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形容詞
跟地面平行的(跟“豎、直”相對)。
2.
形容詞
地理上指東西向的,跟“縱”相對。
3.
形容詞
空間上從左到右或從右到左的(跟“豎、直、縱”相對)。
4.
形容詞
跟物體的長的一邊垂直的。
5.
動詞
使物體成橫向。
6.
形容詞
雜亂;交錯。
7.
形容詞
不講道理;兇惡;霸道。
8.
副詞
〈方〉橫是。
9.
名詞
漢字的筆畫,平著由左向右,形狀是“一”。
10.
副詞
〈方〉橫豎;反正。
11.
名詞
(Héng)姓。
1.
“橫”的新字形。
2.
橫的方向。地理上東西向的。與“縱”相對。
1.出自《禮記·坊記》藝麻如之何,橫縱其畝。
2.出自《小園賦》猶得欹側八九丈,縱橫數十步。
3.
橫置,使物體成橫向。
1.出自《周禮·考工記·廬人》凡試廬事……橫而搖之。
2.出自《韓非子·說林上》夫楊,橫樹之即生,倒樹之即生,折而樹之又生。
3.出自《滁州西澗》詩春潮帶雨晚來急,野渡無人舟自橫。
4.出自《滿庭芳·漁舟》詞時時,橫短笛,清風皓月,相與忘形。
4.
指戰國時期的連橫。
1.出自《韓非子·忠孝》諸侯言從者曰“從成必霸”,而言橫者曰“橫成必王”。
2.出自《過秦論》此四君者,皆明智而忠信……約從離橫,兼韓、魏、燕、趙、宋、衛、中山之眾。
3.出自《文心雕龍·史傳》及至從橫之世,史職猶存。
5.
側,旁邊。亦特指坐席或房屋主位兩旁的。參見“橫頭”、“橫屋”。
1.出自《投吳端公崔院長》詩邀我上華筵,橫頭坐賓位。
2.出自《水滸傳》武松便讓兩個公人上面坐了,張青、武松在下面朝上坐了,孫二娘坐在橫頭。
3.出自《紅樓夢》這邊橫頭排插之后小炕上,也鋪了皮褥,讓邢夫人等坐下。
4.出自《色盲》何教官一面說,一面就坐在書桌橫頭的一個椅子里,隨手拿起一本雜志來亂翻。
5.出自《山鄉巨變》土改時,我分一幢地主的橫屋,一色的清瓦。
6.出自《堰溝邊》陶青山住家的地方是一座小小的四合院瓦房,但是,這院子的正屋、橫屋,早被佃富農廖有義占據了,他自己一家四口只有大門邊上那一列敞屋。
6.
橫陳。
1.出自《招隱》詩杖策招隱士,荒涂橫古今。
2.出自《左遷至藍關示侄孫湘》詩云橫秦嶺家何在,雪擁藍關馬不前。
3.出自《春》一個小溪橫在面前,溪上架了一道木橋,通到對岸去。
7.
橫渡;橫越。
1.出自《楚辭·九歌·湘君》望涔陽兮極浦,橫大江兮揚靈。
2.出自《文選·張衡〈西京賦〉》似閬風之遐坂,橫西洫而絕金墉。
3.出自《我們工地的農場》群雁排成挺秀的字形橫過青色的天空。
8.
橫斷。
1.出自《山海經·大荒西經》處栗廣之野,橫道而處。
9.
廣;寬廣。參見“橫行”、“橫廣”。
1.出自《法言序》遐言周于天地,贊于神明,幽弘橫廣,絕于邇言。撰《寡見》。
2.出自《荀子·修身》體恭敬而心忠信,術禮義而情愛人,橫行天下,雖困四夷,人莫不貴。
3.出自《捫虱新話·李杜韓柳優劣》若其祖述墳典,憲章騷雅,上傳三古,下籠百氏,橫行闊視于綴述之場者,子厚一人而已矣。
4.出自《黃山詩》老松生空山,一物無可恃……勢不欲上天,橫行海云里。
10.
充滿;遮蓋。
1.出自《禮記·祭義》夫孝,置之而塞乎天地,溥之而橫乎四海。
2.出自《漢書·禮樂志》揚金光,橫泰河。
3.出自《古風》白骨橫千霜,嵯峨蔽榛莽。
4.出自《明夷閣與梁鐵君飲酒話舊事竟夕》詩冷吟狂醉到天明,舞劍聞雞意氣橫。
11.
交錯;錯雜。
1.出自《楚辭·九辯》葉煙邑而無色兮,枝煩拿而交橫。
2.出自《寄張氏女弟》詩知爾此悲還似我,欲為西望涕先橫。
3.出自《山中海路》那聳入藍天的積雪的頂峰,那勢如懸河的冰川的巖石,眼看著就要崩塌下來似的。再往下,綠的是高山草場,青的是原始森林,然后又是草場——一座山橫著幾個季節。
12.
睨視;瞪起。
1.出自《登快閣》詩朱弦已為佳人絕,青眼聊因美酒橫。
2.出自《劉知遠諸宮調·知遠走慕家莊沙佗村入舍》三娘眼橫秋水急,知遠眉惹陣云濃。
3.出自《丁跛公》但在最近一次,當大家有了幾分醉意時,他卻突然橫了眼睛喝道:“我要毛臉了哇!”
13.
