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形容詞
〈書〉和諧。
2.
名詞
(Yōng)姓。
3.
見“雍容”。文雅大方、從容不迫的樣子。
1.
和諧。
1.出自《書·堯典》百姓昭明,協和萬邦,黎民于變時雍。
2.出自《和琳法師初春法集之作》和風動淑氣,麗日啟時雍。
3.出自《吳太初哀詞》父母之歡兮,兄弟以雍。
4.出自《清史稿·樂志五》金石雍諧。
2.
歡悅貌。
1.出自《書·無逸》其惟不言,言乃雍。
2.出自《孔子家語·正論解》子張問:《書》云:“高宗三年不言,言乃雍,有諸?”
3.
古天子祭祀宗廟畢撤俎豆時所奏的樂章,亦用為撤膳時之樂。
1.出自《論語·八佾》三家者以《雍》徹。
2.出自《荀子·正論》《雍》而徹乎五祀。
3.出自《淮南子·主術》鼛鼓而食,奏《雍》而徹。
4.出自《東都賦》爾乃食舉《雍》徹,太師奏樂。
4.
池沼。
1.出自《詩·周頌·振鷺》振鷺于飛,于彼西雍
5.
通“饔”。通“饔”。熟食;早餐。詳“雍食”。
1.出自《墨子·七患》諸侯之客,四鄰之使,雍食而不盛。
6.
通“廱”。學宮。
1.出自《郎潛紀聞》圣祖臨雍勸講,於什百詞臣中簡一人焉,為天下師,不次超遷,若以為非苑(吳苑)莫屬也。
7.
通“甕”。
1.出自《墨子·大取》凡興利除害也,其類在漏雍。
8.
通“壅”。堵塞。
1.出自《詩·小雅·無將大車》無將大車,維塵雍兮。
2.出自《穀梁傳·僖公九年》讀書加于牲上,壹明天子之禁,曰毋雍泉。
9.
通“擁”。擁有。
1.出自《戰國策·秦策五》雍天下之國,徙兩周之疆。
10.
祐助。
1.出自《漢書·揚雄傳上》惟漢十世,將郊上玄,定泰畤,雍神休,尊明號。
11.
古九州之一。參見“雍州”。
1.出自《書·禹貢》黑水西河惟雍州。
12.
姓。見《通志·氏族二》。
1.出自《通志?氏族略二》雍氏,范曄云:山陽有雍城,文王第十三子雍伯受封之國,其后裔為雍氏。
13.
通“饔”。古代掌烹飪之官。詳“雍人”。
1.出自《儀禮·少牢饋食禮》雍人溉鼎、匕、俎於雍爨。
2.出自《西征賦》雍人縷切,鸞刀若飛。
1.猶宮掖。掖,皇宮中的旁舍,嬪妃所居之處。
1.指帝王的威儀尊嚴。
1.皇帝的姻親。猶外戚。
1.謂對天帝的祭祀。
1.京都的城門。亦泛指京城。
1.天子的血統。指帝王的子孫。
1.帝王治國之道。
1.古星名。
1.帝王的殿宇。
2.泛指宮苑。
3.指天下,國家。
1.星座名。即紫微垣。
2.京都的城垣。
3.用以指帝都。
1.皇室的世運。
1.帝王的事業。
1.天帝或天子所定的法則。
1.皇都;皇宮。
1.帝王的宗族。
1.上天或皇帝的福佑。
1.皇帝的儀制。
2.指朝廷的法制。
3.君主專制政體。
1.指京都。
1.皇族。
1.傳說中的竹名。
1.《楚辭.九歌。湘夫人》"帝子降兮北渚,目眇眇兮愁予。"王逸注"帝子謂堯女也……娥皇﹑女英隨舜不返,沒于湘水之渚。"后即以"帝渚"指湘江。
1.猶皇族。
1.指娥皇﹑女英。傳說為堯的女兒。
2.帝王之子。
1.皇族。
1.天帝和先祖。
1.帝王的輔佐。
1.見"帝座"。
1.猶帝位﹑皇位。
1.帝王的座位。
2.亦作"帝坐"。古星名。屬天市垣。即武仙座α星。
1.兄妻稱弟妻。
1.古代同夫諸妾互稱,年長的為姒,年幼的為娣。《爾雅.釋親》"女子同出謂先生為姒,后生為娣。"郭璞注"同出,謂俱嫁事一夫。"郝懿行義疏"娣姒即眾妾相謂之詞,不關嫡夫人在內。"
2.妯娌。兄妻為姒,弟妻為娣?!稜栄牛層H》"長婦謂稚婦為娣婦,娣婦謂長婦為姒婦。"郭璞注"今相呼先后,或云妯娌。"
1.古時諸侯的女兒出嫁,從嫁共事一夫的妹妹和侄女稱"娣侄"。
1.謂一起飲酒。
1.交替變化;演變。
1.向上級呈送報告。
1.順次補充。
1.由若干人組成的依次傳送情報的哨兵。
1.更替;逐步轉化。
1.驛車。
1.當面交送。
1.謂禪讓。
2.依次繼承。
1.猶依次。
1.依次替代;輪換。
1.環繞的長堤。
1.謂轉移偷盜之物。
1.連續貌。
1.遙遠貌。
1.謂在驛站歇宿。
1.押送。
1.猶遞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