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名詞
人或物排成的一字長條。
2.
動詞
兄弟姐妹按長幼排列的順序。
3.
名詞
行業。
4.
名詞
某些營業性機構。
5.
量詞
用于排列整齊的人或物。
1.
軍隊的行列。
1.出自《詩·大雅·常武》左右陳行,戒我師旅。
2.出自《左傳·襄公三年》晉侯之弟揚干亂行於曲梁,魏絳戮其仆。
3.出自《楚辭·九歌·國殤》凌余陣兮躐余行,左驂殪兮右刃傷。
2.
亦泛指人或物排成的行列。
1.出自《呂氏春秋·辯土》衡行必得,縱行必術。正其行,通其風。
2.出自《浣溪沙》詞紅蓼渡頭秋正雨,印沙鷗跡自成行。
3.出自《登滕王閣》詩霓旌千騎入,玉佩幾行趨。
3.
排列。
1.出自《鹖冠子·王??》列星不亂,各以序行。
2.出自《雨晴》詩塞柳行疏翠,山梨結小紅。
4.
用長的針腳將棉絮等活計連綴起來。
1.出自《福惠全書·保甲·簡驗壯丁》其伍長壯丁,須各備行綿撞帽一頂。上綴號帶,傍垂遮耳護項,內綴兜頦帽繩,身置重綿疊布密行。
5.
古兵制,二十五人為一行。
1.出自《左傳·隱公十一年》鄭伯使卒出豭,行出犬雞,以詛射潁考叔者。
6.
行業。原指工商業中的類別,后亦泛稱職業。
1.出自《夢粱錄·民俗》士農工商諸行百戶衣巾裝著,皆有等差。
2.出自《西湖游覽志余·委巷叢談五》〔杭州〕乃今三百六十行,各有市語,不相通用,倉猝聆之,竟不知為何等語也。
3.出自《茶館》有什么法子呢!隔行如隔山,你老得開茶館,我老得干我這一行!
7.
店鋪;商行。
1.出自《漢書·食貨志上》商賈大者積貯倍息,小者坐列販賣。
2.出自《都城紀勝·諸行》市肆謂之行者,因官府科索而得此名,不以其物小大,但合充用者,皆置為行。
3.出自《湖南農民運動考察報告·十四件大事》普遍禁止用谷米煮酒熬糖,糟行糖行叫苦不迭。
8.
器物質量差、不堅實。
1.出自《周禮·地官·胥師》察其詐偽飾行覿慝者而誅罰之。
2.出自《潛夫論·浮侈》以完為破,以牢為行。
9.
猶言這里、那里。表示處所,多用于稱謂后面。
1.出自《風流子》詞最苦夢魂,今宵不到伊行。
2.出自《水滸傳》那婆娘要逞好手,又去知縣行說了,定要把雷橫號令在勾欄門首。
3.出自《荀灌娘圍城救父》我只得屈身軀代親哀告,難道是我爹行錯認賢豪?
10.
們;等。指人,表示復數。
1.出自《金安壽》便那女娘行心思十分巧,其實的刺不成、繡不到。
2.出自《二刻拍案驚奇》唐太守一時取笑之言,只道他(趙娟)不以為意,豈知姊妹行中心路最多,一句開心,陡然疑變。
11.
量詞。用于成行的東西。
1.出自《呂氏春秋·行論》燕王聞之,泣數行而下。
2.出自《絕句》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
3.出自《寇萊公思親罷宴》穩不住齊眉拄杖,猛將咱玉山頹放。原來是歌舞連宵,蠟淚千行,堆遍回廊。
12.
輩分。
1.出自《史記·汲鄭列傳》〔鄭莊〕年少官薄,然其游知交皆其大父行,天下有名之士也。
2.出自《云麓漫鈔》婦謂夫之父曰舅,夫之母曰姑……子謂母之兄弟曰舅,父之姊妹亦曰姑。皆言與父母行同故也。
3.出自《池北偶談·談異六·老僧》〔張翁〕自言與雍丘孟調之曾大父游,歷歷能道其平生游獵處。孟氏兄弟嚴事之,如曾大父行。
13.
