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形容詞
〈書〉溫暖。
1.
溫暖。
1.出自《太玄·釋》陽氣和震圜煦,物咸稅其枯,而解其甲。
2.出自《南山詩》無風自飄簸,融液煦柔茂。
3.出自《長物志·室廬》蘊隆則颯然而寒,凜冽則煦然而燠。
4.出自《說文?火部》煦,烝也。一曰溫潤也。
2.
清晨的太陽光。
1.出自《墨子·經說下》景光之人,煦若射。
3.
恩惠。
1.出自《誡勵宗室詔》堂侄余慶,承煦紹宗,行淹祚洽。
4.
眼睛轉動。
1.出自《孔子家語·本命》及生三月而微煦,然后有見。
2.出自《白虎通·姓名》人生三月,目煦,亦能笑。
5.
當傭工。
1.出自《抱樸子·備闕》故姜牙賣煦無所售,而見師於文武。
2.出自《札移·抱樸子》案賣煦蓋謂賣傭。
6.
和樂貌。參見“煦煦”。
1.出自《祭周宗夷文》良朋時來,花月供娛;十十五五,煦煦濡濡。
2.出自《曼云先兄家傳》下於己者,煦煦相歡昵。
3.出自《唐故京兆府盩庢縣尉元君墓志銘》臨弟侄妻子煦煦然,窮年無慍厲。
1.塋墓。
1.滿把。把,一手握取的數量。
2.《藝文類聚》卷八一引南朝宋檀道鸞《續晉陽秋》"陶潛無酒,坐宅邊菊叢中,采摘盈把,望見王弘遣送酒,即便就酌。"遂以"盈把"為采菊之典。
1.飽滿。
1.滿懷。
1.滿把。
1.我國古代計算盈虧類問題的一種算術方法,借有馀﹑不足以求隱含之數。本為《周禮》九數之一。
1.充滿庫藏。
1.飽肚;充饑。
1.古代傳說一莖子實即能裝滿一車的禾穗。穟,通"穗"。
1.指大魚。
1.完滿。多指帝業。
2.湊滿。
1.猶盈虛。盈滿與虛空。語本《老子》"大盈若沖,其用不窮。"
1.有馀或不足。
1.《左傳.莊公四年》"﹝楚武王﹞伐隨,將齊,入告夫人鄧曼曰'余心蕩。'鄧曼嘆曰'王祿盡矣。盈而蕩,天之道也。先君其知之矣。故臨武事,將發大命,而蕩王心焉。'"杜預注"武王始起其眾,僭號稱王,陳兵授師,志意盈滿,臨齊而散。"后以"盈蕩"指自滿。
1.眾多。
1.多積罪惡。
1.猶盛開。
1.豐滿肥腴。
1.豐足;充足。
1.謂引滿弓弦,使弓背與弓弦之間的距離與箭同長。
2.猶滿貫。謂積錢甚多。貫,串錢繩。語本《左傳.宣公六年》;"使疾其民,以盈其貫,將可殪也。"
1.增減。
2.豐歉。
1.充塞;堆滿。
2.結馀。
1.猶滿胸,滿懷。
1.亦作"盈掬"。
2.滿捧。兩手合捧曰匊。
1.見"盈匊"。
1.猶滿懷。
1.水充滿坑坎。
2.喻打下堅實基礎。
1.語出《易.謙》"天道虧盈而益謙。"本謂自然之道盈滿者則虧減之◇多以"盈虧"指增減;盈滿或虧損。
2.指月之圓缺。
3.猶得失。
4.指勝負。
5.指企業或事業的賺錢或賠本。
1.眾多之利。
2.利潤。
1.容量。
2.謂達到所能容納或禁受的最大限度。
1.豐厚的俸祿。
1.謂按滿額論功行賞。
1.布滿;充滿。
2.謂到達極限。
3.驕傲自滿。
1.充積散亂。
1.形容文辭冗長。
1.形容為數甚多。
1.盈虧變化。
2.《禮記.禮運》"播五行于四時,和而后月生也,是以三五而盈,三五而闕。"后因以"盈缺"指月。
3.指一月時間。
1.充足;富足。
1.充滿。極言其多。
1.儀節。
1.戰國時縱橫家張儀陳軫的并稱。
1.儀鸞司大使的別稱。明初設儀鸞司,正職稱大使,不久廢,改置錦衣衛,因以代稱錦衣衛長官。
1.儀表舉止。
1.禮儀制度及其具體規定。
2.儀態,形制。
3.官名。明清屬禮部。
1.姿容;風度。
1.指音制標準的樂鐘。
1.軌跡,法度。
1.指測天的法式。
2.制度;儀節。
1.儀容形狀。
1.威儀,外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