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媿”的今字。
2.
兇,邪惡。
1.出自《詩·小雅·十月之交》十月之交,朔月辛卯,日有食之,亦孔之丑。
2.出自《祭董相公文》有狡有狂,其群孔丑。
3.
指壞人,惡人。
1.出自《易·漸》《象》曰,夫征不復,離群丑也。
2.出自《為袁紹檄豫州》操贅閹遺丑,本無懿德。
4.
指怪異之事。
1.出自《荀子·宥坐》人有惡者五,而盜竊不與焉,一曰心達而險……四曰記丑而博,五曰順非而澤。
5.
樣子難看。
1.出自《楚辭·九章·橘頌》紛缊宜修,姱而不丑兮。
2.出自《淮南子·說山》嫫母有所美,西施有所丑。
3.出自《詠懷》朝為媚少年,夕暮成丑老。
4.出自《月蝕詩效玉川子作》徑圓千里納女腹,何處養女百丑形。
5.出自《四世同堂》全胡同里的孩子,不管長得多么丑,身上有多么臟臭,都是李四媽的“寶貝兒”。
6.
厭惡;憎惡。參見“醜正”。
1.出自《北齊書·神武帝紀上》柔玄鎮人杜洛周反于上谷,神武乃與同志從之。丑其行事,私與尉景、段榮、蔡俊圖之,不果而逃。
2.出自《新唐書·王世充竇建德傳贊》煬帝失德,天丑其為。
7.
羞恥;慚愧。
1.出自《易·觀》《象》曰“窺觀女貞”,亦可丑也。
2.出自《史記·魏世家》以羞先君宗廟社稷,寡人甚丑之。
3.出自《竇娥冤》[卜兒云:]羞人答答的,教我怎生說波![正旦唱:]則見他一半兒徘徊,一半兒丑。
8.
謂羞辱。
1.出自《說苑·至公》始皇暗然無以應之,面有慚色,久之,曰:“令之之言,乃令眾丑我?!?/p>
2.出自《在祠堂里》我是喜歡他!——你丑不了我!
9.
不光彩。
1.出自《報任安書》悲莫痛於傷心,行莫丑於辱先。
10.
憤怒。
1.出自《淮南子·說林訓》謂許由無德,烏獲無力,莫不丑於色。
2.出自《奉天請罷瓊林大盈二庫狀》或忿形謗??,或丑肆謳謠。
11.
動物的肛門。
1.出自《禮記·內則》魚去乙,鱉去丑。
12.
類。
1.出自《國語·楚語下》官有十丑,為億丑。
2.出自《爾雅·釋鳥》鳧雁丑,其足蹼,其踵企。
3.出自《平均篇》上有五氣,下有五行,人有五丑,物有五才。
13.
眾。
1.出自《詩·小雅·出車》執訊獲丑,薄言還歸。
2.出自《五經大義終始論》乃率其丑,取其仂,以報於天,蓋仰而欲天之降之也。
14.
比并;相同。
1.出自《管子·侈靡》不有而丑天地,非天子之事也。
2.出自《孟子·公孫丑下》今天下地丑德齊,莫能相尚,無他,好臣其所教,而不好臣其所受教。
1.從咸水湖采取的鹽,成分和海鹽相同。我國西北各地和山西省﹑內蒙古自治區等地出產很多。古時墾地為畦,引含鹽分的池水沃之,稱作種鹽,水耗則鹽成,即為池鹽。
1.見"池魚之殃"。
1.比喻無辜受禍。
1.謂擔憂無端受累遭災。
1.《太平廣記》卷四六六引漢應劭《風俗通》"城門失火,禍及池魚。舊說池仲魚,人姓字也,居宋城門,城門失火,延及其家,仲魚燒死。又云宋城門失火,人汲取池中水,以沃灌之。池中空竭,魚悉露死。喻惡之滋,并傷良謹也。"后以"池魚之殃"喻因牽連而無端遭到的災禍。
1.指有池水花木的風景園林。
1.指池沼湖澤。
1.有邊飾的毛氈。
池和沼。泛指池塘池沼足以漁釣。
1.比喻蟄居無為的人。
1.比喻蟄居無為的人。
1.池塘。
2.舊時指劇場正廳的前部。
3.指寺廟中燒香的香池。
4.指浴池。
5.指舞池。
1.指劇場環繞方形舞臺左﹑右﹑正中三面的樓下座位。舊時劇場,大都以樓上"官座"為優等座席,池座則為平民觀眾的座席◇來因池座距離舞臺較近,便于欣賞表演,清末民國初乃一變而為劇場優等座席,故而池座即指劇場正廳中的座位。
1.奔馳跋涉。
1.猶奔馳。
1.進獻玉馬皮帛。
1.謂縱橫雄辯。
1.迅速進軍。
1.謂水波奔騰。
2.指奔騰的水波。
3.指漏壺不停滴水。
1.追求儉約。
1.追逐捕捉。
1.快跑;奔走。
1.迅急敕令。
1.古代輕型的戰車。
2.驅車。
1.沖陣之軍。
1.向遠方的人表達誠意。
1.騎馬疾行。
①騎馬飛奔馳騁萬里|終日馳騁|縱橫馳騁。②田獵;馳射馳騁無度,戲樂笑語。③指在某一領域,縱橫自如,充分發揮才能在文壇上馳騁自如|馳騁商界。④形容得意以文章馳騁于一時|馳騁自喜。
1.猶驅使。
1.駕馭驛站車馬疾行。
2.古代驛站的一種馬車。駕四匹中等馬。
1.不受拘束地﹑盡情地用文辭來表述某種觀點或表達某種感情。
1.驅馳游蕩。
1.古代供君王行駛車馬的道路。泛指供車馬馳行的大道。
1.飛馳的電光。形容迅疾。
2.猶言打電報。
1.運行的規范。
1.散播芳香。
1.疾風。
2.傳播教化。
1.猶言乘風駕雨。
1.騎馬的役夫。
1.急趨;奔赴。
1.猶言好高騖遠。
1.飛揚的管樂聲。
1.光芒飛射。喻迅疾。
2.流逝的時光。
1.猶馳書。
1.猶馳毫。
1.揮筆。
1.傳播教化。
1.猶馳念。
1.書信用語。表示自己惶恐不安。
1.見"馳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