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名詞
古稱能以舞降神的人,現指以消災去病為名,裝神弄鬼、祈禱求神以騙取錢財的人。
2.
名詞
(Wū)姓。
1.
古代從事祈禱、卜筮、星占,并兼用藥物為人求福、卻災、治病的人。商代巫的地位較高。周時分男巫、女巫,司職各異,同屬司巫。春秋以后,醫道漸從巫術中分出,但民間專行巫術、裝神弄鬼為人祈禱治病者,仍世世不絕。
1.出自《周禮·春官·司巫》司巫掌群巫之政令。若國大旱,則帥巫而舞雩;國有大災,則帥巫而造巫恒。
2.出自《公羊傳·隱公四年》於鐘巫之祭焉,弒隱公也。
3.出自《孟子·公孫丑上》巫匠亦然。
4.出自《群經平議·孟子一》巫即醫也。《楚辭·天問》:“化為黃熊,巫何活焉。”王逸注曰:“言鯀死后,化為黃熊,入於羽淵,豈巫醫所能復生活。”是巫醫古得通稱,蓋醫之先亦巫也。
5.出自《史記·魏其武安侯列傳》使巫視鬼者視之。
6.出自《子夜》比起目前這計劃來,真是小巫見大巫了。
2.
通“誣”。參見“巫鼓”。
1.出自《法言·君子》或曰:“甚矣,傳書之不果也。”曰:“不果則不果矣,人以巫鼓。”
3.
姓。
1.出自《書?君奭》在祖乙,時則有若巫賢。
表示尊敬,但不愿接近。
1.重視名分。
敬重佩服他為人正直,讓人~ㄧ人們都~先生的人品才學。
1.恭敬奉事;敬慎處事。
1.恭敬。共,通"恭"。
2.恭敬地供給。共,通"供"。
1.謂不怠慢故舊。
敬辭,棕。
1.驚惶,驚慌。敬,通"驚"。
1.謹慎而有所畏懼。
1.《國語.魯語下》載,春秋時文伯歜已為魯相,其母敬姜猶紡績不輟,歜問之,敬姜曰"今我,寡也,爾又在下位,朝夕處事,猶恐忘先人之業,況有怠惰,其何以避辟!"后遂以"敬姜猶績"為富貴而不忘根本的典實。
1.警戒;戒備。
1.恭謹。
比喻好好地勸說不聽,用強迫的手段卻接受了。
1.恭敬謹慎。
1.見"敬老慈幼"。
1.見"敬老慈幼"。
1.尊敬年長的人,憐憫貧困的人。
1.見"敬老憐貧"。
1.尊敬年長和賢良的人。
①立正、舉手或鞠躬行禮表示恭敬向老師敬個禮。②敬辭,用于書信結尾。
1.謹慎明敏。
1.遵奉命令。
1.恭敬嚴肅。
1.莊敬虔誠。
1.謹慎勤奮。
1.恭敬順從。
1.恭敬謙讓。
1.尊敬在己之上者,愛護在己之下者。謂待人謙恭有禮。
1.崇尚。
1.謂珍惜時間。
1.語本《論語.衛靈公》"事君敬其事,而后其食"。邢昺疏"言當先盡力敬其職事,必有勛績而后食祿也"。謂凡事應當先盡力去做,待有功績后才能享受俸祿。
1.見"敬授人時"。
1.亦作"敬授民時"。
2.《書.堯典》"乃命羲和,欽若昊天,歷象日月星辰,敬授人時"。蔡沈集傳"人時,謂耕獲之候"。《史記。五帝本紀》引作"敬授民時"。謂將歷法付予百姓,使知時令變化,不誤農時◇以"敬授人時"指頒布歷書。
1.敬重順從。
2.猶敬慎。
1.放浪瀟灑。
1.敬奉天命,愛護百姓。
1.佛教語。指恭敬供養佛法僧三寶,便會產生無量的福分。田,指產生福報。
1.山名。在安徽省宣州市北。一名昭亭山,又名查山。山上有敬亭,相傳為南朝齊謝杋賦詩之所,山以此名。山高數百丈,千巖萬壑,為近郊名勝。唐李白有《獨坐敬亭山》詩。參閱《清一統志。安徽.寧國府一》。
1.猶敬和。指唱和他人詩詞。
1.注重禮節﹑儀式。
1.見"敬賢下士"。
1.尊敬賢者,屈身交接士人。舊時謂封建帝王或官員重視人才。
1.見"敬賢愛士"。
1.敬仰羨慕。
恭敬地獻上向烈士陵墓~花圈。
1.慎重而守信。
2.尊敬和信任。
1.敬慎謙遜。
1.恭敬地迎接。
敬重仰慕他是青年們~的導師。
尊敬的心意他讓我轉達對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