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亦作“剸”。亦作“耑”。
2.
收絲器。
1.出自《說文·寸部》專,紡專。
3.
純一;集中。
1.出自《易·系辭上》夫乾,其靜也專。
2.出自《孫子·虛實》故形人而我無形,則我專而敵分。我專為一,敵分為十,是以十共其一也,則我眾而敵寡。
3.出自《淮南子·精神訓》夫血氣能專於五藏而不外越,則胸腹充而嗜欲省矣。
4.
引申為純篤。
1.出自《長溪修學記》其俗樸而專,和而靖。
5.
一意;完全。
1.出自《史記·曹相國世家》參見人之有細過,專掩匿覆蓋之。
2.出自《漢書·東方朔傳》朔上書陳農戰強國之計,因自訟獨不得大官,欲求試用。其言專商鞅、韓非之語也。
3.出自《祝酒歌》林區的工人啊,專愛在這兒跟困難作對!
6.
滿。參見“專車”。
1.出自《王安石乞退不允批答》卿文學高一時,名譽專四海。
7.
肥厚。參見“專膚”。
1.出自《儀禮·士虞禮》用專膚為折俎,取諸脰膉。
8.
獨享;獨占。
1.出自《左傳·莊公十年》衣食所安,弗敢專也,必以分人。
2.出自《孔子家語·入官》己有善,勿專;教不能,勿怠。
3.出自《論衡·累害》欲專良善之名,惡彼之勝己也。
4.出自《捕蛇者說》有蔣氏者,專其利三世矣。
9.
引申為權重。
1.出自《戰國策·秦策五》應侯之用秦也,孰與文信侯專?
10.
專斷;擅自行事。
1.出自《禮記·中庸》愚而好自用,賤而好自專。
2.出自《左傳·襄公二十七年》衛寧喜專,公患之。
3.出自《舊唐書·石雄傳》我輩捍邊,但能除患,專之可也。
4.出自《問大夫無遂事》上之不足以利國,下之不足以利民,可以復命而后請。當此之時而遂,君子以為專。
11.
主持;掌管。
1.出自《禮記·檀弓下》我喪也斯沾,爾專之,賓為賓焉,主為主焉。
2.出自《元玄度墓志銘》君泣曰:“太夫人專門戶,不宜乏使令。”
3.出自《老學庵筆記》宣和中,百司庶府悉有內侍官為承受,實專其事,長貳皆取決焉。
12.
專攻;專門。
1.出自《顏氏家訓·勉學》故士大夫子弟,皆以博涉為貴,不肯專儒。
2.出自《舊唐書·方伎傳·甄權》嘗以母病,與弟立言專醫方,得其旨趣。
3.出自《上仁宗皇帝言事書》夫人之才,成於專而毀於雜。
4.出自《從五周年看五十周年》要學得專,也學得博。
13.
引申為對某種學術或技能有特長。參見“專家”。
1.出自《到著作省表》臣藝不博古,學謝專家。
2.出自《應詔陳言疏》中國則不然,凡百工技藝,視為鄙事,聰明之士不肯留意于其間,此所以少專家也。
3.出自《船長》這可是國際港口,面對的都是專家,一張嘴就知道你有多少斤兩。
4.出自《清史稿·儒林傳序》后如孔廣森之於公羊《春秋》,張惠言之於孟虞《易》說……皆專家孤學也。
14.
單,只是。
1.出自《韓非子·難二》夫一匡天下,九合諸侯,美之大者也,非專君之力也,又非專臣之力也。
2.出自《明膽論》明以見物,膽以決斷。專明無膽,則雖見不斷;專膽無明,則違理失機。
3.出自《潮州修韓文公廟記》譬如鑿井得泉,而曰水專在是,豈理也哉!
15.
小。參見“專室”。
1.出自《醉樂亭記》雖然地狹而專,民多而貧,外有靚袨都雅之形,其實無名園杰榭,尤花異木。
16.
古代陣法名。參見“五陳”。
1.出自《左傳·昭公元年》為五陳以相離,兩於前,伍於后,專為右角,參為左角,偏為前拒。
2.出自《宋史·兵志九》天地五行之數不過五,五陣之變,出於自然。
17.
姓。春秋吳有專諸。
1.出自《廣韻?仙韻》專,姓。吳刺客專諸。
1.輕佻妖冶。
1.始生的小草。
1.浮在酒面上的泡沫。
1.輕捷。
1.輕盈的樂舞行列。
1.輕視,簡慢。
2.輕佻浮躁。
3.輕率,隨便。
4.容易;簡單。
5.隨便改變。
1.灑脫放逸。
1.輕慢,簡慢。
1.輕捷的翅膀。
2.借指飛鳥。
3.指軍隊的左右兩翼。輕,言其行動迅捷。
1.極薄的銀粉泥。
1.即輕容。
1.輕捷勇猛。
1.指快速傳遞書信的人。
1.從石油分餾出來的沸點低于350℃的餾分,包括汽油﹑煤油﹑柴油。
2.從煤焦油分餾出來的,沸點低于170℃的餾分,黃色至褐色,用作化工原料。
1.比大雁的毛還輕。比喻非常輕微或毫無價值。
1.輕車。
1.指蟬翼。
2.指羽扇。
1.質地純潔而輕的玉。
1.原子量較小的元素,如氫﹑氦等。
1.形容聲音和諧。
2.謂俗而不雅。
3.形容物體輕浮而圓潤。
1.減少,減省。
2.猶單薄,清瘦。
1.飄然高飛。
2.猶輕輕。
1.薄云,淡云。
2.喻薄紗。
3.名馬名。
1.輕盈勻稱。
1.輕率浮躁。
2.輕便地爬動。
1.便帽,軟帽。
1.謂輕忽戰事,不怕打仗。
2.謂輕率出戰。
1.指小船。
1.指廉潔。
1.指飛禽。
1.物體重量的大小。
2.謂尊卑貴賤。亦指尊卑貴賤的人。
3.指說話﹑做事的適當限度。
4.謂增減。
5.喻賢愚,好壞。 6.謂左右﹑影響事物。 7.權衡;褒貶。 8.真偽虛實。 9.主次。 10.指聲音的高低強弱。 11.我國歷史上關于調節商品﹑貨幣流通和控制物價的理論。《管子》有《輕重篇》論述最詳。清末曾有人將政治經濟學稱為"輕重學"。
1.謂把重要的和不重要的弄顛倒了。
1.指事情有次要的﹑主要的﹑緩辦的﹑急辦的區別。
1.古代掌管財政貨幣的機構。
1.謂對事情的重要與否處置失當。
1.輕快的小船。
2.指浮橋。
1.急驟,急速。
1.輕軟的朱衣。
2.謂薄薄的胭脂。
1.亦作"輕妝"。
2.淡妝。
1.謂穿著輕便柔軟的服裝。
1.謂行裝簡單,跟隨的人不多。亦指簡單的行裝。
2.比喻沒有思想負擔。
3.輕便的裝備。
1.行裝簡便,隨從人少。
1.指蕭史為秦穆公所煉的丹粉。
1.秦朝。
1.指秦代通行的八種書體。
1.秦地的樹和楚地的天。形容道路遠隔。
1.猶秦箏。
1.指秦都咸陽。
1.指秦地出產的白色絲絹。素﹐白色生絹。
唐代詩人。字中明,京兆(今陜西西安)人。中和年間,唐僖宗賜其進士及第。官至工部侍郎。長于七律,《貧女詩》較有名。有《秦韜玉詩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