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動詞
用手或器具撞擊物體。
2.
動詞
器皿、蛋類等因撞擊而破碎。
3.
動詞
表示各種動作,代替許多有具體意義的動詞。①除去。②毀壞,損傷,破碎。③取,收,捕捉。④購買。⑤舉。⑥揭開,破開。⑦建造,修筑。⑧制作,編織。⑨捆扎。⑩涂抹。?玩耍,做某種文體活動。?通,發。?計算。?立,定。?從事或擔任某些工作。?表示身體上的某些動作。
4.
動詞
與某些動詞結合為一個動詞。
5.
介詞
從,自。
6.
名詞
(Dǎ)姓。
1.
敲擊;撞擊。
1.出自《夢賦》捎魍魎,拂諸渠,撞縱目,打三顱。
2.出自《齊民要術·種李》臘月中,以杖微打歧間;正月晦日,復打之。
3.出自《宮詞》春風一面曉妝成,偷折花枝傍水行。卻被內監遙覷見,故將紅豆打黃鶯。
4.出自《法西斯細菌》哪兒是打鑼,街坊上打面盆。
2.
毆打;斗毆。
1.出自《奏彈劉整》整聞聲,仍打逡。范喚問:“何意打我兒?”
2.出自《歸田錄》打,丁雅反。其義本為考擊,故人相毆,以物相擊,皆謂之打。
3.出自《水滸傳》俺只望痛打這廝一頓,不想三拳真個打死了他。
4.出自《儒林外史》兩個人說戧了,揪著領子,一頓亂打。
3.
攻打,進攻。
1.出自《梁書·侯景傳》我在北打賀拔勝,破葛榮,揚名河朔。
2.出自《守城錄》十九日,四面分布打城。
3.出自《水滸傳》吳學究雙掌連環計,宋公明三打祝家莊。
4.
攻訐;打擊。
1.出自《警世通言·三現身包龍圖斷冤》﹝陳亞﹞因打章子厚不中,除做江東留守安撫使,兼知建康府。
2.出自《澹定集·同口舊事》最初,我是一點興趣也沒有的,也不好打他的興頭。
5.
射擊。
1.出自《準風月談·“抄靶子”》抄者,搜也,靶子是該用槍打的東西,我從前年九月以來,才知道這名目的的確。
2.出自《鐵騎兵》通過一條公路時,不想日本兵得到漢奸報告,忽然開來幾輛裝甲車,把隊伍切斷,打起機關槍來。
6.
發出。
1.出自《凍蘇秦》又打一封戰書,要來伐我秦國。
2.出自《儒林外史》那響馬賊數十人,齊聲打了一個忽哨,飛奔前來。
7.
猜。
1.出自《紅樓夢》這難為你猜。紋兒的是“水向石邊流出冷”,打一古人名。
2.出自《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十七條可是‘五羊之皮’?”文琴拍手道:“對,對!非但打得好,記性更好!”
8.
圍棋術語。即叫吃。
1.出自《圍棋義例詮釋》打,擊也。謂擊其節曰打,連打數子曰趕。
2.出自《紅樓夢》惜春道:“我便打起來,看你怎么著。”
3.出自《紅樓夢》妙玉卻微微笑著,把邊上子一接,卻搭轉一吃,把惜春的一個角兒打起來了。
9.
印上;拓印。
1.出自《唐國史補》德宗在東宮,雅知楊崖州,嘗令打《李楷洛碑》,釘壁以玩。
2.出自《冷齋夜話》時盛行歐陽率更書薦福寺碑,墨本值千錢。文正為具紙墨打千本,使售於京師。
3.出自《水滸傳》林沖當下看人寫了,借過筆來,去年月下押個花字,打個手模。
4.出自《楞伽寺》詩欲打塔銘碑,從僧乞山紙。
10.
扎入;注入。
1.出自《兒女英雄傳》在風門、肝俞、腎俞、三里四個穴道,打了四針。
2.出自《隨想錄·懷念蕭珊》她每天給輸血,打鹽水針。
11.
