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名詞
〈書〉短槳;船舵。
1.
亦作“栧”。
2.
船槳。一說船舵。
1.出自《史記·司馬相如列傳》浮文鹢,揚桂枻,張翠帷,建羽蓋。
2.出自《漢書·司馬相如傳上》浮文鹢,揚旌枻。
3.出自《西陵遇風(fēng)獻康樂》詩回塘隱艫枻,遠(yuǎn)望絕形音。
4.出自《梁書·張緬傳》彼無求於萬鐘,唯長歌而鼓枻。
5.出自《中秋嶰筠尚書捃余飲沙角炮臺眺月有作》詩鼓枻健兒好身手,二十四槳可少休。
3.
劃(船);掌舵。
1.出自《淮南子·道應(yīng)》〔佽非〕還反度江……兩蛟挾繞其船。佽非謂枻舡者曰:“嘗有如此而得活者乎?”對曰:“未嘗見也。”
2.出自《太平廣記》二烏幘吏徑將至渚,云:“官使乘船送豆至。”乃令剿(閭剿)枻,二吏絙挽,至嘉興郡,暫住逆旅。
3.出自《題張公翊清溪圖》枻吾舟兮泛清瀉,樂魚鳥兮放林野。
4.
指船。
1.出自《褚先生伯玉碑》先生攀途躋阻,宿枻涉圻。
5.
船舷。
1.出自《楚辭·九歌·湘君》桂棹兮蘭枻,斫冰兮積雪。
2.出自《江上吟》木蘭之枻沙棠舟,玉簫金管坐兩頭。
3.出自《武夷九曲詩》艤舟月在水,舟行月隨枻。
1.三國魏文帝曹丕的寵姬。原名薛靈蕓,常山人,美容貌。魏文帝改其名曰夜來。夜來妙于針工,雖處于深帷之內(nèi),于深帷之內(nèi),不用燈燭之光,縫制立成,宮中號為針神。見晉王嘉《拾遺記.魏》。
1.狼藉遺棄。
1.春秋越人,善相劍。
1.旁出貌。辥﹐通"櫱"。
1.散亂狼藉貌。
1.兔的別名。亦借指月亮。
1.鑿墻洞。
2.借指竊賊。
1.在洞中隱伏。
2.窖藏。
1.鳥獸藏身的窩巢。喻敵人或匪徒盤據(jù)﹑活動的場所。
1.居住山洞。
2.指某些穴居的獸和蟲。
3.比喻知識短淺。
1.在窗紙上穿洞。
1.往旁邊逃竄。
1.壙穴。
2.穴位。
3.比喻要害。
1.地陷。
2.挖地道。
1.即色子﹐又稱骰子。
1.指管穴之見。比喻所見不廣。
1.猶一孔之見。謂所見不廣。
1.因地陷而天然形成之井。
1.營窟而居。
1.形容人類未有房屋前的生活狀態(tài)。語出《易.系辭下》"上古穴居而野處﹐后世圣人易之以宮室﹐上棟下宇﹐以待風(fēng)雨。"
1.洞穴。
1.洞穴中的水流。
1.穴居裸體。
1.開鑿地道的工具。
1.即突門。
1.北方野生蜜蜂在泥質(zhì)洞穴筑巢所產(chǎn)的蜜。
1.鑿墻洞。
1.鑿孔。
1.從洞中窺伺。
1.謂聚眾盤據(jù)。
1.在洞穴中采鐘乳石的人。
1.謂在洞中產(chǎn)卵。
1.挖地道的兵士。
1.穿室破戶。
1.挖地道。
1.寄身于洞內(nèi)。
人體臟腑經(jīng)絡(luò)氣血輸注出入之處。可反映各臟腑經(jīng)絡(luò)生理、病理變化,也可接受針灸、按摩或注入藥物等刺激,以達到治療目的。分經(jīng)穴和經(jīng)外奇穴兩大類。
1.穿通胃壁。
1.孔穴;洞孔。
1.見"穴胸"。
1.亦作"穴匈"。
2.洞穿胸臆。
1.山谷和峰巒。指隱居處。
1.巖穴。指隱居之處。
1.從孔隙中遠(yuǎn)望。
1.掘地。
1.洞中的螞蟻。
2.比喻困守巢穴的亂賊。
1.鑿洞為窗。
1.在墻上挖洞。
1.煎鹽的洞灶。
1.穴居。
聲明: 本網(wǎng)站大部分資源來源于網(wǎng)絡(luò)或網(wǎng)友,僅供交流學(xué)習(xí),如有侵犯了你的權(quán)益,請發(fā)送郵箱到feedback@deepthink.net.cn 本網(wǎng)站將在三個工作日內(nèi)移除相關(guān)內(nèi)容 刷刷題對內(nèi)容所造成的任何后果不承擔(dān)法律上的任何義務(wù)或責(zé)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