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動詞
〈書〉盡;竭盡。
1.
亦作“撣”。
2.
通“憚”。畏懼。
1.出自《西都賦》六師發逐,百獸駭殫。
2.出自《周祀宗廟歌·皇夏》敬殫如此,恭惟執燔。
3.
通“癉”。病;禍。
1.出自《淮南子·覽冥訓》斬艾百姓,殫盡大半。
2.出自《潛夫論·忠貴》重賦殫民,以奉無功。
4.
盡,竭盡。
1.出自《晏子春秋·問上十一》今君稅斂重,故民心離;市買悖,故商旅絕;玩好充,故家貨殫。
2.出自《論衡·辨祟》故發病生禍,??法入罪,至于死亡,殫家滅門,皆不重慎,犯觸忌諱之所致也。
3.出自《代扶風主人答》詩老馬思伏櫪,長鳴力已殫。
4.出自《己亥雜詩》華年心力九分殫,淚漬蟫魚死不干。
1.依仗強暴,欺侮弱小。
1.任性逞強。
1.憑借氣息。
1.倚仗險要;負險。
1.猶任性。
1.依仗人多勢眾。
1.揩擦。
1.揩拂。
1.見"拭淚"。
1.揩擦。
1.擦亮眼睛。形容殷切期待或注視。
擦拭眼睛等待著。形容殷切期望或等待事情、諾言的實現對他的承諾,我們將拭目以待。
1.見"拭目以待"。
1.謂奉命出使。
1.猶拭目。
1.務必;必須。
1.動不動,總是。
1.試猜。是,用同"試"。
1.勘正審察。
1.亦作"是答兒"。
2.到處。
1.的當;切當。
1.猶言是好。
1.矛盾糾紛的場所。
1.產生是非的根源。
1.因說話引起的誤會或糾紛。
1.矛盾糾紛的中心。
1.糾紛爭端都是說話太多引起的。
1.事情的是非曲直,公眾自會作出恰當的評判。語本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品藻》"﹝庾公﹞又問'何者居其右?'王曰'自有人。'又問'何者是?'王曰'噫!其自有公論。'"
1.對不對;是不是。
1.崇尚古代的,貶低現代的。指保守復古。
1.連詞。因此;所以。
1.猶言為荷。意謂對你的幫助或恩惠表示感謝。多用于書信的末尾。
1.此后;從此。
1.猶是則,雖則。
1.見"是則是"。
1.件件。
1.如今;而今。
1.試看。是,用同"試"。
《論語·八佾》孔子謂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假如這個可以容忍,還有什么不可容忍呢!表示絕對不能容忍。
1.什么。
1.猶人人,任何人。
1.什么。
1.事事;凡事。
1.謂食品等味道正,合口味。
2.謂心里感到好受,舒服。
1.務須;務必。
1.連詞。因此;所以。
1.因此。
1.這個月。
1.雖則;雖然。
1.亦作"是即是"。
2.雖則是;雖然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