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動詞
扔,投,拋。
1.
投;拋。
1.出自《后漢書·呂布傳》布嘗小失卓意,卓拔手戟擲之。
2.出自《石筍行》安得壯士擲天外,使人不疑見本根。
3.出自《前太子少保云貴總督劉公祠版文》公望闕叩首如禮,閉戶作書,處后事,擲筆抽佩刀自刎。
4.出自《一天》他很難過的擲了紙和筆,在小房子里,大步獨自來回踱著。
5.出自《普曜經·四天王上缽品》佛食畢擲缽虛空,有天子名善梵,即接取之,無所罣礙,赍缽上梵天,億千梵天,皆共供養,右繞奉事。
2.
引申指拋棄。
1.出自《雜詩》日月擲人去,有志不得騁。
2.出自《南溪始泛》詩羸形可輿致,佳觀安可擲。
3.
投射。
1.出自《解語花·偶見》詞多情過客,空費汝、星眸小擲。
2.出自《阿毛姑娘》阿毛凝望著瑪瑙山居的屋頂,她把所有的能希望的力,都從這眼光中擲去。
4.
騰跳;縱躍。
1.出自《世說新語·假譎》〔操〕與紹還出,失道墜枳棘中,紹不能得動,〔操〕復大叫云:“偷兒在此。”紹遑迫自擲出,遂以俱免。
2.出自《北史·崔弘度傳》〔弘度〕嘗與訓登樓,至上層,去地四五丈,俯臨之。訓曰:“可畏也!”弘度曰:“此何足畏?”欻擲下,至地無所損。
3.出自《答兩浙提舉趙宣德書》去年富公初薨,光往吊酹,其孤朝奉在草土中,號哭自擲,必欲使光作墓志。
4.出自《鄰峰》詩鹿窮有狂奔,虎斃猶怒擲。
5.
振動;飄動。
1.出自《曉至巴河口迎子由》詩朝來好風色,旗尾西北擲。
6.
撒下,撒播。參見“擲色”。
1.出自《齊民要術·大小麥》八月中戊社前種者為上時
1.蟬脫殼。謂解脫成仙。
1.脫骨。
2.靈魂升天后的骸骨。多用于道教徒。
1.猶言去舊生新。
1.道家謂解脫仙去。
蟬、蛇類脫皮。比喻變質、變壞,腐化墮落要堅決把蛻化變質分子從黨內清除出去。
1.謂腐化墮落﹐起了質的變化。
1.遁跡隱去。
1.猶尸解。
1.猶蛻皮。
2.指遺骸。
1.遺留﹐殘存。
1.許多節肢動物和爬行動物﹐生長期間脫去舊表皮長出新表皮的過程。
2.表皮脫落。
1.蛻變演化。
1.謂脫去皮囊而仙化。
1.死亡的婉詞。
1.蛻變而成的形式。
1.蛻化演變。
1.謂肉體仙去留下衣服。
1.遺體﹐遺骨。
1.清除﹐洗滌。
1.淡薄。
1.卸脫。
1.布匹﹑衣服等的顏色逐漸變淡。
2.比喻某種情景﹑意識﹑本色等逐漸淡漠以至消失。
1.方言。使身體脫離縛著它的繩索。
2.方言。比喻擺脫責任。
1.隱忍悲傷。
1.掠奪,糟蹋。
1.隱忍悲痛。
1.猶含毫。比喻構思為文。
1.亦作"吞并"。
2.并吞,兼并。
1.侵吞剝削。
2.生吞活剝。比喻不加領會,生硬套用。
1.不加咀嚼而咽下。
2.猶侵吞,非法占有。
1.喻痛下決心改過自新。
1.傳統雜技和戲法之一。
1.消滅敵人。
1.侵吞掠奪。
1.猶言餐風宿露。形容四處奔波,生活艱辛。
1.傳說漢揚雄著《太玄經》,夢吐鳳凰集于經上。事見《西京雜記》卷二◇因以"吐鳳"或"吞鳳"稱美擅長著作。
2.猶吞鳥。
1.謂道者吞符箓,服日霞。
1.猶外婦。
指帝室的母族、妻族《史┘恰ね餛菔蘭搖罰漢末外戚專權,天下大亂。
1.舊時謂京官調任地方官。
1.猶外快。指正常收入以外的收入。
1.外面強大。
2.貌似強大。參見"外強中干"。
表面上似乎強大,而實質上很虛弱外強中干,進退不可,周旋不能,君必悔之。
1.外表上好象很強大,實際上很虛弱。
1.外國的僑民。
1.外貌乖巧,內心刻忌。猶言口蜜腹劍。
1.舊指女系的親屬。如母﹑祖母的親族,及女﹑孫女﹑諸姊妹﹑諸侄女﹑其他諸姑的子孫等。
2.猶外戚。
3.表面親善。
1.部隊以及某些機關﹑企業如報社﹑測量隊﹑貿易公司等,經常在外面進行的工作。亦指從事外勤工作的人。
1.古代宮室之制,有正寢﹑內寢之別。正寢又叫外寢,為君主治事之所。
2.中門外的房屋,治喪者所居。
1.謂性格外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