排行。
1.出自《觚剩·蛟橋幻遇》宜興許郎,行二,農家子也。
2.出自《兒女英雄傳》我行二;我小時候的小名兒就叫做二韃子。
3.出自《我的童年》所以我的乳名叫著文豹,因為行八,我母親又叫我是八兒。
1.神話傳說中水神或龍王所住的地方。
2.用為水神的稱號。
3.指水的深處。
4.星官名。
5.膀胱的別名。俗稱尿脬。
1.人體肚臍以下的部位。也稱少腹。
1.指荷葉。
1.貯水的缸。
2.指汽缸。清末把鍋爐﹑蒸汽機都叫做水缸。
1.江河的支流。
1.臨水的樓閣。一般為兩層建筑,四周開窗,可憑高遠望。
1.管理治水工程的官員;治水工程人員。
2.船工;水手。
3.水利工程的簡稱。
1.水利之事。
1.宋代社會的一種騙局。
1.放水淹沒敵方。
1.神話中的水中宮殿;水邊殿宇。
1.即汞。
1.較小的水道。
2.中醫針灸穴位名。即人中穴。
1.水獺的別名。見明李時珍《本草綱目.獸二.水獺》。
2.一種水鳥。即魚狗。
俗稱水銹”。固結于鍋爐等熱交換設備中與水或蒸汽接觸的金屬表面上的沉淀物。多呈白色,因水中部分鹽類受熱析出所致。結于受熱面上的水垢,會惡化傳熱效率,使金屬材料因局部過熱而燒壞。
1.山間河溝。
1.公水牛。
1.漢崔寔《四民月令.附農諺》"犂星沒,水生骨。"后因以"水骨"指冰。
1.由寄生蟲(如血吸蟲等)引起的臌脹病。又稱蠱脹,也簡稱蠱。
1.病名。中醫謂腹水。癥狀為腹脹大,皮薄而緊,色蒼,小便難,兩脅痛。
1.亦作"水恠"。
2.水中的怪物。
1.見"水怪"。
1.水上關口。
2.特指舊時穿城壁以通城內外水的閘門。
1.近水的樓觀。
1.即水正。傳說中的上古五行官之一。
2.掌管治水﹑征收魚稅的官。
3.道教所奉天﹑地﹑水三神官之一。
1.臨水的館舍或驛站。
1.即水車。
1.見"水罐銀盆"。
1.亦作"水礶銀盆"。
2.古代官吏出行時儀仗隊中所拿的物件。水罐即水瓶,銀盆即洗臉盆,用以除塵辟穢。
1.水面映現出的光色。
1.泛指山水景色。
1.傳說中的水中鬼怪。
2.喻指善于泅水的人。
3.指敵方派遣來進行破壞或偵察活動的潛水人員。
1.亦作"水匱"。
2.猶今之水庫。
3.軍事上的一種防御設施。
4.商店的柜臺。
1.傍水之城郭。亦指依郭之水。
1.猶水鄉。
1.供食用的含水分較多的植物果實的統稱。為家庭或待客常用的果品。如梨﹑桃﹑蘋果等。
1.摻用果汁制成的糖果。
1.喻多少也沾一點利益。
2.喻僅及表面,未能深入。
1.水之禍害;水災。
1.水澇與干旱。
1.謂湍急的水勢。
又稱水化物”。通常指結晶水合物‖有一定量結晶水的物質。如石膏caso4·2h2o、明礬kal(so4)2·12h2o等。受熱易失去全部或部分結晶水。
1.即鶴。
2.鐵路上給蒸汽機車加水的裝置。上部伸出橫向的輸水管,能左右旋轉,管的前端彎下來的部分像鶴的頭部。
1.水浸的痕跡。
1.一種盆景。在南方暖和地區,取梔子的一段浸植于水缽,便可長出綠葉,叫水橫枝。
1.古官名。水衡都尉﹑水衡丞的簡稱『武帝元鼎二年所置,至隋始廢。掌皇家上林苑,兼管稅收﹑鑄錢。
2.泛指管理水利之官。
3.水衡錢的簡稱。
4.方言。指古代關津置于水中的衡木。
5.井星的別名。
1.漢代皇室私藏的錢。由水衡都尉﹑水衡丞掌管﹑鑄造,故稱。
2.泛指國帑。
1.比粉紅略深而較鮮艷的顏色。
2.即水葓。
1.亦作"水葒"。
2.水草名。一年生草本。全株有毛。葉子闊卵形,花紅色或白色,可觀賞,花果可入藥。
1.汞,水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