乃起。"后以"喜起"謂君臣協和,政治美盛。
1.背棄。倍,通"背"。
1.愈加親切。
1.違背情實。倍,通"背"。《莊子.養生主》"遁天倍情,忘其所受。"林希逸口義"背棄其情實。倍與背同。"王夫之解"倍違其真。"一說以為增益人情。成玄英疏"倍,加也。加添流俗之情。"
1.一日行兩日之程,兼程。
1.倍蓰。泛指加倍。
1.加倍賞賜,重賞。
日本電影演員。女。1961年從影。先后主演《二十一歲的父親》、《霧之旗》、《幸福的黃手帕》等影片。曾獲文部大臣獎。
1.背叛尊上,倍,通"背"。
1.違時,錯過時機。倍,通"背"。
1.背離世俗。倍,通"背"。
一個整式能夠被另一整式整除,這個整式就是另一整式的倍式。如a2-b2是a+b和a-b的倍式。
1.更加不同于一般。
①一個數能夠被另一數整除,這個數就是另一數的倍數。如15能夠被3或5整除,因此15是3的倍數,也是5的倍數。②一個數除以另一數所得的商。如a÷b=c,就是說a是b的c倍,c是倍數。
1.背誦。倍,通"背"。
1.格外貪婪。
1.萬倍。
1.背誦書文。倍,通"背"。
1.加倍的利息。
1.見"倍蓰"。
1.見"倍蓰"。
1.亦作"倍屣"。亦作"倍徙"。
2.謂數倍。倍,一倍;蓰,五倍。
1.高額的盈利。
1.背離﹑反叛之心。倍,通"背"。
1.背棄諾言。倍,通"背"。
比喻下降到的最低點;升降中的最低限度產品銷量大幅度下降,目前已跌至~。
地面上向一定方向傾斜的低洼地。如山谷、河谷。
1.一種雜煮的飲食。
1.指把嘴撅起。
氣象學上指白天從谷底吹向山頂的風。
1.指傳說中的農桑之神。
1.《易.井》"井谷射鮒。"孔穎達疏"《子夏傳》云'井中蝦?呼為鮒魚也。'"后即以"谷鮒"指井中蝦蟆。
1.山谷間的棧道。
1.禾苗的根。
1.鳥名。布谷的別名。
1.蟲名。米麥中的小黑甲蟲。
1.象聲詞。
1.鵓鳩的鳴聲。
1.見"谷谷呱"。
1.謂飾若粟文之圭。古代諸侯用以講和或聘女的玉制禮器。
1.谷物之害。
1.謂歉收。
1.復姓。
1.谷物和財貨。
1.農具名。
1.謂米谷存貯豐富。
1.指田賦。
1.猶禾稼。謂谷物。
1.原指豐年商人抑低糧價﹐使農民利益受到損害◇泛指糧價過低﹐損害農民的利益。語本《漢書.食貨志上》"糴甚貴傷民﹐甚賤傷農;民傷則離散﹐農傷則國貧。"
1.比喻不被任用的賢人。語本《詩.小雅.白駒》"皎皎白駒,在彼空谷。"毛傳"宣王之末,不能用賢,賢者有乘白駒而去者。"孔穎達疏"言有乘皎皎然白駒而去之賢人,今在彼大谷之中矣。"
1.山谷的出入口。
2.古地名。又名瓠口。在今陜西禮泉東北。西漢于此置谷口縣,東漢廢。因位于九嵕山東﹑仲山西,當涇水出山之處,故謂之谷口。古時相傳為黃帝升仙的地方。也稱寒門。
3.古地名。在今陜西淳化西北。秦時于此置云陽縣。《戰國策.秦策三》"范雎曰'大王之國,北有甘泉﹑谷口。'"鮑彪注"在云陽。"西漢末年,高士鄭樸(字子真)曾隱居于此『揚雄《法言.問神》"谷口鄭子真,不屈其志,而耕乎巖石之下,名震于京師。"唐李白《贈韋秘書子春》詩"谷口鄭子真,躬耕在巖石。"王琦注引《雍錄》"谷口在云陽縣西四十里,鄭子真隱于此。"后借指隱者所居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