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名詞
怨恨,仇恨。
2.
動詞
不滿意,責(zé)備,責(zé)怪。
1.
亦作“惌”。
2.
怨恨;仇恨。
1.出自《易·系辭下》益以興利,困以寡怨。
2.出自《史記·魏其武安侯列傳》武安由此大怨灌夫、魏其。
3.出自《江上聞笛》詩橫笛怨江月,扁舟何處尋。
4.出自《醒世恒言·灌園叟晚逢仙女》我與你前日無怨,往日無仇,如何下此毒手,害我性命!
5.出自《清平樂·蔣桂戰(zhàn)爭》詞灑向人間都是怨,一枕黃粱再現(xiàn)。
3.
埋怨;責(zé)怪。
1.出自《書·康誥》爽惟天其罰殛我,我其不怨。
2.出自《答蘇武書》茍怨陵以不死,然陵不死,罪也。
3.出自《菩薩蠻》詞怨春風(fēng)雨惡,二月桃花落。
4.出自《紅樓夢》你怎么怨得老爺不氣,不時時刻刻的要打你呢?
5.出自《茶館》告訴你,過了這個村可沒有這個店,耽誤了事別怨我!
4.
悲傷;哀怨。
1.出自《呂氏春秋·侈樂》樂不樂者,其民必怨,其生必傷。
2.出自《嘆逝賦》痛靈根之夙隕,怨具爾之多喪。
3.出自《游仙》詩徘徊歲華晚,感激生愁怨。
5.
譏諷。
1.出自《論語·陽貨》詩可以興,可以觀,可以群,可以怨。
2.出自《左傳·襄公二十七年》詩以言志,志誣其上而公怨之,以為賓榮,其能久乎?幸而后亡。
6.
仇怨。
1.出自《禮記·儒行》儒有內(nèi)稱不辟親,外舉不辟怨。
2.出自《幽通賦》雍造怨而先賞兮,丁由惠而被戮。
3.出自《唐語林·豪爽》其屬刺史章彝因小瑕,武怒,遽命杖殺之。后為彝之外家報怨,嚴氏之后遂微焉。
4.出自《東周列國志》寡人正思報晉之怨,今其私臣來奔,寡人之志遂矣。
5.出自《秋日談心》詩那年頭,一支隊伍就是一副骨肉,所有小小的私怨呀,一律化為大大的公仇!
7.
違背。
1.出自《管子·宙合》夫名實之相怨久矣。
8.
別離。參見“怨曠”。
1.出自《詩·邶風(fēng)·雄雉序》軍旅數(shù)起,大夫久役,男女怨曠。
2.出自《文選·陳琳〈為袁紹檄豫州〉》怨曠思歸,流涕北顧。
3.出自《舊唐書·狄仁杰傳》越磧逾海,分兵防守,行役既久,怨曠亦多。
9.
古詩體之一。
1.出自《樂府古題序》是后詩之流為二十四名……怨、嘆、章、篇。
2.出自《滄浪詩話·詩體》以怨名者,古詞有《寒夜怨》、《玉階怨》。
10.
通“寃”。冤屈。
1.出自《后漢書·謝弼傳》司隸校尉趙謙訟弼忠節(jié),求報其怨魂,乃收紹斬之。
2.出自《積微居讀書記·讀〈后漢書〉札記·杜根欒巴劉陶李云劉瑜謝弼傳》“怨”疑“冤”之假字,二字古同音也。
1.謂于硬土上施肥,使土松軟后栽種。
1.搓摩,揩拭。
1.搓挪。
2.引申為折磨。
3.猶磨煉。
1.錯雜。
1.順耳。
1.烤木使直,以作車輻。
1.用鞣料使獸皮柔韌。揉,通"鞣"。
1.融合。
1.融合。
1.折騰,煩勞。
1.踐踏擠壓。揉,通"蹂"。
1.雜陳。
1.浸揉藍草作成的染料。詩詞中用以指湛藍色。
1.琢磨錘煉。
1.按摩;搓摩。
2.猶琢磨。
1.猶琢磨。
2.方言。猶言折磨。
1.搓捻。
1.擺弄。
2.搓弄,撫弄。
1.揉搓;搓挪。
1.猶折磨。
1.混雜。
1.謂擺布。
1.砍削烤揉。亦用以稱耒耜。語出《易.系辭下》"斫木為耜,揉木為耒。"
1.搓洗。
1.猶按摩。
1.攙和;混合。
1.混雜。
1.混雜。
1.泛指蟲子。
1.昆蟲。蟲類的統(tǒng)稱。
1.古國名。即柔然。
1.泛指蟲。
1.即猱猨。猿猴之屬。
1.泛指小生物。
1.猶踐踏。
1.猶踩踏。
1.踩踏。
2.侵擾;擾亂。
1.欺壓侵害。
1.謂自身受辱,名聲敗壞。
1.猶言屈身為官。
1.唐代官場舊例御史大夫往往拜相,如任命御史大夫百日內(nèi)而改由他人拜相,則視為御史臺之恥,謂之"辱臺"。
1.玷辱;污辱。
1.指污穢的行為。
1.離家遠游者的謙稱。
1.猶言屈尊慰問。
1.猶言承蒙關(guān)懷。
1.謙辭。謂受人賞識或提拔。
1.蔑稱。猶小子。
2.猶言不肖子。
1.佛教語。古印度在每年約五月至八月的雨期內(nèi),禁僧尼外出,謂外出易傷草木蟲蟻,應(yīng)居在寺內(nèi)坐禪講經(jīng),安受供奉。這一階段開始即稱"入安居",又稱"結(jié)夏"。古代佛徒一般均循此戒律。唯因雨季不同,"入安居"也各在不同時期開始。
1.見"入國問俗"。
聲明: 本網(wǎng)站大部分資源來源于網(wǎng)絡(luò)或網(wǎng)友,僅供交流學(xué)習(xí),如有侵犯了你的權(quán)益,請發(fā)送郵箱到feedback@deepthink.net.cn 本網(wǎng)站將在三個工作日內(nèi)移除相關(guān)內(nèi)容 刷刷題對內(nèi)容所造成的任何后果不承擔(dān)法律上的任何義務(wù)或責(zé)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