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名詞
煮熟的谷類食品,特指大米飯。
2.
名詞
每天定時吃的食物。
3.
動詞
吃飯。
1.
亦作“飰”。
2.
吃飯。
1.出自《論語·鄉黨》君祭,先飯。
2.出自《經咸陽北原》詩夜入咸陽中,悲吞不能飯。
3.出自《掛枝兒·相思》念著他,懨懨成病,不茶不飯。
4.出自《普洛大眾文藝的現實問題》﹝普洛大眾文藝﹞難道還只當做亭子間里“茶馀飯后”談天的資料嗎?
3.
泛指吃。
1.出自《贈鄭十八賁》詩步趾詠唐虞,追隨飯葵堇。
2.出自《從塞上偕內子南還賦贈》詩行人夜半飯黃羊,不待天明向戰場。
3.出自《茶香室叢鈔·茗飲始于南人》初入國,不食羊肉及酪漿等。常飯鯽魚羹,渴飲茗汁。
4.
給飯吃,使吃飯。
1.出自《史記·淮陰侯列傳》有一母見信饑,飯信。
2.出自《應夢羅漢記》先妣武陽君忌日,飯僧于寺。
3.出自《曉游潭柘寺》詩逡巡飯行人,縱覽忘深夏。
5.
指使吃。
1.出自《新序·雜事五》寧戚飯牛車下。
2.出自《大唐西域記·迦畢試國》龍王以天甘露飯阿羅漢,以人間味饌沙彌。
3.出自《珍珠船》秦叔寶所乘馬號忽雷駮,常飯以酒。
6.
指飯含。古喪禮,以玉、珠、米、貝等物納于死者之口。一說參見“飯玉”。
1.出自《禮記·檀弓上》飯,設飾。
2.出自《白虎通·崩薨》故天子飯以玉,諸侯以珠,大夫以米,士以貝也。
3.出自《周禮·春官·典瑞》共飯玉。
7.
煮熟的谷類食品。多指大米干飯。
1.出自《莊子·大宗師》裹飯而往食之。
2.出自《洛陽伽藍記·景寧寺》菰稗為飯,茗飲作漿。
3.出自《送石處士序》飯一盂,蔬一盤。
4.出自《醒世恒言·賣油郎獨占花魁》九媽道:“秦小官想餓了,且用些飯再吃酒。”
5.出自《華蓋集續編·馬上支日記》有幾處是用醋、辣椒,腌菜下飯。
8.
指每天定時吃的食物。如:早飯;中飯;晚飯。
9.
量詞。一餐。
1.出自《北人上冢》詩酪漿一壺麥一飯,香火照日藏流螢。
10.
謂手大指的最下處。
1.出自《儀禮·士喪禮》設決,麗于掔,自飯持之設握乃連掔。
1.寶珠名。
2.古代天竺迦毗黎國國王◇亦用以泛指外族的首領。
1.月為白色。
2.帶藍色的白色。因近似月色﹐故稱。
3.月色皎潔。
4.比喻清新。
1.指農歷每月十五日。
2.借指"十五"。
3.月亮之半。指弦月﹐半圓之月。
1.水泊名。隋唐時洛水自上陽宮南彌漫東流﹐宇文愷因筑斜堤束水令向東北流﹐為減殺水力﹐作堰九折﹐水泊形如偃月﹐故稱。又唐玄宗時為御谷洛水患﹑詔李適之以禁錢作三大防﹐曰上陽﹑積翠﹑月陂。事見《新唐書.李適之傳》。
1.謂婦女月經不通。
1.按月記事之表。
2.古代測量月影用的標竿。
1.一種圓形有餡的餅餌﹐為中秋節應時的食品。
1.見"月廩"。
1.指月光。月光似水﹐故稱。語本《漢書.禮樂志》"月穆穆以金波。"
2.蜀中對月的尊稱。
3.酒名。
1.古樓名。舊址在湖北省東部﹑長江北岸的黃岡市西。
2.古樓名。在嘉興府(今浙江省嘉興市)西北城上。
1.見"月事布"。
1.月亮的光澤。亦借指月亮﹑月影。
1.亦作"月邅"。
2.月球行經;月球運行。
3.指月球運行的度次﹐軌跡。
1.苗家習俗﹐未婚男女求愛跳月的場地。
1.月初◇多指舊歷每月初一。
1.上古記載每月成就的文書。
1.即甕城。城外所筑的半圓形的小城﹐作掩護城門﹐加強防御之用。
1.月光所照之池。
2.池名。在今河北省涿縣西南﹐其形如月﹐故名。
1.指農歷每月初現的如鉤新月。
2.每月的最初幾天。
3.特指農歷每月初一。
1.傳說月宮中搗藥之杵。亦借指月亮。
1.山洞巖穴內透光的大竅孔。
1.見"月陰"。
1.指舊歷有三十天的月份。
2.指公歷有三十一天的月份。公歷每年一﹑三﹑五﹑七﹑八﹑十﹑十二這七個月為大月﹐均三十一天。參見"月小"。
1.山茶的別名。
1.指舊歷每月初一。
2.指月旦評。
1.謂品評人物。典出《后漢書.許劭傳》"初﹐劭與靖俱有高名﹐好共核論鄉黨人物﹐每月輒更其品題﹐故汝南俗有'月旦評'焉。"
1.月球環繞地球作橢圓運動的軌道。又稱白道。
2.借指天空。
1.見"月堤"。
1.月宮。
1.月光之下。
2.月末﹐一個月要結束的時候。
1.指仙境或美境。
1.文面毀容造成的黑斑﹑黑記。
1.月宮。
2.比喻登科做官。
1.月中仙子。嫦娥﹐傳說為后羿之妻﹐竊不死之藥以奔月而為月神◇常比喻美麗的女子。
1.圓形如月的門洞。
1.指月亮在天空運行的度數﹑位次。古人將周天分為三百六十度﹐劃分若干區域﹐辨別日月星辰的方位。
2.月亮經過。
3.指作為計算單位的一個月。
1.白菊花的別稱。亦泛稱菊花。
1.指傳說的月中仙子。亦借指月亮。
1.月旦。指舊歷每月初一。
2.指月旦之雨。
3.每月的定額。
1.即月暈。
1.指內房。女眷的居室。
2.指產婦坐月子時的臥房。
1.喻指皇后。語本《禮記.昏義》"故天子之與后﹐猶日之與月。"
1.明代京官除俸金外﹐按等級每月另給的開支◇亦泛指每月支領的費用。
1.亦作"月份"。
2.猶月限。指規定的時限。
3.指懷孕足月﹑將要分娩的期限。
4.指某一個月。
5.指一個月的時間。 6.指按月所支的份額。
1.見"月分"。
1.彩畫單張年歷的舊稱﹐亦用以稱日歷。
1.見"月俸"。
1.亦作"月奉"。
2.舊時官吏每月所得的俸錢﹑祿米◇亦泛指每月的薪俸。
1.即月宮。
1.修月之斧。神話傳說﹐月由七寶合成﹐常有八萬二千戶修之﹐故有此稱。見唐段成式《酉陽雜俎.天咫》。
2.比喻盡文章能事。
3.斧名。刃口呈偃月形﹐故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