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名詞
水潭;深池。
2.
形容詞
深。
3.
名詞
(Yuān)姓。
1.
“囦”的今字。亦作“渆”。亦作“渕”。
2.
深潭。
1.出自《詩·小雅·鶴鳴》魚潛在淵,或在于渚。
2.出自《答張士然》詩余固水鄉士,惣轡臨清淵。
3.出自《送潘歙州》詩勿窺淵游鱗,無吠夜驚狵。
4.出自《觀樂生傳》吾於地,樂海之深溥浩漫,淵之澄瑩。
5.出自《瓶》詩月輪對著梅花有如淵的懷抱。欲訴,又礙著星星作擾。
3.
人或物匯集之處。
1.出自《管子·形勢解》淵者,眾物之所生也。
2.出自《后漢書·文苑傳上·杜篤》略荒裔之地,不如保殖五谷之淵。
3.出自《楚辭?招魂》旋入雷淵,靡散而不可止些。
4.
深邃,深沉。
1.出自《老子》道沖而用之或不盈,淵兮似萬物之宗。
2.出自《水經注·河水三》池水澄渟,淵而不流。
3.出自《兩浙路轉運使司封郎中王公墓表》予謂資賦雖殊,各得文正公之一體,而公淵然澄泊,議者為多。
4.出自《上汪瑟庵侍郎書》及前日上謁,而淵然之容,雍然之論,所謂異同黨閥,古今愛薄之說,無幾微見于神志。
5.
通“鼘”。鼓聲。亦泛用作象聲詞。參見“淵淵”。
1.出自《聊齋志異·余德》既而鼓歇,淵然一聲,蒂須頓落。
2.出自《瀛堧雜志》炮火光中浩歌此曲,不啻淵然出自金石中也。
3.出自《說文通訓定聲·水部》(淵),假借為鼘。
6.
姓。春秋時齊國有淵湫。見《世本·氏姓》。
1.出自《廣韻?先韻》淵,姓。世本有齊大夫淵湫。
7.
回水;回旋之水。
1.出自《說文·水部》淵,回水也。
1.指塾師的報酬。
1.揉制細軟的陳艾。
熟悉;了解自幼飽讀兵書,熟諳戰法|熟諳人情世故。
1.精熟地背誦。
1.精制的五彩綢衣。
1.已經烹調好的菜。多指出售的熟肉食品。
1.指蒸熟的燈心草莖的中心部分。
1.詳察。
1.猶成熟。
1.軟皮鞭。舊時用作刑具。
1.謂搗爛。
1.經過多年耕種的土地。
2.中藥名。經過蒸曬的地黃。也稱熟地黃。
1.反復地閱讀,認真地思考。
1.養過孩子的婦人。
1.親熱;相熟。
1.漚熟的糞肥。
1.暖風,和風。
1.反復熟習。
2.謂親切,關懷。
1.精耕。
1.猶熟視。
1.熟習。
1.攪拌調勻。
1.深江。
1.舊時指歸順的或發展程度較高的少數民族。
1.熟練;習慣。
2.輕浮油滑。
1.相熟。
2.通過深耕﹑曬垡﹑施肥﹑灌溉等措施,把不能耕種的自然土壤變成可以耕種的農業土壤。
1.習用的話語。
1.曾經耕種過后來荒蕪了的土地。也稱熟荒地。
1.熟悉;熟練。
1.木炭燒透后的文火。
1.用原料加工制成的物品。
1.周密地謀劃。
1.熟悉的地方。指熟悉的行業。
1.煮煉過的縑。
1.宛轉地勸說。
1.經常討論。
1.熟悉情況的人。
1.沉香品名。
1.精制的錦緞。
1.熟習精通。
1.細看。
1.指成熟的糧食顆粒。
1.常來的客人。
1.嫻于唱曲的人。
2.習常的說法。
1.熟透。
2.十分熟習。
1.經過加工的原料,特指高溫煅燒過的粘土。
1.熟練貌。
1.見"熟路輕轍"。
1.駕輕快的車,走熟悉的路。比喻處世有經驗,辦起事來很容易。
1.周密地考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