制造;建造。
1.出自《歸田錄》工造金銀器,亦謂之打。
2.出自《水滸傳》好生打一條六十二斤的水磨禪杖與師父。
3.出自《紅樓夢》鳳姐又說:“打墻也是動土!已經驚動了人,今兒樂得還去逛逛。”
4.出自《小城春秋》她嘆息了:“天天熬夜,人就是鋼打的,也不能這樣呀!”
12.
砍;割。
1.出自《儒林外史》只得左近人家傭工,替人家挑土打柴。
2.出自《小荷才露尖尖角》一進家門,俞文芊把書包從窗口扔到炕上,便肩背柳筐,手提鐮刀,到村外的河邊溝畔打草去。
13.
汲取;盛取。
1.出自《懷鄰叟》詩桔槔打水聲嘎嘎,紫芋白薤肥蒙蒙。
2.出自《初刻拍案驚奇》錢氏帶著疼,就在房里打米出來,去廚下做飯。
14.
捕捉;獵取。唐杜甫有《觀打魚歌》。
1.出自《歸田錄》網魚曰打魚。
2.出自《東周列國志》妾意欲自打一圍,以健筋骨,幸吾王降旨!
3.出自《播火記》你打住什么魚?
15.
買。
1.出自《好事近》詞驚見老仙來,觸目琳瑯奇絕。打酒道人林下,奏《醉翁三疊》。
2.出自《醒世恒言·張淑兒巧智脫楊生》我老身有一個姨娘是賣酒的,就住在前村。我老身去打一壺來,替相公壓驚。
3.出自《儒林外史》因問女兒要了一只雞,數錢去鎮上打了三斤一方肉。
4.出自《離家一年》母親交給他幾張票子,說:“打車票的錢在里面,交給周先生罷。”
16.
振作。
1.出自《朱子全書》如欲睡底人,須自家打起精神。
2.出自《西游記》只得強打精神,傳旨著叔寶將龍頭懸掛市曹,曉諭長安黎庶。
3.出自《山谷風煙》黃為民特別向眾人交代,要打醒精神,當心掉進山坑里去。
17.
除去。
1.出自《中國歌謠資料·喜鵲尾巴長》去趕集,買了梨,打了皮,媳婦兒媳婦兒你吃梨。
18.
貶;退;減。
1.出自《薛仁貴》若射中金錢,便將三箭定天山的功勞,填在他名下,加倍賞賜;若射不中金錢的,停職罷俸,打為庶民。
2.出自《官場現形記》有人說,他前一科就該得意的了,只因為一首八韻詩……房官看到那里,圈不下去,就打了下來。
3.出自《龍須溝》剛才呀,賣衣裳的一張嘴,就要四五萬,不打價兒。
19.
收獲。
1.出自《沉醉東風·村居》曲但開樽沈醉方休,江糯吹香滿穗秋,又打夠重陽釀酒。
2.出自《第一個秋天》他們告訴我:那塊稻地每畝打了一石小麥。
3.出自《閱微草堂的真面目》紀家的老農奴,于今每人有了屬于自己的十畝上下地,囤子里排著新打的糧食。
20.
遇著;碰上。
1.出自《西廂記諸宮調》得后是自家采,不得后是自家命。更打著黃昏也,兀的不愁殺人!
2.出自《救孝子》早是俺活計消疏,更打著這非錢兒不行的時務。
3.出自《后庭花》早則這沒情腸的兇漢衠跋扈,更打著有智量的婆娘更狠毒。
21.
盤算;估算。
1.出自《紅樓夢》黛玉道:“你不要自己打錯了主意。”
2.出自《兒女英雄傳》作兩件衣裳好上路,打著后日一早起身。
3.出自《海濤集·流沙四》天一亮了,心里在這樣想:盡管就有什么危險,總可以打得出一個方向來的。
22.
評定。如:打分;打成分。
23.
相處;交結。
1.出自《水滸傳》誰想那婆娘自從和張三兩個搭識上了,打得火塊一般熱。
2.出自《警世通言·玉堂春落難逢夫》我兒,王公子好個標致人物……囊中廣有金銀,你若打得上這個主兒,不但名聲好聽,也勾你一世受用。
3.出自《南冠草》主要的不要讓他們打成一條心。
24.
