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動詞
把東西無代價地送給別人。
2.
動詞
給死去的人授予某種稱號。
1.
亦作“增”。
2.
古代指以殉葬用品送葬。
1.出自《禮記·檀弓下》既封,主人贈而祝宿虞尸。
2.出自《荀子·大略》貨財曰賻,輿馬曰赗,衣服曰襚,玩好曰贈,玉貝曰含。
3.
送走;驅除。
1.出自《周禮·春官·占夢》乃舍萌于四方,以贈惡夢。
2.出自《周禮·春官·男巫》冬堂贈,無方無筭。
4.
賜死者以爵位或榮譽稱號。
1.出自《后漢書·鄧騭傳》悝閶相繼并卒,皆遺言薄葬,不受爵贈。
2.出自《朝野類要·入仕》生曰封,死曰贈。
3.出自《香祖筆記》六奇后卒官,贈少師,兼太子太師,謚“順恪”。
5.
送給。
1.出自《詩·鄭風·女曰雞鳴》知子之來之,雜佩以贈之。
2.出自《詩》我有一樽酒,欲以贈遠人。
3.出自《送張道士序》京師士大夫多為詩以贈。
4.出自《山洪》有一次遇見表兄的堂伯娘,他就把野鴨贈了一對給她。
1.指留傳;遺留。語出《書.五子之歌》"明明我祖,萬邦之君,有典有則,貽厥子孫。"孔傳"貽,遺也。言仁及后世。"
2.特指傳位。
3.指子孫;后嗣。
1.《書.五子之歌》"明明我祖,萬邦之君,有典有則,貽厥子孫。"孔傳"貽,遺也。言仁及后世。"后遂以"貽厥孫謀"謂為子孫的將來作好安排。
1.留下羞愧。
1.謂遺留虐政。
1.獲罪。
1.遺留。
1.留下禍亂,使受禍亂。
1.《詩.大雅.文王有聲》"詒厥孫謀,以燕翼子。"后以"貽謀"指父祖對子孫的訓誨。
1.使惦念。
1.《詩.小雅.小明》"心之憂矣,自詒伊戚。"按,《玉篇.言部》引《字書》"詒,或為貽字。"后以"貽戚"指留下煩惱。
1.丟棄,遺棄。
1.見"貽愆"。
1.見笑。
1.留下清白的名聲。
給人留下話柄你言行如此不檢點,必將貽人口實。
1.使蒙受羞辱。
1.招致訕笑﹑非議。
1.《書.五子之歌》"有典有則,貽厥子孫。"孔傳"貽,遺也。言仁及后世。"后以"貽孫"指留傳給子孫后代。
1.把基業傳給后世子孫。
1.亦作"貽悮"。
2.耽誤。
1.見"貽誤"。
1.留贈。
1.猶見笑。
語出《莊子·秋水》吾長見笑于大方之家”◇指被內行嗤笑班門弄斧,貽笑大方|發表這樣淺薄的見解,必定貽笑大方。
1.留下美名。
1.使蒙受羞辱。
1.先人留下的訓誡。
1.《詩.大雅.文王有聲》"詒厥孫謀,以燕翼子。"毛傳"燕,安。翼,敬也。"后以"貽燕"謂使子孫安逸。
1.留下禍患。
2.獲罪。
1.留下憂患;使受憂患。
1.遺禍;招災。
1.語出《書.五子之歌》"有典有則,貽厥子孫。"后因以"貽則"指為后世留下典則。
1.傳及子孫的德澤。
1.招致責難。
1.饋贈,贈送。
1.抄錄;謄錄。
1.猶轉稱。
1.猶轉稱。
1.改變;變動。
1.深奧不明處。
1.隱奧之處。
1.水楊的別名。又叫栘楊。
1.栘和楊。
2.楊樹的一種。
3.即栘柳。
1.漢初官名。掌管鞍馬鷹犬射獵等物。因馬廄在栘園中,故稱栘中。
1.指漢蘇武。因其先后為栘中監﹑典屬國,故以此稱之。
1.亦作"眙■"。亦作"眙?"。
2.瞠目驚訝貌。
1.驚服。
1.瞠目驚駭貌。
1.瞠目驚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