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蟬聲。
1.旗人的戶籍。亦謂具有旗籍。
1.旌旗與甲胄。
2.漕船兵丁之長。
有些國家的海軍艦隊司令或編隊司令所在的軍艦。通常在艦的桅桿上掛有司令旗,夜間加掛司令燈。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則稱指揮艦(艇),不掛司令旗和燈。
1.亦作"旗腳"。
2.猶旗尾。
1.旌節。
1.旌旗。
1.旗籍巡警。
1.明朝四衛營的官軍。
2.專司漕運的軍隊。
發號令的戰旗剛揮動就取得勝利。比喻事情一開始很快就取得成績真是旗開得勝,馬到成功。
1.猶旗麾。
1.亦作"旗旒"。
2.指銘旌。
3.泛指旌旗。
1.亦作"旗旄"。
2.注牦牛尾于桿首的旌旗﹐軍將所建。
1.古代軍隊臨時駐地樹立旗幟表示的營門。
1.謂陣腳已亂﹐抵擋不住。
1.旗人與漢人。
1.亦作"旗牌"。
2.寫有"令"的旗和牌﹐封建朝廷頒給封疆大吏或欽差大臣作為準其便宜行事的憑據。
3.旗牌官的簡稱。
4.猶旗號。
1.擔任傳遞號令等職的軍吏。
一種女式長袍。原指滿族一種代表性的服裝。因滿人別稱旗人”,故名。款式和結構簡單,圓領,捻襟(大襟),緊身袖,四面開fc39#帶扣襻。隨著社會的發展,款式也在不斷演變,現今的款式一般為立領右開大襟,緊腰身,長至膝下,兩側開叉,并有長短袖或無袖之分。旗袍穿著爽身合體,輕盈秀美,端莊大方。
1.旌旗。
1.亦作"旗旗"。
2.旌旗。
1.諸旗及與之有關的器物。
1.亦作"旗鎗"。
2.旗與槍。戰爭的工具。
3.旗桿端。
4.綠茶名。由帶頂芽的小葉制成。茶芽剛剛舒展成葉稱旗﹐尚未舒展稱槍﹐至二旗則老。參閱宋王得臣《麈史》卷中。
1.見"旗槍"。
1.指清代編入旗籍的人。特指滿族人。
1.即旗蓋。
1.同"旗幟"。
1.執旗的人。
2.比喻領導人或先行者。
1.清朝旗人的田地。
1.市樓。古代觀察﹑指揮集市的處所﹐上立有旗﹐故稱。
2.酒樓。懸旗為酒招﹐故稱。
1.旗幟的上部。
2.隊前掌旗的人。
3.兵卒之長。
4.以旗為編制單位的軍隊首領。
5.旗人婦女之發髻。
1.酒旗。
1.旗幟的尾端。
1.亦作"旗尉"。
2.旗軍的尉官。
1.畫有物象的旗幟。
2.泛指各種旗幟。
1.旗幟下面。
2.清代指八旗之下。
3.借指旗人。
1.旗軍的校官。
1.星名。
1.八旗子弟學校有八旗官學﹑八旗義學﹑八旗學堂三種。參閱《清會典事例.禮部.學校》。
1.旗幟飄揚閃耀。
1.箕星與翼星。旗﹐通"箕"。一說通"期頤"。
1.亦作"旗營"。
2.清代八旗兵營。
1.在航海﹑軍事或某些遠距離作業中﹐為表示所欲傳達的言語或信號而統一規定的一套揮動旗子的動作。
1.亦作"旗章"。
2.具有區別名分的標志的旗幟。
1.亦作"旗杖"。
2.儀仗隊用的旗幟﹑傘﹑扇等。
1.旌旗與帷帳。
1.見"旗仗"。
1.亦作"旗旐"。
2.旌旗。
1.同"旗幟"。
1.同"旗幟"。
①旗子的總稱高焰旗幟翻。②比喻榜樣雷鋒是時代青年的一面旗幟。③比喻某種思想、學說或政治力量十月革命的旗幟是不可戰勝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