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動詞
供上祭品向死去的人表示哀悼。
2.
動詞
建立;奠定,穩穩地安置。
3.
名詞
(Diàn)姓。
1.
謂置祭品祭祀鬼神或亡靈。
1.出自《詩·召南·采??》于以奠之,宗室牖下。
2.出自《禮記·檀弓下》奠以素器,以生者有哀素之心也。
3.出自《楚辭·九歌·東皇太一》蕙肴蒸兮蘭借,奠桂酒兮椒漿。
4.出自《皇太子釋奠會》詩敬躬祀典,告奠圣靈。
5.出自《兒女英雄傳》你在他墳前燒一陌紙錢,奠一杯漿水。
2.
祭品。
1.出自《宋孝武宣貴妃誄》階撤兩奠,庭引雙??。
2.出自《袁州祭神文》袁州刺史韓愈,謹以少牢之奠,祭于仰山之神。
3.
薦獻;進獻。
1.出自《書·康王之誥》賓稱奉圭兼幣,曰:一二臣衛,敢執壤奠。
2.出自《禮記·玉藻》唯世婦命於奠繭,其他則皆從男子。
4.
放置;停放。
1.出自《禮記·內則》非祭非喪不相授器,其相授則女受以篚。其無篚,則皆坐奠之,而后取之。
2.出自《儀禮·士冠禮》贊者奠??、笄、櫛於筵南端。
5.
定。
1.出自《書·禹貢》禹敷土,隨山刊木,奠高山大川。
2.出自《法言·修身》修身以為弓,矯思以為矢,立義以為的。奠而后發,發必中的。
3.出自《新唐書·陸贄傳》閱稼以奠稅,度產以衰征,料丁壯以計庸,占商賈以均利。
4.出自《己亥雜詩》導河積石歸東海,一字源流奠萬嘩。
6.
同“尊”。
1.出自《儀禮·士喪禮》冪奠用功布。
1.軟弱貌。
1.草木枯萎。
2.指物體干枯或體積變小﹑變形。
3.萎靡。
4.衰退。
5.畏縮。
1.猶萎靡。
2.猶猥瑣。庸俗丑陋貌。
1.猶萎靡不振。
1.(花草)干枯凋謝。
2.比喻死亡或衰老。
1.植物體由于缺乏水分而莖葉萎縮。
1.萎靡而窮困。
1.死亡。
1.語本《禮記.檀弓上》"泰山其頹乎?梁木其壞乎,哲人其萎乎。"后人因以"萎哲"指有才智者之死亡。
1.沉醉貌。
1.山名。
1.《史記.燕召公世家》﹕"燕昭王于破燕之后即位﹐卑身厚幣以招賢者。謂郭隗曰﹕'齊因孤之國亂而襲破燕﹐孤極知燕小力少﹐不足以報。然誠得賢士以共國﹐以雪先王之恥﹐孤之愿也。先生視可者﹐得身事之。'郭隗曰﹕'王必欲致士﹐先從隗始。況賢于隗者﹐豈遠千里哉!'于是昭王為隗改筑宮而師事之。樂毅自魏往﹐鄒衍自齊往﹐劇辛自趙往﹐士爭趨燕。"后因以"隗始"用作以禮招賢的典故。
1.戰國燕昭王為郭隗筑的臺。也稱黃金臺。
1.隗囂的宮室。宮在秦州麥積山北﹐為隗囂避暑之地。
1.《東觀漢記.隗囂載記》﹕"囂將王元說囂曰﹕'……今天水完富﹐士馬最強﹐北取西河﹐東收三輔﹐案秦舊跡﹐表里山河。元請以一丸泥﹐為大王東封函谷關﹐此萬世一時也。'"后因以"隗囂泥"指據險固守之力。
1.晉汝陰人隗照﹐善《易》﹐臨終以書版授妻﹐謂五年后有龔姓者負金來﹐可示此版求金。五年后﹐使者果至﹐妻示版求金。使者出蓍占筮﹐答道﹕你夫自藏金﹐知我善《易》﹐故以書版寓意﹐金在屋東地下九尺。掘之﹐果得金五百。見《晉書.藝術傳.隗照》◇因以"隗照版"用作藏金于地下的典故。
1.茂盛深邃。
1.卑劣;低劣。
2.用作謙詞。
1.鄙陋淺薄。多作謙詞。
1.謂不合格而混雜于其中。多作謙詞。
1.鄙陋無能。亦用作謙詞。
1.即猥諸侯。
1.渺小;鄙俗。
1.見"猥獕"。
1.亦作"猥催"。
2.(容貌﹑舉止)丑陋難看或庸俗拘束。
3.局縮;束縛。
1.粗大;壯大。
1.猶言背后;背著人。猥,通"隈"。
1.眾多;繁多。
1.委靡懶惰。
1.猛烈發作。
2.廣為發布。
1.猶庸劣。
2.瑣碎平常。
1.敬辭。猶言煩勞,有勞。
1.繁復,重復。
1.低級雜吏。
1.形容歌詠之聲。
1.聚集;多而集中。
1.聚集;多而集中。
1.微賤的名籍。
1.總計,合起來計算。
1.卑賤,下賤。
2.指卑賤的人。
1.劣質酒。
1.淺陋狹隘。
1.謂高大的建筑物重疊。形容其多。
1.多而濫。
2.謂卑陋多余,不起作用。
1.鄙陋;卑劣。
2.用作謙詞。
1.鄙陋。
2.用作謙稱。
1.下流侮慢。
1.雜而濫。
1.猶煩怨。
1.謙詞。猶辱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