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往旁邊逃竄。
1.椒與桂。皆香木。常用以比喻賢人。
2.指椒實與桂皮。皆調(diào)味的香料。
3.指椒漿桂酒。
1.見"椒閣"。
1.泛指后宮。椒,椒房;鶴,鳴鶴堂;文石,文石室。
1.椒實的外皮。因呈赤色,故名。
1.盛有椒漿的壺。亦代指椒漿。
1.猶椒房。亦泛指富貴人家的閨房。
1.亦作"椒華"。椒的花。
2.晉劉臻妻陳氏曾于正月初一獻《椒花頌》,后常用為春節(jié)之典。
1.清朱筠室名"椒花吟舫"的省稱。
1.指新年祝詞所用的美好詞句。
1.《晉書.列女傳.劉臻妻陳氏》"劉臻妻陳氏者,亦聰辨能屬文,嘗正旦獻《椒花頌》。其詞曰'旋穹周回,三朝肇建。青陽散輝,澄景載煥,標(biāo)美靈葩,爰采爰獻,圣容映之,永壽于萬。'"后遂用為典實,指新年祝詞。
1.古俗農(nóng)歷正月初一進椒酒于家長;又晉劉臻妻陳氏曾于其日獻《椒花頌》,故后以"椒花筵"稱農(nóng)歷正月初一合家聚餐的筵席。
1.宋楊萬里稱烈酒為椒花雨。
2.泛指酒。
1.見"椒花"。
1.見"椒雞"。
1.以椒浸制的酒漿。古代多用以祭神。
1.安徽桐城人呼"叔叔"為"椒椒"。
1.見"椒糈"。
1.喻有美德的后妃。
1.用椒浸制的酒。古俗,農(nóng)歷元旦向家長獻此酒,以示祝壽﹑拜賀之意。
2.指椒柏酒。見"椒柏酒"。
1.春秋時,楚國椒舉與聲子友善。椒舉逃亡到鄭國,打算去晉國,在鄭郊遇到也打算去晉國的聲子,便"班荊相與食,而言復(fù)故。"班荊,布荊草于地;復(fù)故,謂返回故國楚。見《左傳.襄公二十六年》◇遂以"椒舉班荊"為思念故國友人之典。
1.椒實外殼的裂縫。
1.后妃所居住的宮室。
2.代指后妃。
1.后妃居住的地方。
1.喻賢士所居之處。
1.后妃居住的宮院。
1.即椒。聊,語助詞。《詩.唐風(fēng).椒聊》"椒聊之實,蕃衍盈升。"毛傳"椒聊,椒也。"朱熹集傳"聊,語助也。"漢劉向《九嘆.愍命》"懷椒聊之蔶蔶兮,乃逢紛以罹詬也。"唐溫庭筠《上首座相公啟》"庶令葛藟之陰,均其煦育;椒聊之實,遂彼扶疏。"因椒子實蕃衍,故亦用以喻子孫眾多。
1.芳香刺激的調(diào)料。
1.花椒內(nèi)的黑子。
1.以花椒子拌和的泥。用以涂壁。
1.盛有椒的盤子。古時正月初一日用盤進椒,飲酒則取椒置酒中。
1.結(jié)椒攢采制成的屏條。用于祝歲。
1.陡坡。或謂長有椒木的坡地。
1.宮墻。以椒和泥涂之,故稱。
1.后妃所居的宮寢。
2.指皇后。
1.尖削的高丘。一說生有椒木的丘陵。
1.《楚辭.離騷》"椒專佞以慢慆兮,榝又欲充夫佩幃。"王逸注"榝,茱萸也,似椒而非,以喻子椒似賢而非賢也。"后遂以"椒榝"指諂佞之徒。
1.盛有椒漿酒的杯子。亦指椒漿酒。
1.椒的子實。
1.后妃的居室。亦為后妃的代稱。
1.見"椒花頌"。
1.指后妃所居之處。
1.后妃宮廷中的亭臺。椒,取芳香之義。
1.長滿椒木的水邊。對水邊的美稱。
1.指宮內(nèi)。
1.神話傳說龍生九子,其一為椒圖,形似螺螄,好閉口,故畫其形象為門上裝飾。
1.用椒泥涂飾的道路。取芳香之意。
2.皇后居住的宮室。因用椒和泥涂壁,故名。
3.指后妃。
4.古地名。
1.宮內(nèi)后妃居處。
1.后妃居住的宮室。
1.椒的香味。
1.椒的芳香。語出《詩.周頌.載芟》"有飶其香,邦家之光。有椒其馨,胡考之寧。"
聲明: 本網(wǎng)站大部分資源來源于網(wǎng)絡(luò)或網(wǎng)友,僅供交流學(xué)習(xí),如有侵犯了你的權(quán)益,請發(fā)送郵箱到feedback@deepthink.net.cn 本網(wǎng)站將在三個工作日內(nèi)移除相關(guān)內(nèi)容 刷刷題對內(nèi)容所造成的任何后果不承擔(dān)法律上的任何義務(wù)或責(zé)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