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猶轉(zhuǎn)稱。
1.指農(nóng)歷九月九日重陽節(jié)。
1.指聲音清越的玉磬。
1.清新有力。
清瘦;消瘦清癯的面龐。
1.田間通水的溝渠。
1.純潔的人。
1.秀美的儀容。
1.清明溫和。
1.清涼柔和。
1.猶清脆。
1.清麗溫潤。
2.清涼滋潤。
3.清新柔和。
1.酒名。
1.瘦弱。
1.清雅散淡。
2.猶清曲。
1.亦作"清埽"。
2.清除;掃凈。
1.見"清掃"。
1.指瑟。瑟音清逸,故稱。
2.清新鮮明。
1.清靜幽深。
1.美好。
1.清新豐富。
1.商聲,古代五音之一。古謂其調(diào)凄清悲涼,故稱。
2.謂秋風(fēng)。
1.隋時清樂名。
1.古代漢族的民間音樂,如漢相和歌。包括平調(diào)﹑清調(diào)﹑瑟調(diào)(即宮調(diào)﹑商調(diào)﹑角調(diào))的歌曲,因稱清商三調(diào)。晉朝播遷,聲伎分散,其在南朝發(fā)展為江南吳歌﹑荊楚西聲。北魏孝文帝﹑宣武帝收集中原舊曲及吳歌﹑西聲,總稱為《清商樂》,以別于雅樂﹑胡樂。隋改稱清樂﹐設(shè)清商署掌管其事。唐武宗時有六十三曲﹐唐末僅存四十四曲。
1.樂府歌曲名。聲調(diào)比較清越,故名。據(jù)宋郭茂倩《樂府詩集》,分為《吳聲歌》﹑《神弦歌》﹑《西曲歌》﹑《江南弄》﹑《上云樂》﹑《雅歌》六類,前三類保存了部分南朝民歌。
1.古代樂曲名。指《清樂》中的《平調(diào)》﹑《清調(diào)》﹑《瑟調(diào)》。皆周《房中曲》之遺聲,漢世謂之三調(diào)。參閱《舊唐書.音樂志二》。
1.詞牌名。又名《關(guān)河令》等。《詞譜》卷四"古樂府有《清商曲》辭﹐其音多哀怨﹐故取以為名。周邦彥以晏詞有'關(guān)河愁思'句﹐更名《關(guān)河令》。"雙調(diào)﹐有四十二字﹑四十三字兩體。上下闋各四句﹐三仄韻。又《擷芳詞》亦別名《清商怨》﹐與此不同。
2.曲牌名。南曲入越調(diào)正曲。
1.清白高尚。亦謂高尚的節(jié)操。
1.清美。
清高美好彼其清劭足以抑貪污|幼服宗訓(xùn),流芬清劭。
1.見"清劭"。
1.謂保持自身節(jié)操,身體力行。
1.清峻深刻。
2.清靜幽深。
3.水色清澈。
4.猶言軒昂深沉。
1.舊謂太陽之精。
2.猶安神。
3.對人神思的敬稱。
1.清廉﹑謹(jǐn)慎﹑勤勉。《三國志.魏志.李通傳》"以寵異焉"裴松之注引晉王隱《晉書》"﹝李秉﹞嘗答司馬文王問﹐因以為《家誡》曰昔侍坐于先帝﹐時有三長吏俱見。臨辭出﹐上曰'為官長當(dāng)清﹐當(dāng)慎﹐當(dāng)勤﹐修此三者﹐何患不治乎?'"后用以為官箴。衙署公堂多書"清慎勤"三字作匾額。
1.清亮的聲音。
2.清美的聲譽(yù)。
3.謂疾促之聲。
1.清雅優(yōu)美。
2.用為對人問候的敬辭。
1.清平省約。
2.簡省;簡煉。
1.清酒。
2.純潔的圣人。語本《孟子.萬章下》"伯夷﹐圣之清者也。"
1.漢末因饑荒禁釀酒。飲酒者諱言酒,謂酒清為圣人,酒濁為賢人。見《三國志.魏志.徐邈傳》◇遂以"清圣濁賢"為酒之別稱。
1.清新的詩篇。
詩話叢書。近人丁福保編。收錄清代詩話共四十三種,雖未為完備,但搜集了一些重要詩話,具有較高的參考價值。
1.清平之時;太平盛世。
1.高見卓識。
1.水清流疾。
1.高潔的人。
1.太平時代。
1.清雅之事。
1.明視。
1.清涼的屋室。
2.請罪的住所,獄室。
3.清查宮室,警戒安全。
4.齋戒的屋舍。
5.指清廷。
1.亦作"清浄白省"。
2.清醒×無醉意或睡意。
聲明: 本網(wǎng)站大部分資源來源于網(wǎng)絡(luò)或網(wǎng)友,僅供交流學(xué)習(xí),如有侵犯了你的權(quán)益,請發(fā)送郵箱到feedback@deepthink.net.cn 本網(wǎng)站將在三個工作日內(nèi)移除相關(guān)內(nèi)容 刷刷題對內(nèi)容所造成的任何后果不承擔(dān)法律上的任何義務(wù)或責(zé)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