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名詞
規矩;法則。
2.
名詞
一段路;道路。
3.
名詞
行進的距離。
4.
名詞
事物發展的經過或進行的次序。
5.
動詞
計量,計算。
6.
名詞
(Chéng)姓。
1.
度量衡的總稱。
1.出自《荀子·致仕》程者,物之準也;禮者,節之準也。程以立數,禮以定倫。
2.出自《史記·太史公自序》於是漢興,蕭何次律令,韓信申軍法,張蒼為章程,叔孫通定禮儀,則文學彬彬稍進,《詩》《書》往往閑出矣。
2.
容量。
1.出自《禮記·月令》﹝孟冬之月﹞是月也,命工師效功,陳祭器,按度程。
2.出自《韓詩外傳》齊桓公置酒,令諸大夫曰:“后者飲一經程。”管仲后,當飲一經程,飲其一半,而棄其半。
3.
法式;章程,規格。
1.出自《墨子·號令》為守備程,而署之曰某程,置署術街衢階若門。
2.出自《漢書·高帝紀下》二月,詔曰:“欲省賦甚。今獻未有程,吏或多賦以為獻,而諸侯王尤多,民疾之。”
3.出自《彼狂》詩萬物不給乃相兵,伏犧畫法作后程。
4.出自《明史·單安仁傳》安仁精敏多智計,諸所營造,大小中程。
4.
典范;法度。
1.出自《呂氏春秋·慎行》為義者則不然,始而相與,久而相信,卒而相親,后世以為法程。
2.出自《張九齡碑》昭昭令名,千古作程。
3.出自《贈王侍御》詩幸君揚素風,永作來者程。
5.
效法。
1.出自《詩·小雅·小旻》哀哉為猶,匪先民是程。
2.出自《楚辭·遠游》高陽邈以遠兮,余將焉所程?
3.出自《圣武記》仁不伐國,儒不譚兵,墨傳守圉,吏號專城,言守不言攻,兼愛是程,作《城守篇》。
6.
衡量;品評。
1.出自《商君書·戰法》兵起而程敵,政不若者勿與戰,食不若者勿與久。
2.出自《漢書·東方朔傳》武帝既招英俊,程其器能,用之如不及。
3.出自《罪言》山東之地,禹畫九土曰冀州野。舜以其分太大,離為幽州,為并州,程其水土,與河南等,常重十一二,故其人沈鷙多材力,重許可,能辛苦。
4.出自《讀進士試卷》詩安知鴻都事,竟用程人物。
5.出自《忠翊郎武學博士蔡君墓志銘》壽皇圣帝進天下以知兵,故尤重武,親教騎射,程其力用,武士有一長,必演而出之。
6.出自《〈皇朝經世文編〉敘》然無星之秤不可以程物,故輕重生權衡,非權衡生輕重。
7.
較量;比擬。
1.出自《韓非子·定法》問者曰:“申不害、公孫鞅,此二家之言,孰急於國?”應之曰:“是不可程也。”
2.出自《論衡·量知》夫文吏之學,學治文書也,當與木土之匠同科,安得程於儒生哉!
3.出自《文心雕龍·夸飾》辭入煒燁,春藻不能程其艷;言在萎絕,寒谷未足成其凋。
8.
限度;期限;定額。
1.出自《說苑·談叢》明君之制,賞從重,罰從輕,食人以壯為量,事人以老為程。
2.出自《漢書·刑法志》自程決事,日縣石之一。
3.出自《文選·左思〈魏都賦〉》晷漏肅唱,明宵有程。
4.出自《太平廣記》少君乃與其成藥二劑并其方……調其湯火,使合成雞子,三枚為程,服盡一劑,身體便輕。
5.出自《新唐書·虞世南傳》今以數月之程,課數十年之事,其於人力不亦勞矣?
