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動詞
見“徜徉”。安閑自在地來回走
1.
見“徉徜”。猶徜徉。安閑自在地行走。
1.出自《西游記》他說罷,徑出門,徉徜去了。
2.出自《歌謠的比較的研究法的一個例》姑娘聞聽,套上馬車徉徜走。
2.
見“徉徉”。裝模作樣貌。徉,通“佯”。
1.出自《西游記》那呆子意懶情疏,徉徉推托。
2.出自《醒世恒言·李道人獨步云門》〔眾人中〕又有身邊沒錢的,假意說幾句冷話,徉徉的走開去了。
3.出自《娛目醒心編》朱漁翁只道他為葬事忙亂,故待他冷淡,孰知一日怠慢一日,相見時徉徉不睬。
3.
見“徉徉”。猶懨懨。精神不振貌。
1.出自《南西廂記·燒香月夜》移蓮步出蘭房,情默默,意徉徉。
4.
通“佯”。假裝,詐偽。參見“徉狂”。
1.出自《吳越春秋·王僚使公子光傳》子胥之吳,乃被發徉狂,跣足涂面,行乞于市。
2.出自《將歸山逢友人》詩徉狂寧是事,巧達又非夫。
3.出自《廿二史札記》寧王宸濠慕寅及征明,厚幣延致。征明不赴,寅徉狂脫歸。
〈方〉倒霉真~,剛穿的新衣服拉了個口子。
1.背身卻行。
1.補子的別稱。
1.謂背靠屏風。依﹐通"扆"。
1.同"背恩忘義"。
1.見"背信棄義"。
1.同"背恩忘義"。
(~兒)人體的背面形象父親走遠了,我看著他的~,不禁流下了眼淚。
1.戲曲中的旁白。猶背躬。多見于元雜劇。
①不好的運氣走~。②運氣不好老不來好牌,真~。
1.鸛的別名。
1.謂背地里憎恨。
1.謂不肯作戰。
1.逃避征役。
1.向后指畫。
2.在背后指點。
1.背叛主人。
用來背東西的細而長的筐子,山區多用來運送物品。
〈方〉背運①走~。
1.承擔罪責。
1.猶昏暗。指光線微弱,視物凝不清。
診斷某些食管、胃腸道疾患的一種檢查方法。病人服硫酸鋇后,用x射線透視或拍片檢查有無病變。
1.神鬼名。
1.百倍。
1.超出一倍和僅有其半。謂一多一少,差距甚大。
1.陪伴。
1.背棄本業。倍,通"背"。古以農業為本業。
2.忘本。倍,通"背"。
1.增加一倍后又減去原數的三分之一。即增加到原數的一又三分之二倍。
1.加倍償還。
1.八尺為尋,倍尋為常,倍常為三丈二尺。
2.大不同于一般。
1.加倍償還,借一還二。
1.兼程。
1.加倍處分。
1.借一還二。
〈書〉兼程。
1.背棄恩德。倍,通"背"。
2.指背離應該遵循的道德準則。
1.背誦。倍,通"背"。
1.成倍增加。
〈方〉非常;十分~新ㄧ~亮ㄧ~精神。
1.猶言更多的。
1.背反,背叛,倍,通"背"。
2.去而遂絕與去而復來。
1.賠貼費用。倍,同"賠"。
1.背誦。倍,通"背"。
1.加倍用功。
1.加倍償還。
1.格外,極其。
指程度比原來深得多~愛惜ㄧ雨后的空氣~清新。
1.加倍的價格,高價。
1.違犯。倍,通"背"。
1.倍于常數。
1.亦作"倍譎"。
2.太陽周圍的光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