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動詞
寫文章,著書。
1.
指天地陰陽等自然現象的變化規律。
1.出自《易·系辭下》陰陽合德,而剛柔有體,以體天地之撰,以通神明之德。
2.出自《張子正蒙注·太和》陰陽異撰,而其??缊于太虛之中,合同而不相悖害,渾淪無間,和之至矣。
2.
才具。
1.出自《論語·先進》異乎三子者之撰。
3.
持,握。
1.出自《楚辭·九歌·東君》撰余轡兮高駝翔,杳冥冥兮以東行。
2.出自《許敬之用余言作松山草堂》詩芒鞋價長今安之,撰屨欠伸吾老矣。
4.
制造;建造。
1.出自《論衡·自然》天尊貴高大,安能撰為災變以譴告人?
2.出自《〈化城寺大鐘銘〉序》乃采鳧氏撰鳴鐘,火天地之爐,扇陰陽之炭。
3.出自《鶴林玉露》韓平原作南園于吳山之上,其中有所謂村莊者,竹籬茅舍,宛然田家氣象,平原嘗游其間,甚喜曰:“撰得絕似。”
5.
著述;寫作。
1.出自《楚辭·招魂》結撰至思,蘭芳假些。
2.出自《洗兵行》隱士休歌《紫芝曲》,詞人解撰《河清頌》。
3.出自《與曾子固書》先君欲求人為撰墓碣。
4.出自《原李耳載·女變男形》貴池劉與父先生出記事一則,謂唐寅所撰。
5.出自《倪煥之》趙舉人不喜歡演說,以為那是當眾叫囂,非常粗俗可厭,便讀一篇預先撰就的祝辭來代替。
6.
編定;編纂。
1.出自《與吳質書》頃撰其遺文,都為一集。
2.出自《國秀集跋》殷璠所撰《河岳英靈集》,作于天寶十一載,歲月稍后。
7.
用同“賺”。
1.出自《京本通俗小說·錯斬崔寧》胡亂去開個柴米店,撰得些利息來過日子。
2.出自《警世通言·呂大郎還金完骨肉》今日好利市,也撰他八個錢。
8.
指置備。
1.出自《藉田賦》后妃獻穜稑之種,司農撰播殖之器。
2.出自《祭周氏侄女文》撰此酒食,以與汝訣。
1.指久離家而剛回故鄉的人。亦指飽經世事變幻的人。
2.指樵夫。
1.山名。又名石室山。在今浙江省衢縣南。又河南省新安縣﹑山西省沁縣﹑廣東省高要縣并有爛柯山,皆相傳為樵夫遇仙處。
1.亭名。在今四川省達縣西。
1.圍棋白子的別稱。
1.潰爛。
1.光亮貌;光芒閃耀貌。
2.色彩鮮艷貌。
1.方言。沒出息的東西;敗家子。
1.分散貌。
①顏色鮮明而美麗山花~。②坦率自然,毫不做作天真~。‖也作爛熳、爛縵。
1.見"爛漫"。
1.形容心地純真,不虛偽做作。
1.靡爛。
1.姣艷。
1.猶耀眼。
稀爛的泥~坑ㄧ一攤~。
1.雜亂貌。
1.腐爛的肉。
2.詈詞。喻無用的東西。
1.猶言了如指掌。形容對情況了解得非常清楚。
1.光亮貌。
2.盛開貌。
1.比喻文辭華麗。
1.形容對情況非常熟悉。
1.見"爛若披錦"。
1.亂殺。
1.隨意欣賞;縱情玩賞。
1.詈詞。罵人多嘴,搬弄是非。
1.熟透的桑椹。其色紫,古時常作衣服的染料。亦借指紫色。
1.傳說中的一種神奇之石。
2.使石灼爛。形容旱熱之至。
3.碎石。
1.馬先蒿的別名。見《重修政和證類本草.草部中品之下.馬先蒿》。
1.方言。猶言麻煩事或弄糟了的事。
1.灼傷手。
2.比喻寫文章的高手。
1.比喻糾纏在身的累贅。
1.腐爛破碎。
1.腐爛敗壞。
比喻不易收拾的局面或混亂難于整頓的單位。
1.詈詞。稱亂搞男女關系的女人。
1.指古書簡因腐朽而脫漏致使文字不能銜接。
1.絢麗多采,絢麗。
1.謂眼眶潰爛。
2.舊時對戲曲演員的蔑稱。戲曲演員常用油彩涂畫眼眶,故云。
1.方孔破爛的銅錢。
1.《后漢書.劉玄傳》"其所授官爵者,皆群小賈豎,或有膳夫庖人,多著繡面衣﹑錦褲﹑襜褕﹑諸于,罵詈道中。長安為之語曰'灶下養,中郎將。爛羊胃,騎都尉。爛羊頭,關內侯。'"后以"爛羊"為典,指地位卑下者或濫授官爵。
1.對人的蔑稱。
2.形容人被打得血肉凝。
1.同"爛羊"。
2.指精制的食物。
1.光明燦爛。
1.絢爛超逸。
1.燦爛如銀。形容雪白閃亮。
2.純銀;白銀。
1.喻指月亮。
1.痛飲;狂飲。
1.粲然眾多;粲然充滿。語本《詩.大雅.韓奕》"韓侯顧之,爛其盈門。"鄭玄箋"粲然鮮明且眾多之貌。"
1.漫游。
1.指《卿云歌》。因歌中有"卿云爛兮"句,故稱。傳說虞舜將禪位給禹時和百官一起唱的歌。
2.即慶云。古人視為祥瑞的一種彩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