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名詞
行列;隊伍。
2.
名詞
有組織的集體或排成的行列。
3.
名詞
在我國特指中國少年先鋒隊。
4.
古同“墜”。
5.
量詞
量詞,用于排成隊列的人或物。
1.
集體的編制單位。
1.出自《左傳·襄公十年》狄虒彌建大車之輪,而蒙之以甲,以為櫓。左執之,右拔戟,以成一隊。
2.出自《史記·孫子吳起列傳》出宮中美女,得百八十人。孫子分為二隊。
3.出自《雙珠記·假恩圖色》大凡軍中五人為伍,五伍為隊。
2.
指一個具有某種性質的集體。
1.出自如:球隊;樂隊;消防隊。
3.
行列。
1.出自《漢書·司馬相如傳上》車案行,騎就隊。
2.出自《盆池》詩忽然分散無蹤影,惟有魚兒作隊行。
4.
特指中國少年先鋒隊。參見“隊日”、“隊旗”、“隊禮”。
1.出自《未來之歌·兩代紅領巾》詩忘不了啊,那火紅的隊日。
2.出自《中國少年先鋒隊隊章》我們的隊旗:五角星加火炬的紅旗。五角星代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火炬象征光明,紅旗象征革命勝利。
5.
量詞。用于成群成列的人或物。
1.出自《徐霞客游記·粵西游日記四》洞之西垂,又有石柱一隊,外自洞口排列,抵洞后西界,別成長榭。
2.出自《故事新編·補天》伊無法可想的向四外看,便看見有一隊巨鰲正在海面上游玩。
1.枝條。
2.比喻次要的事物。
1.方言。形容精神﹑利落。
1.支離,殘缺。
1.分支的道路。
1.枝條和藤蔓。
2.比喻牽連,株連。
3.比喻冗詞贅句。
4.喻繁冗,不簡潔。
1.樹枝與樹苗。比喻親屬與后代。
1.樹木枝條的梢頭。
1.大拇指上歧生之指。
1.謂華飾之冠。
1.謂宗室近親。
1.分支;流派。
2.派生;衍變。
3.指支族,后裔。
1.《莊子.逍遙游》"鷦鷯巢于深林,不過一枝。"后因以"枝棲"喻托身之地。
1.宗族旁支。
1.支流。
1.支流。
1.漢宮觀名。
1.某些兵器頂端呈杈枝形的鋒刃。
1.復姓。春秋楚有枝如子躬。見《左傳.昭公十三年》。
1.亦作"枝稍"。
2.樹枝末端。
3.比喻事情的細節。
1.見"枝梢"。
1.嫡長子以外的支系。
1.猶支流。
1.支離破碎之說。
1.古代傳說中的美玉名。
1.旁支的子嗣。
1.支離瑣碎。
1.支庶后裔。
1.歧蹄。
1.肢體。枝,通"肢"。
1.樹枝,枝子。
2.比喻分支,旁支,支派。
3.附屬。
4.喻指后裔。
1.樹梢;樹枝上。
1.沒有摘下而在樹枝上變干的果子。
2.喻滯留原職,久不升遷。
1.喻派生﹑繁衍而出者。猶言節外生枝。
1.動物分杈的尾巴。
1.斜而相抵的支柱。引申為對抗,抵擋。
2.支撐,支持。
3.猶支吾。說話含混躲閃。
說話含混躲閃一味枝捂|枝捂其詞。
樹木的枝杈修剪枝丫。
1.枝條和樹葉。
2.喻同宗的旁支。
3.比喻臣僚,部屬。
4.比喻從屬的次要的事物。
5.喻瑣碎﹑浮華的言詞。 6.猶枝節。比喻在問題之外又派生出的新問題。
1.指宗族旁支的譜牒。
1.比喻相互扶助。
1.后代子孫。
1.散亂游離。
1.支援。支持和援助。
1.猶言尋根究源。
1.謂文章枝蔓雜亂。
1.指種種情節。
2.謂以零零碎碎﹑斷斷續續的方式(進行或處理)。
3.比喻橫生旁出的事情。
4.猶言支支吾吾。形容說話含糊躲閃。
1.猶支支吾吾。說話躲躲閃閃,搪塞應付。
1.大拇指旁歧生之指。
1.河流分支處的小洲。
1.分支后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