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動詞
臉向下,低頭,跟“仰”相對。
2.
動詞
向下。
3.
動詞
敬辭,舊時公文書信中用來稱對方對自己的行動。
4.
動詞
蟄伏;潛伏。
5.
“頫”另見“??”。
1.
“頫”的今字。
2.
臥伏。
1.出自《荀子·賦》冬伏而夏游,食桑而吐絲……三俯三起,事乃大已。
3.
屈曲不齊。
1.出自《禮記·樂記》今夫新樂,進俯退俯,奸聲以濫,溺而不止。
4.
稱對方行為的敬詞,舊時公文及書信中常用,表示對方實施該行為有所屈尊。參見“俯允”、“俯念”、“俯從”。
1.出自《上鄭尚書相公啟》伏惟俯加憐察。
5.
低頭,面向下。
1.出自《易·系辭上》仰以觀於天文,俯以察於地理。
2.出自《禮記·禮運》其余鳥獸之卵胎,皆可俯而窺也。
3.出自《野狐嶺》詩恍然九天上,熙熙俯人寰。
4.出自《寒夜》她俯下頭去開鎖。
6.
指彎腰屈身。
1.出自《左傳·昭公七年》一命而僂,再命而傴,三命而俯。
2.出自《元和圣德詩》躬執百禮,登降拜俯。
7.
引申為對下。
1.出自《孟子·梁惠王上》是故明君制民之產,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樂歲終身飽,兇年免於死亡。
2.出自《洛陽伽藍記·城東平等寺》仰異天情,俯乖民望。
8.
指潛伏。
1.出自《逸周書·時訓》霜降之日,豺乃祭獸;又五日,草木黃落;又五日,蟄蟲咸俯。
2.出自《禮記·月令》季秋之月……蟄蟲咸俯在內。
1.見"兵荒馬亂"。
1.猶戰火。
1.戰爭的禍害。
1.見"兵饑"。
1.用兵的機謀;軍事機要。
1.宋代對兵丁和級節的合稱。
1.兵士的名籍。
1.指兵器。
1.軍事要事。
2.軍紀。
1.兵家的忌日。
2.謂兵家所當避忌者。
1.軍隊的祭祀。
先秦至漢初研究軍事理論并從事軍事活動的重要學派。主要代表人物有春秋末的孫武,戰國時的吳起、孫臏,漢初的張良、韓信等。對后世軍事思想影響很大。
1.兵器和鎧甲。泛指武器﹑軍備。
2.指士兵﹐軍隊。
3.戰事;戰爭。
1.軍艦。
1.用武力規勸君主或尊長﹐使其必從。語本《左傳.莊公十九年》"初﹐鬻拳強諫楚子﹐楚子弗從;臨之以兵﹐懼而從之。"
1.士卒的將帥。
2.士卒與將帥。
1.制作兵器的工匠。
1.兵器相接。謂交戰。
1.戰爭的劫難。
1.舊稱學道者死于兵刃為"兵解"﹐意謂借兵刃解脫得道。
1.猶兵火。
1.作為經典的兵書﹐特指《孫子》。
1.軍隊和警察。
1.謂軍器﹐兵器。
1.敵兵或亂兵的侵擾。
2.亂兵和賊寇。
1.兵器庫。
1.擔任緝捕等事的衙役。
1.見"兵來將敵﹐水來土堰"。
1.謂根據具體情況﹐采取靈活的對付辦法。
1.見"兵來將敵﹐水來土堰"。
1.亦作"兵闌"。亦作"兵欄"。
2.放置兵器的欄架。
1.見"兵蘭"。
1.見"兵蘭"。
1.謂軍隊的威勢。
1.蒙受德澤。
在河北省東北部、灤河支流武烈河(熱河)沿岸,京承、錦承兩鐵路終點。為中國歷史文化名城。清代稱熱河、承德,民國時曾為熱河省省會。1945年設市,人口396萬(1995年)。名勝古跡有避暑山莊和外八廟。
1.認罪抵命。
1.接受轉讓。
1.指物件承托的聯結部分。
1.蒙受恩澤。
2.漢臺館名。
承繼暫時無適當人選的職位敢告不敢,攝官承乏|予承乏是司郎中。
1.接受教化。
2.謂迎合上官的意圖。風,口風。
1.承命奉行。
2.奉承討好。
1.認罪。
1.唐代州府戶曹的小吏。掌文書往返﹑民刑案件的通知諸事。
1.受福。
2.日下有黃氣的天象,古稱承福。
1.輔佐。承,通"丞"?!妒酚洠茨虾馍搅袀髡摗?不務遵蕃臣職以承輔天子﹐而專挾邪僻之計。"《書.冏命》"旦夕承弼厥辟"漢孔安國傳"旦夕承輔其君。"后因以稱宰相。
1.奉承附和。
1.猶承業。
1.承繼看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