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罰款,罰繳財物。按,《說文·貝部》:“貲,小罰以財自贖也。”
1.出自睡虎地秦墓竹簡《秦律十八種·徭律》斗不正半升以上,貲一甲;不盈半升到少半升,貲一盾。
2.
漢代對未成年者征收人口稅。魏晉南北朝指征收絹綿等實物的戶調。參見“貲錢”。
1.出自《晉書·石勒載記上》勒以幽冀漸平,始下州郡閱實人戶,戶貲二匹,租二斛。
3.
文書;契約。
1.出自《管子·山國軌》請立貲于民,有田倍之。
2.出自《野獲編補遺·土司·土官承襲》武官襲替,例有貲為憑,其紀載生時鄰佑,及收生婦人甚詳,蓋防異姓假冒,及乞養之溷也。
4.
估量;計算。
1.出自《魏書·食貨志》靈太后曾令公卿已下任力負物而取之,又數賚禁內左右,所費無貲,而不能一丐百姓也。
2.出自《郭解》詩借交雖有不貲恩,漢法歸成棄市論。
3.出自《清史稿·食貨志一》至雍正七年,營成水田六千頃余,雖糜帑不貲,而行之有驗,惜功未竟,后漸廢弛。
5.
價值;價格。
1.出自《管子·乘馬數》布織財物,皆立其貲。財物之貲,與幣高下,谷獨貴獨賤。
2.出自《晏子春秋·外篇上二五》景公賜晏子狐之白裘,玄豹之茈,其貲千金。
6.
匈奴稱奴婢。參見“貲虜”。
1.出自《三國志·魏志·烏丸鮮卑東夷傳論》使譯時通,記述隨事,豈常也哉
2.出自《南齊書·河南傳》河南,匈奴種也。漢建武中,匈奴奴婢亡匿在涼州界雜種數千人,虜名奴婢為貲,一謂之“貲虜”。
7.
通“資”。貨物,錢財。
1.出自《史記·司馬相如列傳》﹝司馬相如﹞以貲為郎,事孝景帝,為武騎常侍,非其好也。
2.出自《賈客詞》高貲比封君,奇貨通幸卿。
3.出自《清史稿·食貨志一》今令在新各員,有獨力或合貲開荒灼著明效者,分別奏獎,以示鼓勵。
8.
通“資”。輔助。
1.出自《管子·山國軌》以幣貲金,巨家以金,小家以幣。
9.
細布。參見“貲麻”、“貲布”。
1.出自《魏書·食貨志》計京西水次汾華二州、恒農、河北、河東、正平、平陽五郡年常綿絹及貲麻皆折公物,雇車牛送京。
2.出自《新唐書·地理志二》萊州東萊郡,中。土貢:貲布、水蔥席、石器、文蛤、牛黃。
10.
通“訾”。毀謗非議。
1.出自《金處士傳》人心噴溢,貲賢而屈能。
2.出自《智囊補·語智總敘》兩舌相戰,理者必伸;兩理相貲,辨者先售。
1.帝王的詔書﹑制令。
1.圣明。借指皇帝。
1.圣旨;皇帝的委命。
1.帝王的謀略。
1.帝王的謀劃。
1.皇帝的思慮。
1.指皇宮。
1.謂帝王的游賞。
2.帝王的賞識﹑贊賞。
1.皇帝的命令﹑旨意。
1.指帝位。
1.帝王的謀略。
1.帝王的親筆題字。
1.謂帝王的聽聞。
1.帝王車上懸掛的珠飾網簾。
1.帝王的威嚴。
1.帝王的儀仗﹑侍衛。
1.帝王所作之詩文。
1.指紫微垣。
2.借喻君王。
1.帝王的心意。
1.帝王所居宮室。
1.帝王的威嚴。亦喻指君王。
1.帝王舉行的宴會。
1.喻指帝王的恩澤。
1.帝王內宮。
1.帝王的儀仗。
2.帝王的儀容。
1.借指帝廷﹑君位。扆,帝王座后的屏風。
1.皇帝的旨意或話語。
1.亦作"宸游"。
2.帝王之巡游。
1.帝王所乘車。借指皇帝。
1.屋檐。比喻庇蔭。
2.指帝居。
1.指帝京。清吳長元有《宸垣識略》一書,所記皆當時京師之事。
1.指帝王的詩文。
1.對皇帝的敬稱。
1.帝王的眷注﹑恩寵。瞔,同"眷"。
1.皇帝的賞賜。
1.帝王的手札。
1.皇帝所作的詩文。
1.帝后之正位。
1.帝王的旨意。
1.帝王的心意。
2.偶沿用于稱國家最高領導。
1.帝京,京城。
1.謂帝王的注視﹑觀賞。
1.帝王的關注。
1.即知母。根狀莖可入藥。
1.草名。即五味子。
1.早安。清晨的問候語。
1.清晨散步。
1.早晩參拜。
1.見"晨妝"。
1.指雞清晨啼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