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動詞
看見。
1.
看見;觀看。
1.出自《禮記·禮運》以天地為本,故物可舉也。以陰陽為端,故情可睹也。
2.出自《史記·伯夷列傳》余悲伯夷之意,睹軼詩可異焉。
3.出自《金山寺》詩扣欄出黿鼉,幽姿可時睹。
4.出自《探索集·長崎的夢》兩天的長崎見聞深深地印在我的心上,甚至在夢中我也能重睹現實。
2.
探望;察看。
1.出自《墨子·兼愛下》是故退睹其友,饑則食之,寒則衣之,疾病侍養之,死喪葬埋之。
2.出自《呂氏春秋·召類》趙簡子將襲衛,使史默往睹之。
3.出自《太倉箴》將欲相聾,下或夸我秋毫必睹,是人甘言。
4.出自《三國演義》興睹之良久,無破敵之策。
3.
了解;預見。
1.出自《戰國策·趙策三》梁未睹秦稱帝之害故也,使梁睹秦稱帝之害,則必助趙矣!
2.出自《論衡·實知》太公治齊,周公睹其后世當有劫弒之禍。見法術之極,睹禍亂之前矣。
4.
顯示;暴露。
1.出自《荀子·天論》珠玉不睹乎外,則王公不以為寶。
1.設站征稅的地方。
1.舊時稅收機關中分設的部門。
2.賦稅。
1.狡猾的稅吏。
1.按稅收條例向征稅對象收取的錢。
1.海關稅和厘金稅的合稱。
1.舊時的專職征收賦稅的人員。
1.稅收。
1.元明兩代征收米﹑麥等實物的賦稅。
1.計算課稅對象每一課稅單位應征稅額的比率。
1.解馬停車。稅﹐通"捝"﹑"脫"。
1.放馬。
1.即租米。
1.脫去禮帽。稅﹐通"捝"﹑"脫"。
1.征稅的名目。
1.我國古代按土地面積向田主征稅的賦稅制度。
1.各個稅種中所規定的應課稅的項目。
1.猶稅駕。休止﹐停宿。稅﹐通"捝"﹑"脫"。
1.征稅的時期。
1.中國舊時民間不動產買賣典當﹐在契約成立后﹐新業主持白契向官署交納稅契的行為。一經稅契﹐白契即可換成紅契﹐并辦理過戶手續。
1.中國舊時民間不動產買賣典當﹐在契約成立之后﹐新業主向官署辦理過戶手續時所繳納的稅款。
1.納稅的錢。
1.謂收稅專利。
1.以物贈送人。
1.指有虎出沒常使人送命的荒涼之地。
1.征稅收入。
1.謂過期而服喪。
1.駐宿的館舍。
1.元代地稅名。
國家憑借政治權力參與國民收入分配的方式。財政收入的主要來源。體現國家同社會集團、社會成員之間的分配關系。稅收用于維持政府機構的開支,以執行國家的各種社會職能。
1.納稅。
1.以言語游說他人。
1.征收賦稅的工作。
1.征收糧稅。
1.應征稅的數額。
1.舊時官府給予納稅人的納稅憑證。
1.唐藩鎮于朝廷規定的常稅之外﹐巧立名目﹐括取民財﹐進貢皇帝﹐稱"稅外方圓"。
1.正稅外再征的錢。
1.租借房屋。
1.征稅的事務。
2.古代對稅務官署的簡稱。
1.應征稅的物品。
1.休止憩息。
1.即租稅。
1.稅收的款項。
1.脫衣﹐解衣。稅﹐通"捝"﹑"脫"。
1.猶食邑。卿大夫的封地。
1.猶稅金。舊時海關稅收按銀兩計算﹐故名。
1.驗稅的印章。
1.租房居住。
1.稅收的來源。
1.征稅的規則和實施條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