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亦作"逆睹"。
2.預知;預見。
1.沅水和湘水的并稱。戰國楚詩人屈原遭放逐后,曾長期流浪沅湘間。
1.《楚辭.九歌.湘夫人》"沅有芷兮澧有蘭。"王逸注"言沅水之中有盛茂之芷,澧水之內有芬芳之蘭,異于眾草"。芷,一本作"茝"。澧,一本作"醴"。本指生于沅澧兩岸的芳草,后用以比喻高潔的人或事物。
1.見"沅芷澧蘭"。
1.謂摩挲把玩,久而致器物棱角圓滑。
1.咸鴨蛋。用杬皮汁腌制,故名。
1.墻。
1.諸侯的學宮。
1.《詩.大雅.板》"價人維藩,大師維垣。大邦維屏,大宗維翰。"毛傳"垣,墻也〔,干也。"后以"垣翰"比喻屏障或國家的重臣。
1.指藏糧處。
1.《詩.大雅.板》"價人維藩,大師維垣,大邦維屏,大宗維翰。"后以"垣屏"指星空的太微﹑紫微﹑天市三垣。
1.見"垣墻"。
1.有圍墻的房屋。
2.圍墻和房屋。
1.墻上背蔭處所生的苔蘚植物。覆蔽如人之衣,故名。
2.指地上的苔蘚。
1.墻。
1.也稱印子金﹑金鈑或金餅。古金幣名。流通于戰國時的楚國。是一種扁平鈐印的黃金小方塊。鈐印有"郢爰"﹑"陳爰"等字樣。在安徽﹑河南﹑山東﹑江蘇等省都有出土﹐以"郢爰"最多。是我國現存最早的黃金貨幣。
1.海鳥名。
2.遷居。
1.《書.說命》"爰立作相﹐王置諸其左右。"孔傳"于是禮命立以為相﹐使在左右。"后因以"爰立"指拜相。
1.古代記錄囚犯供辭的文書。《史記.酷吏列傳》"﹝張湯﹞劾鼠掠治,傳爰書,訊鞫論報。"裴髎集解引蘇林曰"爰,易也。以此書易其辭處。"司馬貞索隱引韋昭曰"爰,換也。古者重刑,嫌有愛惡,故移換獄書,使他官考實之,故曰'傳爰書'也。"后用以指判決書。
1.謂變更舊日田土所有制﹐以公田賞賜眾人。也稱轅田。《左傳.僖公十五年》"晉于是乎作爰田。"孔穎達疏"服虔﹑孔晁皆云'爰,易也。賞眾以田,易其疆畔。'"楊伯峻注"晉惠既以大量田土分賞眾人,自必變更舊日田土所有制。所賞者眾,公田恐難以滿足,又不能不開阡陌以益之。"舊說認為是古代按休耕需要而施行的一種土地分配制度。《漢書.地理志下》"孝公用商旨,制轅田。"顏師古注引孟康曰"三年爰土易居,古制也,末世侵廢,商鞅相秦,復立爰田,上田不易,中田一易,下田再易,爰自在其田,不復易居也。"古代民受田上田夫百畝﹐每歲一耕;中田夫二百畝﹐隔歲一耕;下田夫三百畝﹐隔兩歲一耕。見《漢書.食貨志上》。
1.舒緩貌。
1.最初的案卷。
1.原刻的渝。亦比喻原模原樣。
1.印刷品的最初版本。
2.特指未經翻譯的原作。
1.原告和被告的簡縮合稱。
1.事物之所由起;根源。
2.追溯事物的由來。
3.本來;原來。
4.第一次寫成或刻成的書本。
5.翻譯所根據的原書。
1.用藺相如完璧歸趙的典故。謂原物歸還,并無損失。
1.復姓。周有原伯絞。見《左傳.昭公十二年》。
原料和材料的合稱。在加工業中,一般將來自采掘業和農業的未經加工的物品稱作原料”,把經過加工的原料稱作材料”。如鐵礦石是冶煉鋼鐵的原料,鋼鐵是其他加工業的材料。
1.二蠶,即夏秋第二次孵化的蠶。
1.推究考察。
2.諒察。
1.戰國時期趙國平原君和齊國孟嘗君的合稱。
1.原野。
1.原先,最初。
1.赦免;免除。
1.原先的地方。
1.原狀。
1.原話。
1.寬恕;免罪。
1.赦免。
1.方言。本來,原先。
2.原稿,底稿。
1.原來的地點;起始點。
見電池”(1021頁)。
泛指利用能源產生原動力的一切機械。按利用的能源分,有熱力發動機、水力發動機、風力發動機和電動機等。是現代生產、生活領域中所需動力的主要來源。
1.產生動力的力。
2.引申為本因﹑根源。
1.推原測度。
1.指原配的一對。
1.原來規定的數額。
1.特指堤防間不方正的田地。
1.免罪釋放。
1.保持原樣,不加變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