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同“遞”。
1.出自《楚辭·九辯》四時逓來而卒歲兮,陰陽不可與儷偕。
2.出自《續古文苑·后魏石門頌》世代綿迥,屯夷逓作。
3.出自《〈唐詩別裁集〉序》同志者往復是編,而因之以逓親乎風雅,如適遠道者,陸行之有車馬,水行之有舟楫。
倚仗威勢或抓住別人弱點,逼迫其聽從自己支配衙內倚仗權勢,動不動挾制地方官長。
1.徹底治理。挾,通"浹"。
1.夾住車轅。《左傳.隱公十一年》"公孫閎與潁考叔爭車﹐潁考叔挾辀以走﹐子都拔棘以逐之。"后以喻勇武有力或勇武有力的人。
1.指背離法度的不正之道;妖異怪誕之道。
1.乖戾不正。
1.奸惡。
1.謂共同變化而無止境。
1.共同生活到老。常特指夫妻相偕到老。
2.借指夫婦。
1.匹配;配合。
1.先天之疾,與生俱來的疾病。
1.同時代。
1.謂同趨一個方向。
1.跟別人一起(到某處去或做某事)。
1.強壯貌。
1.共存;并行。
2.一同出發;一起走。
1.一起隱居。《左傳.僖公二十四年》"其母曰'能如是乎?與女偕隱。'"后代詩文中"偕隱"一語,是用東漢鮑宣桓少君夫婦同歸鄉里的典故。
1.同起,共同行動。
2.共同制作。
1.謂循著傾側的方向。
1.為無謂爭執或無理取鬧而尋的事由。
1.斜形的塊兒。
1.古地名。在江西省星子﹑都昌二縣縣境。瀕鄱陽湖,風景秀麗,晉陶潛曾游于此,作《游斜川》詩并序。
2.古地名。泛指游覽勝地。
3.古地名。在河南省郟縣境,宋蘇軾子蘇過的居所名。蘇過移家潁昌,營湖陰水竹數畝,名為小斜川,自號斜川居士,并名其所著曰《斜川集》。
1.形容側斜地指向。
2.側斜的方向。參見"斜刺里"。
1.側斜的方向。
1.側照的燈光。
1.斜著眼看。
1.斜掠而過。
2.數學名詞。指直線與水平線在一個平面上相交的角度。
1.鐵路或公路旁的路線傾斜標志。
1.細密的小雨隨風斜落。
1.謂非朝廷正命封授(官爵)。
1.唐中宗時,韋后及太平﹑安樂﹑長寧等公主皆依勢用事,貪賄受賕,別于側門降墨敕,斜封付中書授官,號"斜封官"。
1.即邪幅。猶今綁腿。
1.山谷名。在陜西省終南山。谷有二口,南曰褒,北曰斜,故亦稱褒斜谷。全長四百七十里。兩旁山勢峻險。扼關陜而控川蜀,古來為兵家必爭之地。參閱清顧祖禹《讀史方輿紀要·陜西五·漢中府》。
1.指秋天向西南方向偏斜的銀河。
1.指人頭上所戴的紅花。
1.亦作"斜輝"。
2.指傍晚西斜的陽光。
1.見"斜暉"。
1.亦作"斜欹"。亦作"斜敧"。
2.傾斜;歪斜。
3.斜靠。
1.見"斜攲"。
1.斜向的一角。
1.舊時民間有喪事時在大門旁斜貼的白紙,又稱"殃榜"。紙上寫明死者性別﹑年齡,入殮時需要避開何種生肖的人,以及"殃"或"煞"的種類﹑日期,使別人知道避忌。
1.傾斜而下的雨。
1.謂斜入一線。界,劃線。
2.謂劃出側斜的界線。
1.連接地面和地下巷道的有一定傾斜角度的井筒,多用于采礦和地下鐵道工程。
1.西斜的太陽;西斜的陽光。
1.見"斜徑"。
1.攲側身軀。
1.斜著眼睛偷看。
1.橫斜凸起。
1.傾斜收斂。
1.謂眼睛橫斜掃視而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