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名詞
含有酸味的調(diào)味品,液體狀,用高粱或米等發(fā)酵釀制而成,也可用酒或酒糟發(fā)酵制成。品種甚多,因其釀造原料與方法不同,有玫瑰米醋、白醋、香醋、酒醋、麩醋等。醋不僅可用于調(diào)味,還有助消化、殺菌等作用。
2.
名詞
指嫉妒(多指在男女關(guān)系上)。
3.
名詞
(Cù)姓。
1.
一種酸味的液體調(diào)料。多以糧食經(jīng)發(fā)酵釀制而成。
1.出自《齊民要術(shù)·作酢法》酢,今醋也。
2.出自《北夢瑣言》止施一甌芥醋,更無他味。
3.出自《而已集·答有恒先生》他們其實至多也不過吃半只蝦或呷幾口醉蝦的醋。
2.
酸味。
1.出自《齊民要術(shù)·黃衣黃蒸及糵》六月中,取小麥,浄淘訖,於甕中以水浸之令醋。
2.出自《東院》詩老去齒衰嫌橘醋,病來肺渴覺茶香。
3.
比喻忌妒。
1.出自《西游補》項王失色道:“美人,想是你日間驚偏了心哩!為何極醋一個人說出極不醋一句話?”
2.出自《紅樓夢》平兒道:“他防你使得,你醋他使不得,他不籠絡(luò)著人,怎么使喚呢?”
4.
懼怯,駭怕。
1.出自《西游記》行者卻也有些醋他,虛丟一棒,敗陣而走。
5.
舊時對文人的蔑稱。
1.出自《凍蘇秦》如今街市上有等小民,他道俺秀才每窮酸餓醋,幾時能夠發(fā)跡。
2.出自《漁樵記》我見這會稽城市中的人,有穿著那寬衫大袖的喬文假醋,《詩》云子曰,可不知他讀書也不曾?
1.圣明;明智。
2.指圣明的君主。
1.見"睿智"。
1.圣人的意旨◇稱皇帝的詔令。
1.圣明的天性。
1.亦作"睿知"。
2.聰慧;明智。
1.指皇帝的容姿形貌。
2.指圣明的資質(zhì)。姿,通"資"。
1.圣明的資質(zhì)。
1.神圣的祖先。
1.精銳的文筆。
1.虛弱疲困。
1.尖端﹐尖頂。
1.精銳的士卒。
1.謂因受挫而氣勢喪盡。
1.謂受挫而希望破滅。
1.敏銳而通達。
1.指四周高尖而中間低洼的頭頂◇喻指博學多才之人。語本《史記.孔子世家》﹕"生而首上圩頂﹐故因名曰丘云。"司馬貞索隱,﹕"圩頂言頂上窳也﹐故孔子頂如反宇。反宇者﹐若屋宇之反﹐中低而四傍高也。"
1.謂事之所由始。
1.利刃。
2.強勁的勢頭。
1.快速而果敢。
1.猶強悍。
1.指精粹之文筆。
1.猛烈而倔強。
1.猶驍將。
1.小于直角的角。
1.謂迅速進軍。
2.謂急于求取功名。
1.謂磨礪武器使鋒利。
2.謂用心專一﹐專心一志。
3.精粹純一。
4.猶贊美。
1.迅疾的身影。
1.銳利﹐鋒利。居﹐助詞。
1.猶鉆研。
1.苛刻而嚴厲。
2.尖利﹐聲音高而刺耳。
1.猶聳立。
1.尖銳鋒利。
2.敏銳。
1.尖利凜冽。
1.精銳部隊。
1.謂專心思考。
1.敏銳而周密。
1.精細而敏銳。
1.精銳的騎兵。
1.旺盛的氣勢。
2.指氣勢旺盛。
1.猶利器。
1.謂用心專一。
1.尖銳深刻。
1.指腦袋尖。常形容人性格剛毅。
1.猶挺身。謂勇于承擔風險。
1.精銳部隊。
1.秦精兵名。
2.泛指精銳的士卒。
1.精銳的勢力。
1.謂用心專一。
2.敏銳的思想。
1.尖腦袋。語本晉孔衍《春秋后語》﹕"平原君對趙王曰﹕'沔池之會﹐臣察武安君之為人也﹐小頭而鋭﹐瞳子白黑分明。小頭而鋭﹐斷敢行也﹔瞳子白黑分明者﹐視事明也。'"因常用以形容戰(zhàn)國時秦將白起。
2.常形容人性格剛毅。
1.猶言一往無前。
聲明: 本網(wǎng)站大部分資源來源于網(wǎng)絡(luò)或網(wǎng)友,僅供交流學習,如有侵犯了你的權(quán)益,請發(fā)送郵箱到feedback@deepthink.net.cn 本網(wǎng)站將在三個工作日內(nèi)移除相關(guān)內(nèi)容 刷刷題對內(nèi)容所造成的任何后果不承擔法律上的任何義務(wù)或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