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動詞
用肩膀挑。
2.
動詞
擔負;承當。
1.
同“擔”。
1.出自《通俗編·雜字》擔,俗以此為“擔負”之“擔”。
2.
肩挑。參見“擔荷”。
1.出自《國語·齊語》負、任、擔、荷,服牛、軺馬,以周四方。
2.出自《苦寒行》擔囊行取薪,斧冰持作糜。
3.出自《二刻拍案驚奇》議論之間,只見許多人牽羊擔酒,持花捧幣,盡是些地方鄰里親戚。
4.出自《銅墻鐵壁》他將給他們擔燒好的水。
3.
背負;負載。
1.出自《搜神記》鬼便先擔定伯數里。
2.出自《同王浚賢良賦龜》詩艤船秦淮擔送我,云此一可當十朋。
3.出自《夜宴》校長金其駿先生是個高個子,背微微駝起,仿佛擔不起頭部的重量。
4.
承當。
1.出自《二刻拍案驚奇》有本錢的人,不肯擔這樣干系,干這樣沒要緊的事。
2.出自《紅樓夢》早知擔了虛名,也就打個正經主意了。
3.出自《書信集·致李霽野》我在這里所擔的事情太繁。
5.
舉;戴。
1.出自《管子·七法》擔竿而欲定其末。
2.出自《西廂記諸宮調》皂絳攔腰系,羅巾腦后擔。
3.出自《警世通言·況太守斷死孩兒》卻說邵氏取床頭解手刀一把,欲要自刎,擔手不起。
6.
方言。拿。
1.出自《醒世恒言·兩縣令競義婚孤女》那丫頭自不來擔,難道要老娘送進房去不成?
2.出自《警世通言·趙春兒重旺曹家莊》以后夫妻之情,看不過,只得又是一五一十擔將出來,無過是買柴糴米之類。
7.
用同“耽”。參見“擔誤”“擔擱”。
1.出自《一枝花·詠劍》套曲則為俺未遂封侯把他久擔誤。
2.出自《傳習錄》其意見正有此病,最能擔誤人,不可不滌除耳。
3.出自《古今小說·陳御史巧勘金釵鈿》只是他無家無室,終是我母子擔誤了他。
4.出自《儒林外史》考選還在明年,你要等除服,所以擔誤。
5.出自《千秋歲引·春景》詞無奈被些名利縛,無奈被他情擔閣。
6.出自《朱子語類》少間擔閣一生,不知年歲之老。
7.出自《琵琶記·風木余恨》孩兒相誤,為功名擔擱了父母。
8.
用同“呆”。參見“擔板”。
1.出自《自訟》詩我生素不事詼諧,擔板方頭喚不回。
2.出自《論文管見》敘事須有風韻,不可擔板。
3.出自《中國文學批評史》梨洲論詩,于情景的關系,說得已很妙,然而猶覺其擔板搭實,沒有船山說得空靈。
1.切開的脂肪。喻顏色和質地白潤。
1.割裂。
1.指煙抽到中途斷火熄滅。
中途奪取到或捉到~對方密電ㄧ一輛走私車被海關~。
1.猶刪削。
1.章回小說《封神演義》中虛構的一種宗教。與闡教對立。
1.砍斷足脛,剖開心胸。《書.泰誓下》"﹝紂﹞斫朝涉之脛﹐剖賢人之心。"孔傳"﹝紂王﹞冬月見朝涉水者﹐謂其脛耐寒﹐斬而視之;比干忠諫﹐謂其心異于人﹐剖而觀之。酷虐之甚。"后以"截脛剖心"為暴君酷虐殘民之典。
即絕句”(715頁)。
1.滅絶。
1.指傷殘肌體的肉刑,如黥﹑劓﹑宮﹑刖之類。
1.謂利用風力揚帆使船前進。
1.吃飯。
1.謂多付一個月租金,作為房租押金。
1.進授官職,加封名號。
1.猶進獻。
2.指進獻的財物。
1.指載運進獻財物的船只。
1.獻納費。進獻時經由門戶所需的費用。
1.增加俸祿。
1.服用。多用于藥物。
1.前進后退都不齊一。
1.上肉食。
1.謂進軍而克復某地。
1.猶奔赴。
1.猶升遷。
1.謂謀求進身為官。
1.猶稟告。
1.增加俸祿。
1.遷居邊荒地區耕種。
1.進步的功效。
①接近敵人并主動攻擊向山頭上的敵人~ㄧ~敵軍盤踞的要塞。②在斗爭或競賽中發動攻勢快速~到對方籃下。
1.猶進貢。
1.加入股份。
1.進升授官;進升官職。
1.古代祭祀時酌酒灌地。
1.進諫規勸。
2.謂進軍并有所圖謀。
3.指作文﹑繪畫﹑下棋等事的布局規劃。
1.進升侯爵。
1.謂文件進呈聽候審批。
事物由簡單到復雜,由低級到高級逐漸發展變化。
1.進身做官。
1.生火煮飯的意思。
2.謂廚灶落成首次生火為"進火"。
1.搬進新居。
1.進升官階。
1.進獻計策。
1.進獻歌舞。
1.猶進觴。
1.進呈書札。
前去會見(多指見首長)。
1.前往拜見尊長者時奉獻的禮物。
1.向君主或尊長直言規勸。
1.謂為帝王講解詩書文史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