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形容詞
遠,遼闊。
2.
名詞
(Xiòng)姓。
3.
形容詞
〈書〉久遠。
1.
遠。遼遠。
1.出自《穀梁傳·文公十四年》長轂五百乘,綿地千里,過宋、鄭、滕、薛,夐入千乘之國。
2.出自《京路夜發》詩故鄉邈已夐,山川脩且廣。
3.出自《舊五代史·晉書·李專美傳》其達者,則邈在天表,夐若千里,人罕造其門。
4.出自《唐伯虎匡廬瀑布圖》詩人生衰老來無時,五岳求仙莫辭夐。
2.
遠。久遠。
1.出自《典引》厥有氏號,紹天闡繹,莫不開元於太昊皇初之首,上哉夐乎,其書猶得而修也。
3.
遠。深遠。
1.出自《梁書·文學傳上·鍾嶸》昔《南風》之辭,《卿云》之頌,厥義夐矣。
4.
高。高超。
1.出自《履齋示兒編·詩說·屢用字》杜陵翁獨為詩人冠冕者,吐辭不凡,夐出塵表。
5.
高。高尚。
1.出自《介休》詩介君祠廟在,風義夐難攀。
6.
高。指位尊。
1.出自《圣武記》其始不過內受冊封,師弟相嗣。至宗喀巴崛起,不籍中朝封號,而夐出諸大法王上。
7.
見“夐夐”。長貌。
1.出自《春雪賦》有卉夐夐,有鳴嚶嚶。
8.
見“夐夐”。孤單貌。
1.出自《花月痕》仲池主仆,夐夐依個破廟。
9.
常常。
1.出自《送劉醫博》詩潛心密與造化會,布指夐有精靈隨。
10.
全,都。
1.出自《少室山房筆叢·四部正訛中》﹝《關尹子》﹞《隋書》既不載,新、舊《唐志》亦夐無聞,而特顯於宋。
11.
表示差別程度大。參見“夐別”、“夐異”。
1.出自《野獲編·詞林·庶常再讀書》傅以十八歲發解連捷。時,次揆王太倉惜其才,故有此命。事雖同,而心之公私夐別矣。
2.出自《四溟詩話》觀此諸作,含英咀華,風調夐別,其盛唐之流歟。
3.出自《云谷雜記》太宗天資超絕,識見夐異,非秦漢以下帝王所可及。
4.出自《野獲編補遺·釋道·道家兩府》其官稱本與朝士夐異,而侍宸視待制亦正四品而已。
5.出自《復何竹薌同年論會計書》志慮遠大,夐異乎俗史之所為。
1.用作纏頭的羅錦。借指買笑尋歡的費用。
1.舊指尋花問柳者。
1.送給妓女的財物。
1.纏繞牽扯。
1.琴弦的一種。
1.纏擾陷溺。
1.纏繞。
1.纏繞紆回。
1.纏繞扎束。
1.纏繞扎束。
1.纏繞。
1.亦作"纏賬"。亦作"纏障"。
2.糾纏;攪繞。
1.見"纏帳"。
1.見"纏帳"。
1.纏縛編織。
2.猶纏綿。病久不愈。
1.纏繞束縛。
1.糾纏黏滯。
1.糾纏捉弄。
1.見"僝僽"。
1.見"僝功"。
1.亦作"僝工"。
2.顯現功業。
3.多指籌集工料,以從事或完成建筑工程。
1.虛弱衰微。
1.懦弱,衰弱。
1.謂成就事功。
1.亦作"僝偢"。
2.責罵;埋怨。
3.折磨。
4.引申為揉搓。
5.煩惱;愁苦。 6.憔悴。 7.謂排遣愁懷。
1.僝僽;凋零。
1.亦作"獑猢"。
2.獸名。猿屬。
1.見"獑胡"。
1.即蟬冠。
1.見"蟬鬢"。
1.蟬聲。
1.即蟬翼。
2.指蟬鬢。
1.一種色淡而紋皺的碑帖拓本。
1.傳說月中有三足蟾蜍﹐因借指月亮。蟬﹐通"蟾"。
1.蟬喘息﹐無雷聲。形容酷熱干旱。
1.即貂蟬。古代王公顯宦冠上的兩種飾物。
1.一種馬飾。
1.古代侍從官的冠飾。蟬﹐蟬文。珥﹐珥珰◇借指高官。
1.蟬飲而不食﹐腹內清空。比喻高潔的軀體。
1.蟬飲露而腹空﹐龜耐饑而腸細。比喻窮困的處境。
1.漢代侍從官所戴的冠。上有蟬飾﹐并插貂尾﹐故亦稱貂蟬冠◇泛指高官。
1.古代御史大夫的冠服。蟬冠﹐貂蟬冠;豸繡﹐繡著獬豸的補服。
1.一種菌類植物﹐寄生于蟬的幼蟲體上。幼蟲死后﹐菌抽莖成長﹐頂端有花茸生﹐故又稱蟬茸。
2.蟬的一種。
1.猶道教所說的羽化。
1.古者高官頭戴蟬冠;周時朝廷種三槐九棘﹐公卿大夫分坐其下。三槐為三公之位。故以"蟬槐"指稱御史等大官。
1.喻指女子的發髻。
1.指地動儀的蟾蜍機軸。蟬﹐通"蟾"。
1.謂蟬聲緊促。
1.蟬,通"嬋"。猶嬋媛。情思牽縈。
2.蟬,通"嬋"。體態美好。
1.車輪的外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