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動詞
〈書〉張口呼氣;噓氣。
1.
噓氣;哈氣。因引申為滋養化育。亦指吸氣。
1.出自《莊子·大宗師》泉涸,魚相與處於陸,相呴以濕,相濡以沫。
2.出自《淮南子·倜真》道之所施也,夫天之所覆,地之所載,六合所包,陰陽所呴,雨露所濡……此皆生一父母而閱一和也。
3.出自《陜西嚴公神道碑銘》以覆以呴,以起秦庶,于溝于路。
4.出自《莊子·刻意》吹呴呼吸,吐故納新……為壽而已矣。
2.
和悅。參見“呴呴”、“呴俞”。
1.出自《新序·善謀下》項王見人恭謹,言語呴呴。
2.出自《南史·宋建平王景素傳》﹝景素﹞與人言呴呴,常恐傷其情。
3.出自《朝獻太清宮賦》伊神器臬兀,而小人呴喻,歷紀大破,瘡痍未蘇。
1.美好艷冶。
1.同"融融泄泄"。
1.同"融融泄泄"。
1.謂曠達。
1.消磨;侵蝕。
1.熔解。
2.消失;化解。
3.通解;解釋。
1.同"融會貫通"。
1.提煉刪汰。
1.東漢符融﹑郭泰的并稱。
1.熔化陶冶。
1.融合通達。
1.融合滋潤。
1.通達穎悟。
1.顯明。
1.亦作"融泄"。
2.流動貌。
1.分解溶化。
2.融會貫通。
3.和樂舒適。
4.和煦明媚。
1.融化成液體。
2.指融化成的液體。
3.猶言融為一體。
1.猶言融會貫通。
1.融洽;和樂。
2.暖和。
1.融合充滿。
1.形容聲音悠長。
1.形容光芒閃爍。
1.和美。
1.長久;深遠。
1.長耀﹐久照。
1.填詞法。謂改變原字聲調﹐以使音律和諧。
1.《后漢書.孔融傳》"﹝融﹞及退閑職﹐賓客日盈其門。常嘆曰'坐上客恒滿﹐尊中酒不空﹐吾無憂矣。'"后因以"融尊"為酒杯的典故。
1.儒門友好。
1.猶儒家。
2.泛指讀書人家。
1.儒家和墨家。戰國時期同為重要學派。
2.泛指多種學派。
1.亦作"儒愞"。
2.柔弱,不剛強。
1.古代棋類之一,行于北魏。
1.儒士。
1.柔弱,文弱。
2.指文弱的氣質。
1.局促貌。
1.見"儒懦"。
1.文弱;柔弱。
1.猶縉紳。
1.儒士,通儒家經書的人。
1.博雅淳正的師傅。
2.元明時稱官學的教官。
1.儒學和史學。
1.崇奉孔子學說的人『以后亦泛稱讀書人﹑學者。
1.儒教和佛教。
1.儒家經籍。
1.迂緩遲鈍。
1.儒家的原則﹑學說﹑思想。
1.猶儒將。
1.博通的學者。
1.學校,庠序。
2.謂儒教。
1.儒者的素質,謂符合儒家思想的品格德行。
2.宿儒,名儒。
3.泛指儒士。
4.儒術,儒學。
5.指讀書人家。 6.儒雅質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