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名詞
〈書〉味道濃厚的酒。
2.
形容詞
酒味濃厚;純正。
3.
名詞
有機化合物的一大類,是烴分子(不包括苯環)中的氫原子被羥基取代而成的化合物。如乙醇(酒精)、膽固醇。
1.
亦作“醕”。
2.
味道淳正濃厚的酒。
1.出自《酉陽雜俎·酒食》酪、胾、醇,漿也。
2.出自《別蒙侄》詩老夫本無侶,嗜書如嗜醇。
3.出自《落梅歌》含章檐下肌理勻,春夢未醒香醪醇。
3.
精純;純一不雜。
1.出自《書·說命中》惟厥攸居,政治惟醇。
2.出自《漢書·禮樂志二》殷殷鐘石羽龠鳴,河龍供鯉醇犧牲。
3.出自《讀荀》荀與揚,大醇而小疵。
4.出自《宋人譏荀卿》宋人謂卿之學不醇,故一傳於李斯,即有坑儒焚書之禍。
5.出自《隨園詩話》式庵學醇行端,年未五十竟亡。
6.出自《〈古文簡要〉序》周末諸子,秦漢以來文章之士,號為善晰理、紀事、抒情之文者,雖有駁有醇,而要皆各有其本。
7.出自《上海的早晨》唐仲笙坐在沙發上,拚命吸了一口東華煙草公司出品的仙鶴牌香煙,覺得味道淡而醇。
4.
指道德風尚的淳厚質樸。
1.出自《淮南子·泛論訓》古者人醇工龐,商樸女重,是以政教易化,風俗易移也。
2.出自《送惠師》詩吾非西方教,憐子狂且醇。
3.出自《濁醪有妙理賦》酒勿嫌濁,人當取醇。
4.出自《老殘游記》人心由此而正,風俗由此而醇。
5.
愚昧渾噩貌。
1.出自《老子》其政悶悶,其人醇醇。
6.
化學名詞。有機化合物的一大類,是含有羥基的鏈烴化合物。醫藥上常用的酒精是醇類中的乙醇。
7.
酒味淳厚。參見“醇酒”。
1.出自《文選·嵇康〈琴賦〉》蘭肴兼御,旨酒清醇。
2.出自《南溪》詩南溪酒熟清而醇,北溪梅花發興新。
3.出自《蟠桃核賦》味甘醇而如醴,色含腴以不乾。
1.新結交的知己。語本《楚辭.九歌.少司命》"悲莫悲兮生別離﹐樂莫樂兮新相知。"
1.新官﹐新上任的官。
2.新的職務。
1.新的地址。
1.新訂立的制度。
2.重新制定。
第二次世界大戰后美國經濟學流派。主要代表是經濟學家加爾布雷斯等。繼承并發展制度學派觀點,仍強調制度、結構的分析,但更注重資本主義現實經濟問題,揭示了資本主義制度的一些矛盾,主張結構改革”和政府對經濟的干預。
1.即辛夷。
與舊中產階級”相對。詳中產階級”(857頁)。
抗日戰爭時期中共中央和陜甘寧邊區政府機關報。前身是《紅色中華》。1937年1月改現名。三日刊。在延安出版。1941年5月與《今日新聞》合并改組為《解放日報》。
在臺灣省本島西北部、頭前溪南側、縱貫鐵路線上。1982年設市。人口383萬(1994年)。是臺灣省的科技工業中心之一,1980年辟為科學工業園”。有臺灣的清華大學、交通大學及聯合工業研究所。
1.新筑成。
2.新建筑的房屋。
1.亦作"新妝"。
2.謂女子新穎別致的打扮修飾。
3.謂女子新扮飾好的容色。
1.新造。
2.新的服裝。
1.太平天國時指新參加太平軍或太平軍新占領區中的女性群眾。
1.新造。
2.新作品;新著作。
1.喜悅羨慕。
1.謂神靈享用祭品。
1.欣喜動心。
2.觸動;驚動。
1.西漢《七略》作者劉歆和東漢《漢書.藝文志》作者班固的合稱。
1.鑒察。多用于鬼神。
1.喜悅。
1.欽羨贊美。
1.羨慕。
1.喜悅貌。
1.欽羨贊嘆。
1.猶悲喜。
1.愛慕;羨慕。
1.神靈享受供物。
1.亦作"閑鈀"。
2.古兵器。形似馬叉﹐上有利刃﹐兩面出鋒﹐刃下橫兩股﹐向上彎﹐可以刺擊﹐也可以防御﹐兼矛盾兩用。
1.亦作"閑叉"。
2.即閑鈀。
1.看不起;厭惡。
1.疑忌。
1.猶苛求責備。
1.怨恨;厭惡。
1.猜疑,猜忌。
1."嫌好道歉"之省。
1.見"嫌好道歉"。
1.說好道壞。謂挑剔苛求。
1.怨恨。
1.見"嫌唬"。
1.亦作"嫌乎"。
2.方言。討厭,不滿意。
1.猶疑惑。
1.猜忌。
2.謂嫌疑和禁忌。
1.怨恨。
1.見"嫌閑"。
1.與人姓名字音相近的字。
1.謂因有避忌而為難。
1.恐怕。
1.嫌棄窮者,喜歡富者。多用于女子婚嫁時的一種標準。
因不滿、厭惡而不愿接收或接近陳官人名流貴客,只怕他嫌棄微賤,不肯相收。
1.猶嫌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