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動詞
燒。
2.
名詞
(Fén)姓。
1.
亦作“炃”。亦作“燌”。亦作“燓”。
2.
燒,焚燒。
1.出自《易·旅》旅焚其次,喪其童仆。
2.出自《三國志·蜀志·先主傳》權遣周瑜、程普等水軍數萬,與先主并力,與曹公戰於赤壁,大破之,焚其舟船。
3.出自《女冠子》詞幽香盡日焚,瑞露通宵貯。
4.出自《原李耳載·怪石生蛇》土人自遠投柴積孔上,引火焚之者三。
5.出自《韋護》那些詩,還有我過去的日記,則均隨你處置,焚去亦是幸事。
3.
引申為點燃。
1.出自《壬子重午臥雨翦淞閣》詩苦眠偏酒斷,弱夢怕燈焚。
4.
舊時的一種酷刑。用火燒死。
1.出自《周禮·秋官·掌戮》凡殺其親者焚之。
2.出自《左傳·僖公二十一年》夏大旱,公欲焚巫尪。
3.出自《蘇聯紀行·八月七日》央古斯被縛木樁上,跪地受焚。
5.
炙;烤。
1.出自《文選·應璩〈百一詩〉》田家無所有,酌醴焚枯魚。
1.唐時方鎮廳事名。
1.舊時酒飯館里招呼食客的堂倌。
1.溝通的水道。
2.詩文中承前啟后貫通上下的段落。
1.亦作"過謾"。
2.騙過;瞞過。
1.見"過瞞"。
1.指追交租糧的日子。
1.經過家門而不回家。形容忠于職守,公而忘私。
唱段或歌曲的前后或中間,由器樂單獨演奏的部分,具有承前啟后的作用。
1.過錯,不明事理。
①有機體對某些藥物或外界刺激的感受性不正常地增高的現象藥物~。②過于敏感你不要~,沒人說你壞話。
1.與實際不相副之名聲。
1.錯誤的贊譽;不合實際的贊譽。
1.謂行事失當。
1.切磋琢磨。
1.磋磨盤問。
1.錯誤的謀劃。
1.謂書一經看過就能記住。極言記憶力強。
明年這孩子~該上學了。
1.猶過片。詳"過片"。
1.下彩禮。
1.舊時民俗。
1.舊俗人死后每七天舉行一次吊祭儀式。一般七次或五次而斷七。
超過期限~作廢。
1.謂傳送氣息以交配。
1.亦作"過愆"。
2.過失;錯誤。
1.代為他人收受賄賂而從中獲利。
2.方言。付款。
1.過活;打發日子。
1.由此調轉入另一調。
1.迷信風俗,"做七"時的一種儀式。
1.見"過河拆橋"。
1.猶言過河拆橋。
1.古時讀書人所戴的軟帽。因其帽頂拱起如橋,故稱。
1.有所失誤和相迫太急切。
2.過分急切。
3.過分密切。
1.超過實際情形。
2.超越常情。
1.過早求得。
2.過分地求取。
1.戲曲名詞。南曲曲牌除引子﹑尾聲外,統稱為"過曲"。如《牡丹亭.驚夢》以《繞池游》﹑《步步嬌》﹑《醉扶歸》﹑《皂羅袍》﹑《好姐姐》﹑《尾聲》六個曲牌為一套,除引子《繞池游》和末曲《尾聲》外,都屬于過曲。
時間詞,現在以前的時期(區別于‘現在、將來’)~的工作只不過像萬里長征走完了第一步。
1.指已往的佛。
1.猶前生;過去世。
1.佛教把時間過程劃分為過去世﹑現在世﹑未來世,合稱"三世"。過去世為三世之一。
1.過去。
1.過失;錯誤。
比喻事物發展的勢頭猛,超過了應有的限度經濟發展~。
1.錯誤地任用人。
2.超過力所能及的負擔。
1.過日子。
2.謂超過時日。
3.改日。
1.猶言過日子。
生活;過活;小兩口兒和和氣氣地~。
1.勝過;勝如。
1.謙詞。猶言承蒙過訪。
1.錯殺,誤殺。
2.嚴加節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