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動詞
〈方〉擲,扔。
2.
動詞
〈方〉握住東西的一端而摔另一端。
3.
動詞
〈方〉跌;使跌。
4.
動詞
披戴。
1.
同“慣”。習慣。
1.出自《說文·手部》摜,習也……《春秋傳》曰:“摜瀆鬼神。”
2.
披戴。
1.出自《抱樸子·博喻》盤旋揖攘,非御寇之容;摜甲纓胄,非廟堂之飾。
2.出自《三國演義》大目頂盔摜甲,乘馬趕文欽。
3.
扔,摔掉。
1.出自《水滸傳》武松……把那婦人頭望西門慶臉上摜將來。
2.出自《儒林外史》縣尊也不曾問甚么,只把訪的款單摜了下來,把與他看。
3.出自《上海的早晨》蘇賬房見他來勢很兇,生怕吃了眼前虧,立刻把笆斗往地上一摜。
4.
跌。
1.出自《銅墻鐵壁》老陳從合作社到區上,沿路滑得摜了好幾交。
5.
謂握住東西的一端而摔打另一端。
1.出自《農政全書》摜稻簟:摜,抖擻也。簟,承所遺稻也。農家禾有早晚,次第收獲……各舉稻把摜之,子粒隨落,積於簟上。
2.出自《中國歌謠資料·滬諺外編·山歌》八月交到九月中,滿場摜稻又牽礱。
1.帝王的詔書﹑制令。
1.圣明。借指皇帝。
1.圣旨;皇帝的委命。
1.帝王的謀略。
1.帝王的謀劃。
1.皇帝的思慮。
1.指皇宮。
1.謂帝王的游賞。
2.帝王的賞識﹑贊賞。
1.皇帝的命令﹑旨意。
1.指帝位。
1.帝王的謀略。
1.帝王的親筆題字。
1.謂帝王的聽聞。
1.帝王車上懸掛的珠飾網簾。
1.帝王的威嚴。
1.帝王的儀仗﹑侍衛。
1.帝王所作之詩文。
1.指紫微垣。
2.借喻君王。
1.帝王的心意。
1.帝王所居宮室。
1.帝王的威嚴。亦喻指君王。
1.帝王舉行的宴會。
1.喻指帝王的恩澤。
1.帝王內宮。
1.帝王的儀仗。
2.帝王的儀容。
1.借指帝廷﹑君位。扆,帝王座后的屏風。
1.皇帝的旨意或話語。
1.亦作"宸游"。
2.帝王之巡游。
1.帝王所乘車。借指皇帝。
1.屋檐。比喻庇蔭。
2.指帝居。
1.指帝京。清吳長元有《宸垣識略》一書,所記皆當時京師之事。
1.指帝王的詩文。
1.對皇帝的敬稱。
1.帝王的眷注﹑恩寵。瞔,同"眷"。
1.皇帝的賞賜。
1.帝王的手札。
1.皇帝所作的詩文。
1.帝后之正位。
1.帝王的旨意。
1.帝王的心意。
2.偶沿用于稱國家最高領導。
1.帝京,京城。
1.謂帝王的注視﹑觀賞。
1.帝王的關注。
1.即知母。根狀莖可入藥。
1.草名。即五味子。
1.早安。清晨的問候語。
1.清晨散步。
1.早晩參拜。
1.見"晨妝"。
1.指雞清晨啼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