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亦作“絏”。亦作“緤”。
2.
牽牲畜的繩子;繩索。
1.出自《禮記·少儀》犬則執緤。
2.出自《左傳·僖公二十四年》臣負羈紲,從君巡於天下。
3.出自《國語·晉語四》從者為羈紲之仆。
4.出自《三國志·吳志·董襲傳》祖橫兩蒙沖挾守沔口,以栟閭大紲系石為矴。
3.
縛罪人的繩索。
1.出自《論語·公冶長》雖在縲紲之中,非其罪也。
2.出自《烏夜啼引》冤獄平反解縲紲,死地得生誣得雪。
4.
拴;縛。
1.出自《楚辭·離騷》朝吾將濟于白水兮,登閬風而紲馬。
2.出自《東京賦》掃項軍于垓下,紲子嬰于軹涂。
5.
即竹制的弓檠。弓卸去弦后縛在弓里以防損傷的用具。
1.出自《次韻定慧欽長老見寄八首》譬如已放鷹,中夜時掣紲。
1.猶言出其不意。
在對方尚未意料時行動,后泛指出乎別人意料出其不意,攻其不備|同學們出其不意,送給他一束鮮花,祝他生日快樂。
1.見"出其不意,攻其無備"。
1.語出《孫子.計》。原謂出兵攻擊對方不防備的地方◇亦指行動出乎人的意料。
1.見"出其不意,攻其無備"。
1.猶言出其不意。
1.謂出奇兵,用奇計。
2.特別,不平常。
1.見"出奇無窮"。
1.猶言出謀劃策。
1.見"出奇制勝"。
1.謂多出奇兵,多用奇計。比喻變化多端,使人難以捉摸。
以奇兵或奇謀來取勝戰爭貴在出奇制勝。
1.見"出奇制勝"。
1.呼吸;喘氣。
2.指排放空氣。
3.發泄氣憤。
4.嘆息。
5.猶神氣。有精神。
1.比喻無故受氣的人。
1.見"出氣洞"。
1.指軍隊出征所用的器具。
1.放債;貸錢于人。
2.拿出錢來。
1.猶言深入淺出。
1.謂脫離軀體。
1.按規定時間到工作場所工作。
2.外出辦理公務。
1.實際出勤數與應該出勤數的比率。
1.從里面到外面去。
2.用在動詞后,表示由里向外,逐漸遠去。
1.將畜類的圈肥清除出來。
1.比喻越出常規。
1.因原任人員去職或死亡而職位出現空缺。
1.猶言出眾。
1.見"出類拔萃"。
1.見"出羣材"。
1.亦作"出羣才"。
2.超群出眾的人才。
1.猶出群材。
1.指千里馬。
1.不以謀利為目的而賣出。
1.謂出力。
1.超出眾人。
2.到刑場殺人。
1.超出一般人;高人一等。
1.猶出人意表。
1.在人之下。
1.出人意外。
1.超出人們的意料之外。
1.超出人們的意料。
1.出來擔任(某種職位)。
1.朝日。
2.日出之處。
1.出進。
2.往來。
3.支出與收入。
4.勞逸;作息。
5.指所估計之數可能或上或下,接近而并不等同。 6.謂或出或入,有相似處,亦有相異處。 7.謂彎曲,不平直。 8.猶言上報下達。 9.謂朝廷內外。指出將入相。 10.謂涉獵廣博,融會貫通。 11.或進或出。比喻變化無定。 1
2.指女子嫁者與未嫁者。 1
3.特指呼吸。
1.一種讀書法,謂深入理解,靈活運用。
1.猶出將入相。
1.指日常生活。
1.猶言枉斷人罪。
1.猶言神出鬼沒。
1.出入無間隔,猶言進出自由。