謂下決心不顧一切。參見“橫了心”。
1.出自《故事新編·理水》一位白須白發的大員,這時覺得天下興亡,系在他的嘴上了,便把心一橫,置死生于度外。
2.出自《家》他把心一橫,就跟著覺慧走了出來。
14.
漢字筆畫的一種。平著運筆自左向右,狀如“一”字。
1.出自《掃盲志異》群眾教師莊重地指導學生們:“一撇,一橫,一橫,一直旁鉤?!?/p>
15.
方言。大概。揣測之詞。
1.出自《三千里江山》才幾分鐘?我的老天爺,橫有八百年了。
16.
方言。橫豎,反正。
1.出自如:我橫不那么辦。
17.
通“衡”。古代檢察官。
1.出自《管子·君臣上》下有五橫,以揆其官。
18.
古地名。故址在今河南省商丘市西南。
1.出自《左傳·昭公二十一年》華牼御諸橫。
19.
姓?!盾髯印こ上唷酚袡M革。
1.出自《廣韻?庚韻》橫,姓。
20.
門的欄木。
1.出自《說文·木部》橫,闌木也。
2.出自《樂府詩集·清商曲辭一·子夜歌十五》摛門不安橫,無復相關意。
21.
橫的方向。指緯線。
1.出自《太玄·應》一縱一橫,天網??。
22.
橫的方向。跟地面平行的。參見“橫梁”、“橫額”。
1.出自《宣州重建小廳記》橫梁虹亙,山節峰峙。
2.出自《吶喊·狂人日記》橫梁和椽子都在頭上發抖;抖了一會,就大起來,堆在我身上。
3.出自《花月痕》看那寺院上橫額,是“呂仙閣”三字。
4.出自《呼嚎》在那家門口懸掛著“公斷處”三個字橫額的一園茶社里面,鄉民代表主席正在那里排難解紛,主張公道。
23.
橫的方向。從左到右或從右到左。參見“橫排”。
1.出自《醫生》因為他忽然記起他所熟悉的種種瘡癥,又立刻聯想到鈔票上那張蓄著一橫胡子的突顴骨丑臉。
2.出自如:橫寫。
24.
橫的方向。跟物體長的一邊垂直的。參見“橫斷面”。
1.出自如:橫切面;人行橫道。
1.指鹿頭關。
1.古關名。唐置,在四川省德陽市鹿頭山上,為西川防守要地。
1.指鹿頭關。
1."指鹿為馬"的略語。
1.鹿的尾巴。舊時珍貴食品。
1.鹿形花紋。
1.漢華佗所創五禽戲之一。
1.見"鹿銜草"。
1.草名。
1.設置障礙物的巷道。
1.古時華貴的彩織物。
1.意謂一會兒像鹿一樣柔馴,一會兒像豬一樣兇暴。形容狡詐。
1.古種族名。
2.即鹿野苑。
1.指東漢龐德公隱居鹿門山事。
1.飼養鹿的園囿。
1.傳說中的魚名。
1.鹿角下端堅如玉,故名。
1.即鹿野苑。
2.養鹿的園囿。
1.飼養鹿的園囿。
2.古苑名。在今山西省大同縣北。
3.地名。
4.即鹿野苑。
5.指僧園﹑佛寺。
1.鹿皮制成的頭巾。多為隱士所戴。
1.圈欄。亦指障礙物。
1.軍營的防御物。
樹木干枝植于地上而形成的障礙物,軍事上用于阻擋敵人行進。因形似鹿角,故名。
1.古代行射禮時用以盛筭之具??棠緸橹嗡坡?,背有孔,中空,故名。射中,納筭于口以記數。
1.黃精的別名。
1.見"鹿角爪"。
1.比喻心跳快速。
1.船的桅桿上絞動帆的裝置。
1.鹿的蹤跡。
1.謂追逐群鹿。
1.《漢書.伍被傳》"后王(淮南王)坐東宮,召被欲與計事,呼之曰'將軍上。'被曰'王安得亡國之言乎?昔子胥諫吳王,吳王不用,乃曰"臣今見麋鹿游姑蘇之臺也。"今臣亦將見宮中生荊棘,露沾衣也。'"后以"鹿走蘇臺"比喻國家敗亡,宮殿荒廢。
1.爛臭的鹿肉。
1.鹿之夾脊肉。
1.珍貴貌。
1.指流蘇彩羽或絲線制的垂飾。
1.猶祿位。
1.亦作"祿廩"。
2.用作官俸的粟米;官俸。
1.享受祿俸的官吏。
2.光祿勛的別稱。
1.象聲詞。羊叫聲。
1.彗星名。
1.見"滅不過"。
1.亦作"滅不個"。亦作"滅弗得"。
2.猶言抹不開。臉上下不來。
1.除盡農作物收割后留在農田里的莖。
1.毀滅沉沒。
1.消除,使不存在。
1.消滅掉敵人再吃早飯。形容斗志堅決,要立即消滅敵人。語本《左傳.成公二年》"余姑剪滅此而朝食。"
1.讓名刺上的文字漫滅。謂不愿投名刺以干謁。語本《后漢書.文苑傳下.禰衡》"始達潁川,乃陰懷一刺,既而無所之適,至于刺字漫滅。"
1.佛教語。滅煩惱,度苦海。涅盤的意譯。亦指僧人死亡。
1.見"滅不過"。
1.猶掃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