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名詞
〈書〉籬笆。
2.
名詞
(Fán)姓。
3.
名詞
關鳥獸的籠子。
1.
籬笆。
1.出自《詩·小雅·青蠅》營營青蠅,止於樊。
2.出自《還自舅家書所感》詩黃焦下澤稻,綠碎短樊蔬。
3.出自《又與徐健庵書》今北則插柳為樊,非有長城之限,屯堡烽燧之嚴也。
2.
筑籬圍繞。
1.出自《詩·齊風·東方未明》折柳樊圃,狂夫瞿瞿。
2.出自《秋夜》詩折柳樊場圃,負綆汲潭壑。
3.出自《四時田園雜興·春日田園十二絕》種園得果廑償勞,不奈兒童鳥雀搔。已插棘針樊筍徑,更鋪魚網蓋櫻桃。
4.出自《天下郡國利病書·浙江六》自沿湖居民或侵填以為居室,或樊植以為園林,土勢卑薄,湖水一盈,輒掩其則。
3.
關鳥獸的籠子。
1.出自《莊子·養生主》澤雉十步一啄,百步一飲,不蘄畜乎樊中。
2.出自《贖雞》詩喔喔十四雛,罩縛同一樊。
3.出自《斗雞篇·代陳思王本意》詩豈能樊中老,空懷君稻粱?
4.
領域,范圍。
1.出自《內閣中書劉君墓表》蓋學雖粗涉其樊,其為說不能無弊而已。
2.出自《桐城派古文說》中郎兄弟,幾以香奩諧笑入文字矣,一墮其樊中,即生魔障。
5.
旁,邊際。
1.出自《莊子·則陽》冬則擉鱉於江,夏則休乎山樊。
2.出自《淮南子·精神訓》體本抱神,以游於天地之樊。
3.出自《中隱》詩大隱住朝市,小隱入丘樊。
4.出自《政治與人民》政治為人民生命,其理由本非甚邃,徒以重重關系,間接稍多,中人以下,驟涉焉而不見其樊,則其漠然視之,亦固其所。
6.
馬負過重,止而不前。
1.出自《說文·癶部》樊,騺不行也。
2.出自《駕出北郭門行》駕出北郭門,馬樊不肯馳。
7.
紛雜。參見“樊然”。
1.出自《莊子·齊物論》自我觀之,仁義之端,是非之涂,樊然殽亂。
2.出自《原強》自甲午以來,海內樊然并興者亦已眾矣,其效何若?
3.出自《蜩螗集·詠史之四》鵬鳥縱遭鳩鷃笑,鳳鸞雖死不為雞。韓碑毀去韓文在,莫道樊然無是非。
8.
通“鞶”。馬腹帶。參見“樊纓”。
1.出自《周禮·春官·巾車》錫樊纓,十有再就。
2.出自《詩·小雅·采芑》鉤膺鞗革
3.出自《塞上曲》漢卒馬上老,樊纓空絲繩。
9.
古地名。亦名陽樊。在今河南省濟源縣境。
1.出自《讀史方輿紀要?歷代州域形勢一?唐虞三代》樊,畿內國,或曰今濟源縣西南十五里曲陽城,是古陽樊也。
10.
姓。春秋有樊須。
1.出自《通志?氏族略三》樊氏,姬姓。周太王之子虞仲支孫仲山甫為周宣王卿士,食采於樊,因邑命氏。
11.
古地名。樊城的省稱。在今湖北省襄樊市。
1.出自《資治通鑒?漢獻帝建安十三年》時劉備屯樊,琮不敢告備。
12.
指關在籠中。
1.出自《長生殿·疑讖》不堤防柙虎樊熊,任縱橫社鼠城狐。
13.
引申為羈絆,束縛。
1.出自《送都元敬主事》詩夫子風流士,才高恥受樊。
2.出自《地理與文明之關系》亞細亞歷史之缺點,不在其昔代之行專制,而在今日之猶安于專制,不知何年何代乃脫其樊耳。
1.古代以牛﹑羊﹑豬三牲宴飲賓客之禮。
1.古代祭祀用的牲品和美酒。
1.穩當靈活。
1.指堅車良馬。
1.見"牢稟"。
1.猶覆蓋。
2.籠絡。
3.羈絆﹐束縛。
1.猶寥落。稀疏零落貌;零落荒蕪貌。
2.孤寂;無聊。
1.中醫學名詞。脈象之一。脈來沉而按之堅強牢實不移,常見于陰寒積聚之癥。
1.堅固細密;嚴密。
1.煮鹽器具。
2.借指鹽政或鹽業。
1.古代西羌部族名。
1.堅決而懇切。
1.堅決辭讓。
1.指特牲的肉。
1.以太牢為膳食。
1.勞賞,犒賞。
1.祭祀用的犧牲。
牢固結實基礎~ㄧ~的鐵門。
1.固守。
1.泛指葷﹑素祭品。
1.舊稱看管囚犯的獄卒。
1.亦稱"牢九"。
2.食品名。湯團。一說為蒸餅。
1.祭祀用的牛羊豕等犧牲。
1.豐盛精美的食品。
1.憂愁,憂郁。
1.監獄。
監獄。
1.圈養牲畜的柵欄。
1.糧餉。
1.用豬作的犧牲。
1.古時婚禮所用雕飾豪華的花燭。
1.酒食。
1.結實;堅固。
1.古代祭祀時盛犧牲的禮器。
1.巨浪。
1.猶嘮叨。
1.嘟嘟囔囔﹑言語不清貌。
1.說話啰嗦不止。
1.猶嘮嗑。
〈方〉(~兒)閑談;聊天兒沒事的時候,幾個人就湊在一塊兒~ㄧ昨天我跟我大哥嘮了會兒嗑。
閑聊大伙一塊兒嘮嗑。
1.形容言語絮叨。
1.方言。閑談,聊天。
1.猶言絮絮叨叨。
1.勞什子。指使人厭惡之物。
1.謂喜歡多言,說話絮絮不休。
1.古稱勞山或牢山,亦名輔唐山﹑鰲山。在今山東省青島市嶗山縣境。東臨嶗山灣,南瀕黃海,景色雄奇靈秀,氣候宜人,歷來為避暑和游覽的勝地。宋元以來,其上多建道觀,遂為道教名山。現存有上清宮﹑下清宮﹑太平宮﹑華樓宮等道家建筑。
1.驚擾不安。
中醫指結核病。
1.對結核病患者的蔑稱。常用以罵骨瘦如柴有病容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