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名詞
一種舂米用具。用柱子架起一根木桿,在桿的一端裝一塊圓石,用腳連續踏踩另一端使石頭起落,用來舂掉放在石臼中糙米的皮。簡單的碓只是一個石臼和杵,搗米時只需用手持杵即可,也有用水力的水碓。
2.
名詞
(Duì)姓。
1.
舂米的工具。最早是一臼一杵,用手執杵舂米。后用柱架起一根木杠,杠端系石頭,用腳踏另一端,連續起落,脫去下面臼中谷粒的皮。爾后又有利用畜力、水力等代替人力的,使用范圍亦擴大,如舂搗紙漿等。
1.出自《太平御覽》宓犧之制杵舂,萬民以濟。及后人加功,因延力借身重以踐碓,而利十倍。又復設機關,用驢、騾、牛、馬,及役水而舂,其利乃且百倍。
2.出自《鄴中記》石虎有指南車及司里車,又有舂車木人,及作行碓于車上,車動則木人踏碓舂,行十里成米一斛。
3.出自《雨》詩柴扉臨野碓,半濕搗香粳。
4.出自《清平山堂話本·快嘴李翠蓮記》推得磨,搗得碓,受得辛苦吃得累。
5.出自《磨吟》家家須磨笑鄉風,也與江南米碓同。
2.
舂;搗。
1.出自《西游補》行者叫白面鬼把秦檜碓成細粉,變成百萬螞蟻,以報那日廷臣之恨。
3.
捶擊用具。
1.出自《周禮·地官·鼓人》??,??于也,圜如碓頭,大上小下,樂作鳴之,與鼓相和。
1.昏沉的霾障。比喻邪惡勢力。
1.昏亂而不順暢。
1.猶言日和夜。
1.亦作"昬主"。
2.昏庸的君主。
1.指空氣﹑水等不潔凈。
2.引申為污穢難看。
3.指社會﹑政治黑暗混亂。
1.愚昧而任性。
1.昏亂放縱。
1.酒醉以后神志不清。
用雞鴨魚肉等做的菜。
曲藝表演中指低級、粗俗的話。
1.指有辛味的菜與肉類。
1.指有辛味的菜與牛羊肉。
1.指有辛辣氣味的蔬菜。如蔥﹑蒜﹑韭﹑薤等。
1.猶葷腥。
指食用的豬油。
1.即葷粥。我國古代北方匈奴族的別稱。
1.我國古代北方匈奴族的別稱。
1.婚娶的聘禮。
1.見"婚姻"。
1.婚配。
1.婚姻門第。
1.婚姻;嫁娶。
2.有婚姻關系的親戚。
1.婚禮和冠禮。
2.指婚冠的年齡,喻年少。
1.結婚與作官。
1.婚禮;結婚。
1.親家。
泛指男女婚事。
結婚儀式舉行~。
①結婚的年數他倆的~已有50年。②法定的結婚年齡他倆今年剛夠~。
1.婚配。
1.妻。
1.有婚姻關系的親戚。
1.結婚的日期。
1.議婚的書信。
1.有婚姻關系的親戚。
1.嫁娶;結婚。
結婚時新娘穿的一種特制的禮服。
1.娶妻成家。
舊式結婚證書 。
1.舊時訂婚,由男女家寫明訂婚者姓名﹑生辰年月﹑家庭身份等,互相交換的柬帖。
指與配偶以外的人發生戀情。
1.指有婚姻關系的親戚。
1.結婚的儀式。
1.男女結為夫妻。因,通作"姻"。
規定有關婚姻和家庭制度的法律。
1.有婚姻關系的親戚﹑朋友。
1.有婚姻關系的家族。
1.昏暗困頓。
1.糊涂不清。
1.迷惘昏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