張;舉;提。
1.出自《石林燕語》唐至五代、國初,京師皆不禁打傘……自祥符后始禁,惟親王、宗室得打傘。
2.出自《真臘風土記·國主出入》其后則是國主立於象上,手持金劍,象之牙亦以金套之。打銷金白涼傘凡二十余柄。
3.出自《西游記》剛才一個打令字旗的妖精,被我趕了去也。
4.出自《儒林外史》大家都醉了。成老爹扶到房里去睡;打燈籠送余大先生、唐二棒椎、姚五爺回去。
25.
編織。
1.出自《續事始·夾纈》玄宗柳婕妤妹適趙氏,性巧,因使工鏤板為雜花似之,而打為夾纈,初獻皇后一尺,上見而賞之。
2.出自《勘頭巾》你替我打個草苫兒,我還你草錢。
3.出自《潑婦》我也不忙甚么,一件衣差不多打了半個月,還說賢惠呢?
26.
表演。
1.出自《念奴嬌》詞懶共賢爭,從教他笑,如此只如此。雜劇打了,戲衫脫與呆底。
27.
攪拌。
1.出自《次韻和永叔嘗新茶雜言》石瓶煎湯銀梗打,粟粒鋪面人驚嗟。
28.
轉;繞。
1.出自《警世通言·李謫仙醉草嚇蠻書》來到縣前,令小仆退去,獨自倒騎著驢子,於縣門前連打三回。
29.
把一物附著在他物上。
1.出自《春燈謎》你不是賊,打花了臉,蓬著頭,在艙里鉆出來做甚么勾當?
2.出自《清朝野史大觀·清宮遺聞一·補綴套褲》宣宗見其綴痕,問曰:“汝套褲亦打掌乎?”
3.出自《二馬》﹝瑪力姑娘﹞紅嘴唇抹得深淺正合適,眉毛和眼毛也全打得黑黑的。
30.
謂用某種語言或腔調說話。
1.出自《水滸傳》燕青放下籠子,打著鄉談說道:“你做甚么當我?”
2.出自《醒世姻緣傳》一伙把大門的皂隸擁將上來,盤詰攔阻,雞力谷碌打起四川的鄉談,素姐、小濃袋一些也不能懂得。
3.出自《紅旗譜》馮大狗楞怔著眼睛,看了看朱老忠,又看了看張嘉慶,說:“看你們倆似打番語。”
31.
謂從事某種工作或做出某種行為。參見“打工”、“打游擊”。
1.出自《人民日報》(海外版)為了要謀生,讀書之余我到一家日本餐廳打工。
2.出自《解放日報》前幾年,我們村里有文化的人要不就出去上學,要不就出去打工,都到城市里去了,剩下的大都是老人、婦女、孩子,很多人不識字,連文件都不會念,讀給他聽也理解不了,中央的政策很難貫徹下去。
3.出自《洪波曲》﹝老人﹞言彭德懷曾到此。此地人多打游擊。后紅軍撤退,村上遭劫,被屠殺者一半以上。
4.出自《潼關之夜》“我一定打游擊去,決不后退!”丈夫堅決地說。
32.
表示通過一定手段完成某項任務。如:打介紹信;打地鋪;打包。
33.
與某些動詞結合為復詞,表示進行之意。如:打掃;打扮;打開;打探。
34.
連詞。猶及;和。
1.出自《通俗編·語辭》《俗呼小錄》:俗凡牽連之辭,如指某人及某人,物及某物,亦曰打。丁晉公詩所謂“赤紅崖打白洪崖”、禪語所謂“東壁打西壁”是也。
35.
介詞。猶自、從。表示處所、方向或時間。
1.出自《代石雄與劉稹書》昨打暮宿寨收得文書云:陳許游奕使賀意密報云:官軍二十五日齊進雄牒報,王尚書請勘虛實。
2.出自《集賢賓》套曲等閑間不敢打園內行,羞得那花朵兒飄零,牡丹愁芍藥怕海棠驚。
3.出自《紅樓夢》你打那里來?
4.出自《柳家大院》事情不可能由這兒說起,得打頭兒來。
36.
謂因撞擊而碎損。
1.出自如:他失手打了一塊玻璃;雞飛蛋打。
37.
