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亦作“秗”。
2.
古代立著舉行、昭明大節(jié)的宴禮。參見“飫禮”。
1.出自《國語·周語中》郊禘之事,則有全烝;王公立飫,則有房烝。
2.出自《國語·周語下》夫禮之立成者為飫,昭明大節(jié)而已,少典與焉。
3.
宴食;宴飲。參見“飫宴”。
1.出自《城南聯(lián)句》食家行鼎鼐,寵族飫弓旌。
2.出自《初授拾遺獻書》每宴飫無不先及,每慶賜無不先沾。
4.
飽食。
1.出自《文選·左思〈吳都賦〉》於是樂只衎而歡飫無匱,都輦殷而四奧來暨。
2.出自《王十五前閣會》詩病身虛俊味,何幸飫兒童。
3.出自《閱微草堂筆記·如是我聞四》餓鬼得飫壺觴。
5.
引申為盡情地舔。
1.出自《絳守居園池記》白豹元斑,飫距、掌、胛,意相得。
6.
足;飽。
1.出自《楚辭·嚴忌〈哀時命〉》時厭飫而不用兮,且隱伏而遠身。
2.出自《河陽歌》觥船飫口紅,蜜炬千枝爛。
3.出自《答董牧唐書》先生處己之高,進道之勇,同志往來,久飫聽聞。
7.
指飫聞。
1.出自《葉嘉傳》吾久飫卿名,但未知其實爾。
8.
肥美。
1.出自《隋書·音樂志》九州土腴非一族,玄芝碧樹壽華木。終朝采之不盈掬,用拂腥膻和九谷,既甘且飫致遐福。
2.出自《送從弟亞赴西安判官》詩黃羊飫不膻,蘆酒多還醉。
9.
賜予(食物)。
1.出自《書·舜典》帝厘下土,方設(shè)居方,別生分類,作《汨作》、《九共》九篇、《稿飫》。
10.
古代家族的私宴名。
1.出自《詩·小雅·常棣》儐爾籩豆,飲酒之飫。
1.弄曲,演奏樂曲。
理虧他覺得自己有點~,沒再說下去。
1.義理情趣。
2.指思理情致。
1.治理百姓。
1.謂到任治事。
1.治軍。
1.脈理閉塞。
2.謂不行仁義之道。
1.治喪。
1.道理﹑顏色。猶言道義和面子。
2.肌膚的顏色。
1.猶行賞,給予獎賞。
1.志趣愛好。
1.養(yǎng)生;修身。
1.治生,料理生計。
1.為政之見識﹑見解。
2.猶理睬。
1.治理天下。
2.治世。太平盛世。
處理事務(wù);過問事情他是個不當家不~的人。
1.事理的發(fā)展趨勢;情勢。
1.處理文書。
2.溫書。
1.猶治民。
1.道理,事理。
2.天理;天數(shù)。
3.猶體統(tǒng)。
1.治水。
1.道理順當﹑正確。
2.使之有條理﹑順序。
1.說理;申辯是非。
1.抽理蠶絲。
2.謂彈奏弦樂器。
1.思辨力;合理的思考。
1.審理訴訟。
1.猶背誦。
1.申訴;控告。
2.審理訴訟。
1.猶治理,署理。
2.猶核算,計算。
3.審理;清算。
1.順暢,順通。孫,"遜"的古字。
1.衙署;辦公處所。
2.泛指治事之所。
3.治刑獄之所。
4.猶言理之所在。
從道理上說應(yīng)當這樣。
1.索回。
1.猶事理。
2.治政之體要。
3.論說體裁。
1.理論體系。
1.東漢末天師道徒頭領(lǐng)名稱。
1.至治之君。
1.理正枉屈。
1.處理政事文書。
2.猶紋理。
1.審理,訊問。
2.官名。元行省有理問所,置理問﹑副理問等官;明清時為布政使司直屬官員之一。掌勘核刑名。
1.處理政務(wù)。
1.猶治民。
道德上的完美典型。是一定社會的道德要求和道德理想的最高體現(xiàn)。不同的時代和社會有不同的理想人格。如中國古代儒家提倡的圣人”,明清之際黃宗羲、顏元等提倡的豪杰”。無產(chǎn)階級的理想人格是全面發(fā)展的、具有高尚道德品質(zhì)的共產(chǎn)主義新人。
1.猶言修心養(yǎng)性。
1.方言。道理。
1.掌理刑法。
2.指掌理刑法之官。
1.猶治行,政績。
①指屬于判斷、推理等活動的(跟‘感性’相對)~認識。②從理智上控制行為的能力失去~。
1.猶理短。
1.猶體恤。
聲明: 本網(wǎng)站大部分資源來源于網(wǎng)絡(luò)或網(wǎng)友,僅供交流學(xué)習(xí),如有侵犯了你的權(quán)益,請發(fā)送郵箱到feedback@deepthink.net.cn 本網(wǎng)站將在三個工作日內(nèi)移除相關(guān)內(nèi)容 刷刷題對內(nèi)容所造成的任何后果不承擔法律上的任何義務(wù)或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