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形容詞
堅固,牢固。
2.
名詞
(Gǒng)姓。
1.
“鞏”的簡化字。
1.出自《廣韻·上腫》鞏,抱也。
2.
用熟牛皮束物。
1.出自《易·革》鞏用黃牛之革。
3.
指束物的皮帶。
1.出自《雙珠記·術士玄謀》救災厄如去鞏。
4.
鞏固,牢固。
1.出自《詩·大雅·瞻卬》藐藐昊天,無不克鞏。
2.出自《賀瑞鹿表》來鳳儀,來獸舞,來龍負與龜呈,億載鞏山河之固。
3.出自《論民族競爭之大勢》〔英人〕乃擬筑一大鐵路……一以鞏勢力于印度。
5.
勤勞。
1.出自《文選·班固〈典引〉》榮鏡宇宙,尊亡與亢,乃始虔鞏勞謙,兢兢業業。
6.
通“恐”。恐懼。
1.出自《荀子·君道》故君子恭而不難,敬而不鞏。
7.
用同“栱”。建筑物立柱與橫梁之間成弓形的承重結構。
1.出自《徐霞客游記·滇游日記十》卷中不楹而磚,亦橫鞏如橋,卷外為檐,以瓦覆石,連屬于洞門之上壁;洞與鞏連為一室,鞏高而洞低,鞏不掩洞,則此中之奇也。
8.
用同“拱”。參見“鞏衛”。環繞、護衛。
1.出自《清史稿·刑法志二》原立法之意,亦以旗人生則入檔,壯則充兵,鞏衛本根,未便離遠。
9.
春秋古國名。故址在今河南省鞏縣境。
1.出自《左傳·昭公二十六年》晉師克鞏。
10.
姓。春秋有晉大夫鞏朔。見《左傳·成公三年》。
1.出自《通志?氏族略三》周卿士鞏簡公,甸內侯也。晉有鞏朔,漢有侍中鞏攸,宋朝鞏申為光祿卿。望出山陽。
1.見"無邊無際"。
1.見"無辯"。
1.亦作"無辨"。
2.沒有區別;混雜。
1.沒有毛病。
1.漢成帝時,帝舅大將軍王鳳專權。京兆尹王章上表諫帝疏遠王鳳,不聽,后章為鳳構陷致死。見《漢書.王章傳》◇以"無表雪王章"為諍臣直諫冤死之出典。
1.極言身體健康的幸福。
1.方言。沒得,沒有。
1.不起波瀾。
2.以喻時世安定。
1.無益;無所幫助。
1.沒有不;全是。
1.傳說中的異人。
1.沒有疑慮;不避嫌疑。
1.亦作"無慚"。
2.無所慚愧。
3.引申指不遜于或當得起。
4.不知羞愧。
1.不收藏;不儲積。
2.不隱諱;不隱藏。
1.謂徒手無所操執。指空手。
2.不費心思。
1.亦作"無策"。
2.沒有計謀;沒有辦法。
代表無產階級的利益,在同資產階級的斗爭中形成的革命的道德。與資產階級道德”相對。集中表現為集體主義、愛國主義、國際主義、大公無私的精神,嚴密的組織性和紀律性,以及勇敢、堅定、團結、友愛等品德。
也稱共產主義人生觀”。無產階級對人生的根本看法。參見人生觀”(186頁)。
列寧作于1919年10月。分析了無產階級專政時期,即從資本主義到共產主義的過渡時期的經濟、政治和階級關系的特點。指出這一時期的社會經濟的基本形式是資本主義、小商品生產和共產主義,基本階級是資產階級、小資產階級、無產階級,政治上仍有階級和階級斗爭,并要改組整個社會經濟。
1.資本主義社會中不占有生產資料,靠出賣勞動力為生的雇傭工人。
1.傳說中的古國名。
2.猶言沒有心腸或心思。
3.見"無腸公子"。
1.蟹的別名。
1.沒有代價的;沒有報酬的。
1.見"無常鐘"。
1.不著塵埃。常表示超塵脫俗。
1.僧衣袈裟的別名。
1.棕葉撣子的別稱。
1.無可稱述或稱贊。
1.沒有成功;沒有成就。
2.作自謙之辭。指一事無成的人。
3.猶言不以成功自居。語出《易.坤》"或從王事,無成有終。"
1.不成器的子弟。
1.亦作"無恥"。
2.不知羞恥;不顧羞恥。
3.指無恥之徒。
1.沒有仇恨﹑敵對。
1.沒有能夠與之相比。
1.不分種類。謂全部。
1.沒有憂慮。
2.古樂府雜曲歌名。傳為北齊后主所倡作,至唐天寶年間,改名《長歡》。
1.古對北齊失國昏君后主高緯的譏稱。
1.猶言不知羞恥。
1.別出去。
2.不要交納。
3.不能超過。
4.謂未生育子女。
1.無人能超過他。語出《漢書.高帝紀下》"賢趙臣田叔﹑孟舒等十人,召見與語,漢廷臣無能出其右者。"顏師古注"古者以右為尊,言材用無能過之者,故云不出其右也。"
1.謂無法擺脫困境。
1.沒有積蓄。
2.猶很少,不多。
1.無所處。謂沒有處置的理由。
2.猶無為,無常。
1.沒有留傳;沒有傳播。
1.不相混雜。
2.沒有誤差。
1.謂沒有后嗣。
1.全都。
1.見"悉諸"。
1.盡力;全力。
1.猶齊驅。
2.悉數率領。
3.象聲詞。
澳大利亞最大城市。人口連郊區320萬(1981年)。全國最大海港和經濟中心。世界最大羊毛市場。工業有石油提煉、機器制造、紡織等。鐵路和公路網發達。有定期海、空航線通英、美、新西蘭等國。建有南半球最大的海港大橋和風格獨特的歌劇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