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名詞
見“漳河”。水名,源于山西省,流經河北省與衛(wèi)河匯合。
2.
名詞
漳州,市名。在福建南部,九龍江下游,是重要的貨物集散地。附近盛產柑橘、荔枝、菠蘿等水果,所產水仙花最有名。
3.
名詞
姓。
1.
水名。山西省東部有清漳、濁漳兩河,東南流至今河北、河南兩省邊境,合為漳河。舊有老漳河、小漳河,皆漳河故道,今并湮。參閱清顧祖禹《讀史方輿紀要·直隸一·封域》。
1.出自《書·禹貢》覃懷底績,至于衡漳。
2.出自《贈士孫文始》詩在漳之湄,亦剋宴處。
3.出自《夏日游德州贈高四》詩牙弦忘道術,漳濱恣閑逸。
2.
通“障”。參見“漳防”。
1.出自《韓詩外傳》夫水……漳防而清,似知命者。
1.亦作"逆睹"。
2.預知;預見。
1.舊指弄權作奸的宦官。
1.結伙作惡的人;叛逆的黨人。
2.指反動政黨。
1.違背事理。
2.指叛逆的行為。
1.違背道德綱常。
1.古代指勇﹑爭﹑戰(zhàn)﹑怒等有背慈善仁愛之事。
2.背棄仁德。
1.猶預料。
1.將某一定理的條件和結論互換所得的定理就是原來定理的逆定理。
1.見"逆觛"。
1.失度。
1.預料;推測。
1.事先遁逃。
1.困厄不順。
1.悖逆兇惡。
2.指悖逆兇惡的人。
1.猶言忠言逆耳利于行。謂忠誠正直的話雖然不順耳,但有益于行為。
1.猶違法。
2.指相反的方法﹑途徑。
1.亦作"逆蕃"。
2.叛逆的藩邦﹑藩臣。
1.見"逆藩"。
1.猶違犯。
2.犯有叛逆罪的人。
1.預防。
1.不祥的云氣。多喻兇災﹑禍亂。
1.指反風向;處于上風頭。
2.惡風;狂風。
3.迎風;頂風。
4.跟車船等行進方向相反的風。
5.比喻不良的風氣,不利于前進的思潮。
1.比喻險惡的形勢。
1.贊譽德才超卓的人,謂其名聲逆風遠播。
1.舊俗以信的封筒倒封表示兇信。
1.猶拂逆。
1.違背辜負。
1.預告。
1.猶迎擊。
1.攝影時光線從被攝物體的背后對著攝影機鏡頭而來。運用逆光可以較好地勾劃物體輪廓和表現(xiàn)透明物體。
1.舊謂叛逆者的鬼魂。
2.憎稱不聽話的人。
1.氣逆而妨害。
2.迕逆而加害尊長。
1.逆拒;抵抗。
1.逆拒并呵斥。
1.指黃河入海處的一段河流。以迎受海潮而得名。
1.舊稱侵擾中原地區(qū)的北方少數(shù)民族。
1.猶迎擊。
1.猶劣跡。罪惡的行跡。
1.叛逆者的名冊。
1.反叛的圖謀。
2.指圖謀反叛。
3.預計。
由大到小倒著數(shù)的時間計數(shù)方法。發(fā)射宇宙飛行器時,為引起發(fā)射人員高度注意,一般從發(fā)射前一小時起,指揮部以分為單位報時;從發(fā)射前五分鐘起,以秒為單位報時。可隨時告訴人們離運載火箭點火時刻的時間間隔。逆計數(shù)法在其他場合也被采用。
1.預見。
2.迎見。
1.拒諫,不聽從諫阻。
1.亦作"?箭"。
2.倒插在袋中的箭。
1.謂古代喪禮中后升阼階者先下的儀式。
1.違背教化。
1.迎前接取。
2.指文章的倒敘法。
1.叛逆的念頭或行為。
2.指違背倫理的行為。
3.猶叛逆。
4.指叛逆者。
5.違背法度。 6.陜西臨潼風俗。重陽節(jié)登驪山,飲茱萸酒,親友互贈棗糕,名曰"逆節(jié)"。參閱《陜西通志.風俗》。
1.謂逆意而諫。
1.指月經前或月經期伴有鼻衄﹑咳血或嘔血現(xiàn)象。也稱倒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