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形容詞
魆魆,放在形容詞“黑”后,構成形容詞生動形式,形容黑暗。
1.
見“魆地裏”。暗地里。
1.出自《張協狀元》戲文與我魆地里休說。
2.出自《鸞鎞記·途逅》誰家一俊豪,將奴魆地瞧,教人掩面羞難道。
3.出自《長生殿·偵報》他本待逞豺狼,魆地里思抄竊。
2.
見“魆地裏”。突然,猝然。
1.出自《醒世恒言·徐老仆義憤成家》那老兒聽了這話,猛然揭起門簾叫道:“三娘,你道老奴單費你的衣食,不及牛馬的力么?”顏氏魆地里被他鉆進來說這句話,到驚了一跳。
2.出自《二刻拍案驚奇》靜悄村墟,魆地神號鬼哭;安閑舍宇,登時犬走雞飛。
3.
用同“魖”。參見“魆蜮”。
1.出自《隱居通議·詩歌三》魆蜮罔象初竮竛,跪羊立豕相嚘嚶。
1.獨攬朝政。
1.獨受寵信或寵愛。
1.任意占領地盤。
1.獨斷。
1.擅加賦稅。
1.隨意冒犯。
1.專權構陷。
1.獨攬國政。
1.謂放情山水。
1.猶擅權。
1.享有聲價。
1.專有其利。
1.專美﹐獨享美名。
1.僭越名分。
2.享有名聲。
1.擅自發號施令﹐不受節制。
1.亦作"擅強"。
2.專橫強暴。
專權;獨攬大權宦官擅權|擅權橫行。
1.禪讓。擅﹐通"禪"。
1.未經批準而擅自誅殺。
1.享有名聲。
1.統率軍隊。
1.獨占市場。
1.獨攬權力。
1.獨攬權勢。
1.擅自處罰。
1.擅自退讓不受。
1.見"擅管"。
1.猶專夜。謂獨自侍寢﹐獨占寵愛。
1.不按朝廷法令擅自征收賦稅。
1.我國古代關于處分未奉詔旨擅自發兵以及其他有關罪行的刑法條例。
1.柱下石礅。
1.《孟子.滕文公上》"其顙有泚,睨而不視。"趙岐注"顙,額也。泚,汗出泚泚然也。見其親為獸蟲所食,形體毀敗,中心慚,故汗泚泚然出于額。"后因以"顙泚"表示心中慚愧﹑惶恐。
1.咽喉的后部。
1.額骨。
1.額上冒汗。表示慚愧﹑惶恐。
1.置于人喉中吹的一種哨兒。
1.古代一種鞋頭高出的履。
1.嗓子;喉嚨。
1.喉嚨口;咽喉。
1.因失敗而受損失。
2.謂敗落,破落。
3.猶喪亂。
1.古代喪禮中持杖期以上的重服者跪拜賓客時的拜禮。以額觸地而后拜。
1.亡國。
1.即殃榜。陰陽先生開具死者年壽及回煞等事的文榜。舊時官廳視此為證明死亡之憑照。
1.惡聲惡氣地說話。
1.喪事與疾病。
1.送葬者坐的車。
2.運載靈柩的車子。
1.停靈治喪的地方。
1.形容惶恐無主的樣子。
1.謂喪禮之義。
1.喪失德行。
2.缺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