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動詞
兩腿盡量彎曲,像坐的樣子,但臀部不著(zháo)地。
2.
動詞
指待(dāi)著或閑居。
3.
動詞
坐牢。
1.
亦作“踆”。
2.
指獸類踞伏。
1.出自《苦寒行》熊羆對我蹲,虎豹夾路啼。
2.出自《行路難》詩蟠龍吐耀虎喙張,熊蹲豹躑爭低昂。
3.
屈兩腿如坐、臀部不著地。
1.出自《水滸傳》王慶見板凳作怪,用腳去踢那板凳,卻是用力太猛,閃朒了脅肋,蹲在地下,只叫:“苦也!苦也!”
2.出自《青春之歌》她突然也感到了一陣激烈的心跳,于是趕快蹲下身去摘起路旁的一朵小野花。
4.
呆著;停留。
1.出自《西游記》我們方丈中,豈容他打攪!教他往前廊下蹲罷了,報我怎么!
2.出自《老殘游記》這們長天大日的,老殘,你蹲家里做甚?
3.出自《上海的早晨》娘過世以后,湯阿英整天蹲在秦媽媽的草棚棚里。
5.
屈曲;歪斜。
1.出自《東周列國志》尊如天地赫如神,何事人臣敢逐君?自是君綱先缺陷,上梁不正下梁蹲。
6.
書法用語。猶頓。
1.出自《王氏談錄·筆法》江南李主及二徐傅(傳)二王撥鐙筆法,中朝士人吳遵路、待詔尹希古悉得之,吳尤以為秘。所傳二人與范宗杰而已。其法五字:??、厭、抵、鉤、揭。吳又云更有二字曰蹲、送者,蹲鋒迎送之謂耳。
7.
控制或延緩作物莖葉生長,以利積累養分。
1.出自《參觀》就是在春天澆“拔節水”時,我們不馬上澆它,等它兩天,讓小麥下邊幾個節不拔得那快,蹲一蹲,長硬實粗壯。
2.出自又如:蹲苗;蹲節。
8.
通“噂”。參見“蹲沓”。議論紛雜。
1.出自《抱樸子?漢過》當涂端右閹官之徒,操弄神器,秉國之鈞,廢正興邪,殘仁害義,蹲踏背憎,即聾從昧,同惡成群,汲引奸黨,吞財多藏,不知紀極。
2.出自《鶴林玉露》杜陵詩……又云:“獨鶴歸何晚,昏鴉已滿林。”似興君子寡而小人多,君子凄涼零落,小人蹲沓喧競,其形容精矣。
9.
坐。
1.出自《莊子·外物》蹲乎會稽,投竿東海。旦旦而釣,期年不得魚。
10.
泛指物體立在地上。
1.出自《晚春》詩石蹲還似獸,蘿長更如衣。
2.出自《石筍行》君不見益川城西門,陌上石筍雙高蹲。
3.出自《意外》寄宿舍的胖老板娘堵在門口,神色張皇,面前蹲著一只口袋。
1.樹木的景色。
1.結好。
2.猶行善。
1."三十六計"之一。亦比喻將本求利,別有收獲。
1.樹的頂端。
1.樹干。
1.樹木之神。
1.樹立名聲。
1.種植草木之事。
2.建立事業。
1.樹木的形狀長勢。
1.指關于種植花木之類的書。
1.建立中樞。
1.猶營私。
1.樹立風俗教化。
1.木名。檖樹。一名赤羅,一名山梨。其果實較一般梨子為小。
1.樹的枝條。
1.謂提倡相同的,排斥不同的。
1.樹干以上的部分。
1.以貝多羅樹果實的汁液制成的酒。
1.謂初生的桑葉。
1.方言。樹苗。
1.兩棲動物,狀如青蛙而較小。有金黃色的眼圈,體色隨環境而變化。趾的尖端有吸盤,用來攀登樹木。生活在樹﹑竹子和芭蕉上面。產于福建﹑湖南﹑廣西﹑四川等地。
1.樹立威勢。
1.作假。
1.造成嫌隙。
2.樹林空隙。
1.樹干的中心。
簡稱樹”。一類重要的有分支和層次關系的數據結構。上一層的一個數據元素可以和下一層中的若干個數據元素相關聯,但下一層中的一個數據元素只能和上一層中的一個數據元素相關聯。因這種結構形式很像自然界中的樹,故名。
1.樹立典范。
1.栽種畜牧。
1.種植萱草。萱草,俗名忘憂草?!对姟ばl風·伯兮》"焉得諼草,言樹之背。"毛傳"諼草,令人忘憂。"陸德明釋文"諼,本又作萱。"后以"樹萱"為消憂之詞。
1.建立功勛。
1.樹杈子。
1.樹杈。
1.建立牙旗。
1.樹木初生的嫩芽。
1.種植培養。
1.樹干的中部。
1.樹木的葉子。
1.見"樹葉子掉下來都怕打了頭"。
1.形容極端膽小怕事。
1.滇中地區用古樹梢下的垂絲制成的衣服。
2.指隱逸者的粗服。
3.一種可食用的苔類植物。
1.立義;闡發義理。
1.亦作"樹蓺"。亦作"?藝"。
2.種植,栽培。
1.立異。
1.見"樹藝"。
樹木枝葉遮蔽日光所成陰影在樹陰里休息。
1.亦作"樹陰"。
2.樹木枝葉在日光下所形成的陰影。
1.樹木的影子。
1.樹木因受到真菌或害蟲的刺激,局部細胞增生而形成的瘤狀物。
1.插置五彩羽毛作為裝飾。
2.指立羽葆。
1.同"樹欲靜而風不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