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動詞
醫生為斷定病癥而察看病人身體的情況。
1.
省視;察看。
1.出自《楚辭·九懷·陶壅》意曉陽兮燎寤,乃自診兮在茲。
2.出自《水經注·漾水》是以經云:漾水出氐道縣,東至沮縣為漢水,東南至廣魏白水。診其沿注,似與三說相符而未極西漢之源矣。
3.出自《舊五代史·梁書·太祖紀二》是時,昭宗累遣使赍朱書御札賜帝,遣帝收軍還本道。帝診之曰:“此必文通、全誨之謀也。”皆不奉詔。
4.出自《上征賦》度力爭之難取,姑取和以徐診;敵計窮而乞和,胡恇葸而不察。
2.
候脈察病;診斷。
1.出自《列子·力命》一曰矯氏,二曰俞氏,三曰盧氏,診其所疾。
2.出自《漢書·藝文志》太古有岐伯、俞拊,中世有扁鵲、秦和,蓋論病以及國,原診以知政。
3.出自《水利論》太倉公為人治疾,所診期決死生。
4.出自《老殘游記》帳子里伸出一只手來,老媽子拿了幾本書墊在手下,診了一只手,又換一只。
3.
癥狀。
1.出自《素問·風論》帝曰:五藏風之形狀不同者何?愿聞其診及其病能。
2.出自《金匱要略·痰飲咳嗽》肺飲不弦,但苦喘短氣。
4.
醫治。
1.出自《獲虎之夜》他受了傷,我自然要想法子替他診好的。
2.出自《一個小人物的憤怒》病需要趕快診好,局里只準許馬希賢先生三天病假。
5.
整治。
1.出自《反攻·脊背與奶子》真不懂任三嫂跟上了莊溪那兔崽子有什么鳥好處。他想著這件事。頂好把那個兔崽子也診他一診,給他點兒王法。
6.
通“畛”。告訴。
1.出自《莊子·人間世》匠石覺而診其夢。
7.
指使診斷,就診。
1.出自《吶喊·明天》神簽也求過了,愿心也許過了,單方也吃過了,要是還不見效,怎么好?——那只有去診何小仙了。
自然數(正整數)與它們的相反數(即負整數)以及零的統稱。所有整數組成的集合稱為整數集,通常記作z。
1.整治刷新。
1.整頓。
1.整頓。
2.嚴肅;端莊。
3.懲治。
1.整夜。
1.完整的或成系統的一套。
1.指整個集體或整個事物的全部。
整體指若干對象(或單個客體的若干成分)按照一定的結構形式構成的有機統一體;部分指相對于這種整體來說的個別對象。整體由相互聯系著的各個部分構成。整體一旦形成,就揚棄了部分的質,產生部分所沒有的新質。整體分解為部分之后就否定了整體的質。部分是整體的一環,它依賴于整體,不能脫離整體而存在。整體中的每個部分的變化,都可能引起由量到質的變化。整體與部分的劃分是相對的。一事物可以作為整體去包容部分,又可以作為部分從屬于更高層次的整體。
1.全天,從早到晩。
1.完整。
1.整齊而華麗。
1.整治。
1.謂整頓休息。
1.《左傳.成公十六年》"日臣之使于楚也,子重問晉國之勇,臣對曰'好以眾整。'曰'又何如?'臣對曰'好以暇。'"后因以"整暇"形容既嚴謹而又從容不迫。
1.整潔。
1.見"整潔"。
1.正心,端正思想。
1.通過外科手術使人體上先天的缺陷或后天的畸形恢復正常外形或生理機能。
1.謂一面整頓,一面休息。
1.修理。
1.端莊俊秀。
1.挑選。
1.整治教訓。
2.整頓和訓練。
1.嚴正。
1.謂統一。
1.整理衣裳。表示態度莊重。
1.整理衣裳,端正儀容。
1.謂檢查儀仗,使具備威儀。
1.整治車輛。謂作好戰備。
1.駛船。
1.整齊嚴謹貌。
2.工整。
3.達到一個整數的,實足的。
1.端方嚴肅貌。
1.整整。
1.修剪植物的枝葉,使更好地生長。
1.嚴肅整齊;整齊而有秩序。
2.治理;整理。
3.辦理。
4.處理;懲罰,使吃苦頭。
1.置備。
1.猶整旅。
1.扎實,牢靠。
1.猶整數。
1.駐扎。
1.見"整裝"。
1.亦作"整妝"。
2.整理服裝。
3.引申為打扮裝束。
1.整理行裝,等待出發。
1.整理編輯。
1.猶振作。
1.正式審定的名單。
2.正式案件。
1.國政敗壞。
1.指正式拜官。
1.科舉時代會試或鄉試公布正式錄取名單的榜示。與"副榜"相對。
1.端正其本源﹑根本。
2.謂書籍的正本。別于副本而言。
3.作為正式依據的文書或文件。
4.猶言償本,夠本。本,謂本錢。
5.謂正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