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動詞
超過;越過。
2.
副詞
〈書〉文言副詞,更,越發。
1.
亦作“踰”。
2.
超過;勝過。
1.出自《史記·汲鄭列傳》使黯任職居官,無以逾人。
2.出自《文心雕龍·序志》形同草木之脆,名逾金石之堅。
3.出自《合江亭》詩樹蘭盈九畹,栽竹逾萬個。
4.出自《送錢允一還天臺詩》精鐵煅成大逾瓦,中突傍偃形如箕。
5.出自《正氣歌》老人家已年逾八十,在人生的道路上經過了無數的坎坷。
3.
指進升職位。
1.出自《東觀漢記·韋豹傳》﹝劉愷﹞謂曰:“卿輕人,好去就,故爵位不逾。”
4.
遠。
1.出自《漢書·敘傳下》云廷訐禹,福逾刺鳳。
5.
更加。
1.出自《墨子·三辯》故其樂逾繁者,其治逾寡。
2.出自《新語·無為》事逾煩,天下逾亂;法逾滋,而奸逾熾;兵馬益設,而敵人逾多。
3.出自《養吉齋叢錄》至道光間,以生齒日繁,移居逾眾,遂弛此禁。
4.出自《六國之行》詩雨過天逾碧,風來花送香。
6.
越過;經過。
1.出自《書·禹貢》浮于江、沱、潛、漢,逾于洛,至于南河。
2.出自《詩·鄭風·將仲子》將仲子兮,無逾我墻。
3.出自《劉生詩》越女一笑三年留,南逾橫嶺入炎洲。
4.出自《智囊補·兵智·劉??》一日副使王彥溫逾城走,守陴者從之,不可止。
1.謂容貌有光采。
1.魯國高士顏闔聽說魯君要重金聘己為相,便鑿壞而幽遁不仕。事見《淮南子.齊俗訓》﹑《莊子.讓王》和《呂氏春秋.貴生》◇因以"顏壞"為隱遁不仕的典故。
1.形容怒氣消散。
1.臉厚如甲。謂不知羞恥。語出五代王仁裕《開元天寶遺事.慚顏厚如甲》"進士楊光遠,性多矯飾,不識忌諱,游謁王公之門,干索權豪之族,未嘗自足;稍有不從,便多誹謗,常遭有勢撻辱,略無改悔。時人多鄙之,皆云楊光遠慚顏厚如十重鐵甲也。"
1.額角。
1.謂唐代大書法家顏真卿﹑柳公權之字遒勁有力。亦泛指墨寶。
1.見"顏筋柳骨"。
1.指分離,不見面。
1.《文選.張衡》"尉尨眉而郎潛兮,逮三葉而遘武"李善注引《漢武故事》"顏駟,不知何許人『文帝時為郎,至武帝,嘗輦過郎署,見駟尨眉皓發。上問曰'叟何時為郎,何其老也。'答曰'臣文帝時為郎,文帝好文,而臣好武;至景帝好美,而臣貌丑;陛下即位,好少而臣已老。是以三世不遇,故老于郎署。'上感其言﹐擢拜會稽都尉。"后因以"顏郎"指際遇難逢而年已老的人。
1.孔子學生顏回簟食瓢飲而不改其樂◇因以"顏樂"謂安貧樂道。
1.唐代書法家顏真卿﹑李邕的并稱。顏善正﹑草﹐沉著雄渾;邕自具風格,時稱"書中仙手"。
不溶于水或油的白色或有色粉末狀物質。分天然顏料和合成顏料兩類。天然顏料多屬礦物性∠成顏料又分有機和無機的兩類,無機的如鈦白粉、鉻黃等,有機的如酞菁、甲苯胺紅等。廣泛用于油墨、涂料、橡膠、塑料、文教用品等的著色,有些也用于紡織纖維的著色和印花。
1.唐代書法家顏真卿和柳公權的并稱。
1.古代善御者。
1.顏倫。
1.見"顏貌"。
1.亦作"顏皃"。
2.容儀,面貌。
1.唐代書法家顏真卿和宋代書法家米芾的并稱。
①臉部;面容她的顏面就像一片干了的海蜇一樣。②情面;體面他礙于顏面,只好答應了來人。
1.孔子弟子顏回和閔損的并稱。
1.見"顏壞"。
1.休善暢通。
2.猶言暢快。
1.喜慶的日子。
1.猶言圓滿成功。
1.榮耀與恩寵。
1.猶言盛世。
1.松懈,怠惰。
1.美好的日子。
1.不得;不要。
1.美德。
1.美善的法典。
1.猶松懈。
1.嘉美的模范。
1.猶衰敗。
1.美好的風格﹑風氣。
1.謂止息否運。《易.否》"九五休否,大人吉。其亡其亡,系于苞桑。"陸德明音義"休,息也。"《后漢書.黨錮傳.李膺》"方今天地氣閉,大人休否,智者見險,投以遠害。"李賢注"休否,謂休廢而否塞。"一說謂恐懼否運的來到。見高亨《周易大傳今注.否》。
2.吉祥和兇險。
1.吉祥的征兆。
1.吉慶;福瑞。
1.官吏呈請休假。
2.指休假。
1.罷免,革除。
1.可耕地在某一時期不種植農作物,以恢復地力。
1.美盛的功業。
1.辭去官職。
2.古代少數民族部落名。
1.盛美的光華。亦比喻美德或勛業。
1.致仕,退休。
1.安定和平。
2.猶言平息了事。
1.見"休澣"。
1.亦作"休浣"。
2.指官吏按例休假。
3.泛指休息。
1.會議在進行期間暫時停止召開。
1.指暫時不噴發的火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