6.出自《聊齋志異·韋公子》及愈,公與之約:能讀倍諸弟,文字佳,出勿禁;若私逸,撻如前。然公子最慧,讀常過程。
9.
監督;考核。
1.出自《尉繚子·原官》程工人,備器用,匠工之功也。
2.出自《韋貫之可工部尚書制》況今之尚書,漢公卿也,言動可否,屬人耳目焉,固不專率四屬程百工,備位於冬官而已。
3.出自《羅坊鄉塾記》且今之程於學以為之等者,經義、詞賦、策論而已。
10.
呈現;表現。
1.出自《文選·張衡〈南都賦〉》致飾程蠱,偠紹便娟。
2.出自《上西府書》則又在篤意以求之,平心以思之,人效其說,士程其技,則無遺矣。
11.
指以驛站郵亭或其他停頓止宿地點為起訖的行程段落。
1.出自《東觀漢記·東平憲王蒼傳》蒼到國后,病水氣喘逆,上遣太醫丞相視之,小黃門侍疾,置驛馬傳起居,以千里為程。
2.出自《從陜至東京》詩風光四百里,車馬十三程。
3.出自《與尹師魯書》及來此,問荊人,云去郢止兩程。
4.出自《水滸傳》當下薛霸收了金子說道:“官人放心,多是五站路,少便兩程,便有分曉。”
5.出自《圣武記》改道便捷,較舊驛近七八程。
12.
路徑;行程。
1.出自《送靈武李侍御》詩地得江南壤,程分磧里沙。
2.出自《上行杯》詞少年郎,離別容易,迢遞去程千萬里。
3.出自《送越卒楊屯田赴闕》詩野程江樹遠,公?郡樓虛。
4.出自《水滸傳》略請到山寨少敘片時,便送登程。
5.出自《來庵袁公墓志銘》一日赴王急召,山程積雪,劣容馬足。
6.出自《人民文學》那描繪一位古代女子在雨中趕程的情景的小戲《瑞蘭走雨》,多么使我歡喜!
13.
事情發展的步驟、階段。
1.出自《史記·五帝本紀》敬道日出,便程東作。
2.出自《廣雅·釋言》帙,程也。
3.出自又如:議程;日程;課程;進程。
14.
旅行的盤纏或行李。
1.出自《醒世恒言·十五貫戲言成巧禍》家人收拾書程,一逕到家。
2.出自《徐霞客游記·滇游日記三》一里,有追呼於后者,則管卒以回柬具程,命役追至,而程猶置旅寓中,因令顧仆返取。
15.
特指虎豹。
1.出自《列子·天瑞》青寧生程,程生馬。
2.出自《夢溪筆談·辯證一》《莊子》云“程生馬。”……余至延州,人至今謂虎豹為“程”,蓋言“蟲”也。
16.
古邑名。在今陜西省咸陽市東。
1.出自《逸周書·大匡》維周王宅程。
17.
姓。
1.出自《通志?氏族略二》程氏,伯爵,風姓,重黎之后也。重為火正,裔孫封於程……至周宣王時,程伯休父失其官守,以諸侯入,為王司馬。又晉有程鄭、程嬰,漢有程不識,魏有程昱,吳有程普……自是程氏世有人焉。
18.
引申指一段短暫的時間或一段短暫的距離。
1.出自《二刻拍案驚奇》若是此時說話的在旁邊一把把那將軍扯了開來,讓他每講一程話,敘一程闊,豈不是湊趣的事。
2.出自《西游記》我還得走路,將馬讓與你騎一程,到你上宮,還我馬去罷。
3.出自《月牙兒》媽那天對我特別的好,我走不動便背我一程,到城門上還給我買了一些炒栗子。
19.