指武術和武術表演或戲劇中的武打。如:踢打摔拿;唱做念打。
38.
指進行戰爭。
1.出自《團結起來,劃清敵我界限》究竟打到那一年為止,談判到什么時候?我說,談還是要談,打還是要打,和還是要和。
2.出自《泉水邊》打了不久,咱們每天都有戰果。
39.
謂攜帶。
1.出自《金瓶梅詞話》於是領了書禮,打在身邊,逕往李三家去了。
40.
特指打胎。
1.出自《北京人》瑞貞,你聽我的話,你決不要做那樣的事,萬不要打掉那孩子。
41.
指系結。
1.出自《上海的早晨》在西邊最末的那個卡座上坐著的是個青年……穿著一身咖啡色的條子西裝,打了一條繡著金龍的紅緞子的領帶。
1.連發銃。
2.步槍。
1.稱心適意。
1.爽朗的晴天。
1.喜悅貌。
1.謂為人爽直痛快,不忸怩作態。
1.敏銳。
1.古代戰船的一種。也稱"水哨馬"。
1.豪爽之士。
令人痛快滿意的事好友相逢,暢敘別情,實為一大~。
1.暢快舒適。
曲藝的一種,用銅板或竹板伴奏,詞兒合轍押韻,說時節奏較快,有山東快書、竹板快書等。
1.爽利。
2.天氣晴好,空氣流通,使人感到快暢。
速度快的;迅速~照相機ㄧ~煉鋼ㄧ~行軍 ㄧ~育肥。
1.痛快鋒利的言談。
痛快而心里感到安慰;欣慰得知近況,不勝~。
1.清道光﹑咸豐﹑同治時戰船名。其式仿廣東船,左右槳多至二十余,其行甚速。
1.猶稱心。謂感到滿足或暢快。亦指使感到滿足或暢快。
2.恣意行事,只圖痛快。
1.見"快心遂意"。
1.見"快心遂意"。
1.猶言稱心如意。
1.見"快行"。
1.見"快行"。
〈方〉性情爽快他是個~人,想到什么就說什么。
1.見"快婿"。
指迅速采訪、刊出或播發的消息。
心情爽快舒適微風吹來,感到十分~。
1.痛飲;暢飲。
快硬硅酸鹽水泥”的簡稱。初期強度增加速率較快的水硬性膠凝材料。硅酸三鈣和鋁酸三鈣含量高于普通水泥。比表面積大、硬化快、初期強度高。主要用于搶修工程、軍事工程、預應力鋼筋混凝土制件、配制干硬性混凝土等。
1.暢游。
1.愉快的言語。
2.直爽的話。參見"快人快語"。
1.喜悅。
1.謂詩文直敘其事而無含蓄。
1.謂恣意行事。
1.以曬太陽取暖為快事。典出《列子.楊朱》"宋國有田夫,常衣缊黵,僅以過冬。暨春東作,自曝于日,不知天下之有廣廈雝室,綿纊狐猚,顧謂其妻曰'負日以暄,人莫知者,以獻吾君,將有重賞。'"后用為譏人見識淺陋之典。
1.舊時稱捕快衙役。
1.衙役。
指不加考慮、有話就說或好傳閑話的人。
1.即牙儈,市儈。
1.謂做牙儈拉攏買賣。
1.指唯利是圖的奸佞小人。
1.謂從中撮合牛的買賣。東漢王君公隱居,靠儈牛為生,后因用以泛指隱居生活。
1.謂從中撮合豬的買賣。
1.猶經商。
2.即駔儈。泛指商賈。
1.《左傳·襄公二十九年》"吳公子札來聘……為之歌《陳》,曰'國無主,其能久乎!'自《鄶》以下無譏焉。"杜預注"《鄶》第十三,《曹》第十四。言季子聞此二國歌,不復譏論之,以其微也。"后以"鄶下無譏"言其微不足道。
1.謂樊噲之流。喻平庸之輩。
1.寬敞明亮貌。噲,通"快"。
1.張口舒氣。
1.西域國名。
1.狡詐陰險。
1.即鲙殘魚﹐今通稱銀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