引申指物體行進的距離。射程。
1.出自《泊湓浦感舊》搖搖遠堤柳,黯黯十程煙。
1.荒蕪。
1.漢代范冉,字史云,為萊蕪長,后遭黨人禁錮,生活清貧,但窮居自若,言貌無改,當時有民謠曰"甑中生塵范史云,釜中生魚范萊蕪。"見《后漢書.獨行傳.范冉》◇因以"萊蕪甑"指生活清貧。
1.萊衣起舞。表示孝養雙親。
1.相傳春秋楚老萊子侍奉雙親至孝,行年七十,猶著五彩衣,為嬰兒戲◇因以"萊衣"指小兒穿的五彩衣或小兒的衣服。著萊衣表示對雙親的孝養。
1.古國名。殷周時分布在今山東半島東北部。魯襄公六年為齊所滅。
歐洲大河之一。源于瑞士阿爾卑斯山北麓,流經法國、德國等國,注入北海。全長1320千米,流域面積25萬平方千米。是世界上航運最繁忙的河流之一。流經地區經濟均較發達,沿河港口密布。
一次嚴重的公害事故。位于萊茵河畔的瑞士的巴塞爾贊多茲化工廠于1986年11月1日發生倉庫失火,庫存的大量硫化物、磷化物和汞等有毒化學物質隨廢水流入萊茵河,致使沿河居民飲水一度發生困難,大量魚類和水禽死亡,后果慘重。
1806年萊茵地區的德意志諸邦在法國皇帝拿破侖一世保護”下成立的聯盟。初為十四個,后增加到三十六個。1813年拿破侖在萊比錫戰役中失敗后,聯盟瓦解。
渤海三大海灣之一。在渤海南部,黃河口至龍口屺姆角一線以南。黃河泥沙大量堆積。大部分水深不超過10米。冬季結冰。沿岸灘涂遼闊。
1.傳說湯賢臣。又名仲虺。
1.即老萊子。春秋時楚隱士,世傳有老萊子戲彩娛親的故事。
2.即耒子。古錢幣名。
1.山茱萸科。落葉喬木或灌木。葉對生,橢圓狀卵形。花小,白色至黃色∷果球形,藍黑色。樹皮和葉可提栲膠;種子榨油可制皂和潤滑油;木材可供建筑和制家具用。
1.語本《書.說命上》"夢帝賚予良弼。"后用"賚弼"謂賞賜輔佐之臣。
1.賞賜。
1.謂以財物助人辦喪事。
1.賞賜,賜予。
1.賞賜有功者。
1.給予假期。
1.獎賞。
1.賞賜。況,通"貺",賜予。
1.賞賜。
1.賚賜,賞賜。錫,通"賜"。
1.賞賜撫恤。
1.贈送。
1.頒賜詔書。
1.多年生草本植物。莖直立,根須狀,葉條形,扁平,穗狀花序。是一種優良的牧草,又為固沙的先鋒植物。
1.謂死死糾纏。
1.丑;難看。
1.幸虧,好在。
1.躺在地上耍賴。
2.指貧瘠的土地。
1.形容頑劣,不知好歹。亦指頑劣的人。
1.方言∶歹;無論如何。
1.無賴蠻橫。
1.見"賴婚"。
1.在困難的或屈辱的條件下將就活著。與"好死"相對而言。
1.極無賴的人。
1.方言。淋漓貌。
1.受益。
1.敬詞。幸而蒙受。
1.憎稱刁鉆撒潑﹑不講道理的人。
1.見"賴骨頑皮"。
1.刁鉆撒潑,不講道理的人。
1.刁鉆撒潑﹑橫行霸道的人。
1.猶賴婚。
1.見"賴骨頑皮"。
1.壞事。
1.虧得,幸好。
1.頭長貌。
1.依靠;依托。
太平天國將領。廣西人。參加金田起義。曾隨陳玉成轉戰安徽、湖北等地,以功封遵王。天京(今南京)失陷后,會合捻軍繼續斗爭。1865年殲滅清軍僧格林沁部。次年在河南與張宗禹分領東、西捻軍作戰◇被清軍圍困,率部南下,在揚州被俘遇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